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师曾经对青年学生说过这样的话—— “我一生都有这样的感觉,人这个东西是非常复杂的,人又是非常宝贵的。人啊,还是极应当把他搞清楚的。无论做学问,做什么事情。如果把人搞不清楚,也看不明白,这终究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2.
周扬晚年的彻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扬同志在平反落实政策复出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同志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我当时是研究生院现实经济系的学生。每当研究生院有重大活动,周扬都要来给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讲话或作报告。他在公众场合总是保持着一种绅士派头和学者风度,尤其是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不苟言笑的表情和一板一眼的话语,有一种震撼听众心灵的气势,使人感到他是一个做人和做学问都很严肃认真的人,令人久久难忘。省悟:困知勉行“文革”后的头几届研究生,差不多都是“文革”初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文革”中上过…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喜剧是挠痒,悲剧是刮痧。中国的电影,大抵如此。 一个倡导生命教育的沙龙上,末了,主持人说,“我们这代人都要湮没的。”这话忽然让空气坚硬起来,每个人张口喘出来的气,就像电影里成群的蜻蜓,飞在大地震的前夕。  相似文献   

4.
《神州》2020,(1):I0001-I0001
有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是那次在马尔内战役中,当时我的胸部负了伤。”另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是在横滨遇上大海啸,当时幸亏我躲到一家油漆店的屋檐下才奇迹般地得以生还。”又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曾经在我极为孤独的时候出现。”  相似文献   

5.
周总理生前曾指示:北方要解决老年人气管炎病 她叫丁素兰。在北京新外大街23号解放军总参管理局医院挂牌:“丁氏膏药一贴灵”. 丁素兰出生在河南临颖的一个小村里,她从小就受祖父和哥哥的熏陶,上小学三年级时,她已能行医治病了,18岁高中毕业后,经过中级中医学习班培训二年就分到医院工作。周总理生前指示过的:“北方要解决老年人气管炎病”,她发誓十年苦学不笃,用全部精力坚持自学。朴素而又内涵丰富的国医精旨增强了她的悟性,她认为;生命的根本,来源于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凡人体中的九窍、五脏、十二关节.都是与自然界阴阳之气贯通的,如果人…  相似文献   

6.
激励的妙用     
听了老师“学会激励”的讲座后,我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尝试了“语言激励法”,发现“语言激励法”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很有用。下面我就说两个例子。我的孩子开始学习写字时总是写不好,几乎是每写一笔都要用橡皮擦,常常将作业本擦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分析了原因之后,我引导孩子写字前要注意观察字的构架特点,看清字的笔划,写字时要自信,落笔要果断,还要求孩子多做练习,并经常鼓励孩子:“你能写好字的,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在人身上就一定或多或少的有遗传下来的一些“猿”的痕迹。经DNA比对,猿(现代灵长类)类跟人,没有亲缘关系,而人的很多特点灵长类都不具备。经“生命密码”比对,人与灵长类没有种族关系,也就是没有共同祖先。人的祖先是“原人”,“类人猿”是达尔文为反击当时的“形而上学”和“上帝造人”的观点而虚构出来的物种。  相似文献   

8.
《苗族史诗通解》的价值不止是汇总和研究出了准确的概念系统,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所有史诗的词汇注释,也就是"通解"。每一首史诗都有无数的典故、习俗、礼仪来通解之,每一首史诗的通解都能为你展示一出活态的古代苗族生活情景剧。注释永久地保留了史诗的原意和深意,让人领略到苗族史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苗族社会百科全书,《苗族史诗通解》则是活态的苗族百科的史诗。我不是做学问的,所以我特别敬佩做学问的人。尤其是做苗学领域学问者,你不但要做学问,你还得懂苗语,识苗文。由于苗族过去没有文字,所有历史基本没有文字记载,苗族文化的传承都靠历代口传,要收集苗族文化,就得到山寨田间,就得到苗族同胞中去。我由于从事苗族题材  相似文献   

9.
力量是指什么? 是指一个人有一膀蛮力气?是指一个人有很多的财富?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名望?还是指一个人有很大的权力? 都不是。力量是指一个人生命的活力、理想的远大和精神的支柱。一个人只要拥有其中的一点,就拥有一份力量。生命的活力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 是唾手可得的,是最易获得的,正如那嘴边之肉,随时可以吃掉。  相似文献   

10.
人生在世,终有一死。这是由生物的属性所决定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丧葬习俗。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死”作为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其实和“生”一样,是同等重要的。这一点在藏族的丧葬习俗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没有接触过“天葬”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  相似文献   

11.
从他的文章里我就感觉到他对家庭这一方面不是很重视,做学问对他来讲才是最重要的。肯定是对妻子实在处不出感情,但是又不想违背道德抛弃,就一心做学问吧。我很理解这一点,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这一点不影响我对他的尊敬。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虽说有文字的民族就有“书法”,但不一定写字的书法都成为艺术.中国汉字书法所以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因为它是一种“图画性”很强的衍形表意文字.尽管它的“图画性”越变越少,由具象变为抽象,而且又渐渐有了表意兼标音的符号性质,但由于它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点,横、竖、钩、撇、捺等等变画和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所以它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随着“睿哲变通,意巧滋生”,通过书写者对字形、笔画‘美’的追求.使它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3.
海岩的手柔软细腻,惟有右手中指的上端有个凸起,“是写字磨的,用汉字写作的人中,我是最辛苦的一个!”十年发表800万字的作品,全靠手写,“白天上一天班儿,晚上十点以后写,早上睡不着再写点儿。”  相似文献   

14.
萧龙友先生为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本名方骏,字龙友,别署“息翁”。原籍四川三台县。龙友先生自学成医,世有“北方萧龙友,南方陆渊雷”之誉。孙中山、蒋介石、吴佩孚、徐世昌、段棋瑞、梁启超等大人物都请他看过病。然其淹贯文史,精擅书画,却为医名所掩。龙友先生,擅诗词、绘画,尤精指画,他的后人今尚存其指画扇面一帧,一面为手书唐人李白《官中行乐词》。一面为指墨梅花,清骨峻赠,疏枝搓栋。旁题自作五绝:人老半身麻,带病度年华。指头有生活,随意画梅花。龙友先生以医名盛世,却无居傲气,颇喜为人写字。又与当时名书画家…  相似文献   

15.
先儒对《论语》“射不主皮”章的阐述各呈异说,迄无定论。“射不主皮”有“中质”和“贯革”等多种解释,而“为力不同科”是否是孔子对“射不主皮”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观点。“主皮”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应该偏狭地理解为“中质”和“贯革”。“力不同科”的“科”字则是强调礼射与武射在性质上的不同,而非“人之力有强弱不同”。诸家白话文翻译也都受古注影响而未能准确揭示此章含义,此章应该理解为“礼射的重点不在箭靶子上,因为礼射之力的性质不同于武射”。  相似文献   

16.
藏族分布在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自称“博巴”。但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称谓,如阿里人自称“兑巴’、后藏人R称“藏巴’、前藏人自称“卫”、昌都以东的人自称“康巴”,还有“安多吐”,“喜绒哇”“工布哇”等等。虽然分布地域广,但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个整体,认为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观念为藏民族所认同,他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轮回”的观念,相信人死后会再投生的。所以,他们对逝者都很恭敬,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身份、不同地区习俗加以安葬…  相似文献   

17.
生命之桥     
在滇西高原那苍茫雄浑的十万大山深处,在一条名叫板桥河的河流上,有一座古朴而简陋的小木桥。那座小木桥的名字叫水生桥。水生是我的乳名,小木桥是我的“生命之桥”。 在我的故乡,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桥”。在故乡人看来,生命本身就是一条坎坷曲折的“路”。在这条看似漫长实则十分短暂的生命之“路”上,每个人都将会遭遇重重凭借个体力量难以逾越的“沟坎”和“阻隔”。因而,要想使自己的生命旅程多一些平坦,少一些  相似文献   

18.
一丁 《文史月刊》2002,(9):43-44
1943年早春,赵树理因反“扫荡”来到山西辽县(现在叫左权县)一个小山村住下。一天上午,他正在房东家写调查材料,这时来了一个客人,问房东:“听说你家住有一位大名叫赵树理的先生。”房东说:“你问的是老赵吧?写字的那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般人把黑地白字的拓本称为碑帖,把练习写字用的范本叫做字帖,把临字叫写帖。这些讲法是不确切的。其实碑与帖是石刻中完全不同的两大类。碑的起源一般人认为碑是由汉代开始的,其实在秦以前就有碑,不过那时候的碑与后来的碑用途不同,如《仪礼·聘礼》中就有“宫必有碑,可以识日影,引阴阳”,“或以丽牲”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小议唐诗     
谢丽萍 《神州》2012,(16):230-230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这是大哲学家培根的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是苏轼的诗。生在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唐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