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尽管丑闻绯闻满天飞,但他一直守着一些政治底线——不虚伪。这条线看似简单,但守住它并不是件易事。政治人物的受欢迎程度取决于诚信的基本道德底线的守护度,基本道德底线不是自称不虚伪的人划出来的,是普世自由价值的维度下辅以透明政治和自由舆论后才被大众认可的  相似文献   

2.
“乔莉的原则是: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在不在职场里,只要不违背任何道德底线,不违背自己价值观,这个人一定会成功。这也是我的原则” 当导演似乎是滕华涛的惟一宿命。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交流     
我不习惯一个人在陌生的街巷游荡,甚至有些害怕。我体会不到旅行家所说的新鲜和愉快。映入我眼中的除了陌生,便是冷漠。偶尔听到人们热络的对话,也不过添了些普通生活的味道而已。一直以为,进入任何一种陌生的生活或是一处异样的环境。都是冒昧而不愉快的。所有这些就是我愿意留在家中而不轻易逛街或参加旅行团几日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其伦理学思想是建立在其先验论基础之上的,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然后向上追溯这样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得以成立的逻辑条件。这个条件在康德看来只能是道德律。康德认为,一条规律被认为是道德的,也就是作为约束行为的根据,它自身一定要具有绝对必然性,即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的理性存在者都有效。而道德律之所以具有绝对必然性就在于它是"定言命令",即意志对理性主体自己下的命令,因此也就是自律。所以在康德看来,只有意志自律才可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一切可能的道德概念只有在这个原则的涵盖下才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不要拂拭     
《湖南文史》2010,(5):M0003-M0003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做好事反被讹""碰瓷""见死不救"等冲破人们道德底线的社会事件的发生,使人们不得不深入反思"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究竟怎么了"的问题。本文梳理了两种比较重要的反思范式——个体化和原子化,包括个体化的实践进程与理论谱系,原子化的历史语境与论证主题以及两者关注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后果的异同。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走上的是一条即保障个体权益又促进个体"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个体化"道路,而非一条个体没有他人和制度可以依赖的"一盘散沙"的"原子化"道路,并提出中国社会整合的路径应该建立在社会"个体化"而非"原子化"的认知之上。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认为传统的儒家哲学是一种伦理学,那么,道德问题即是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传统的儒家哲学里,道德是内在的,因而是超越历史的。而在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里,因为消解了传统儒学"天理"、人性之道德价值性的内涵,因而道德是外在于人的,是社会之理的基本内容;人所有的道德理性,也由此从传统儒家哲学之道德的"内在自觉"而向新理学之"外在自觉"转换了,因而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韩金娥  林浩 《神州》2012,(36):186+188-186,188
本文通过对企业道德责任的界定,把企业道德责任划分为底线道德责任、条件道德责任和高端道德责任,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现状,指出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娟 《环球人物》2020,(6):80-84
“救护车扯着裂帛般的鸣笛飞驰而过,所向披靡。其实是虚张声势,根本没有必要。街上空无一人,商铺大门紧闭,食坊没有一点热乎气,既没有食客,也没有厨师。只有盛开的花朵和甜美的香气依然开放与游荡,生机盎然地装点着冷寂的城市。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选择龟缩在家里,此刻封闭自己是最大的安全。”9年前,作家毕淑敏在键盘上敲下这些字时,曾想过这一幕或许会在未来的某天发生,但没想到它来得这么快。  相似文献   

10.
林之一 《风景名胜》2010,(10):90-93
城北,闹市尽头,有一座小桥叫康家桥,鲜为人知。在这座桥下,大运河与小河、上塘河携手,三条河在此交汇,有“航泊三水”之称。康家桥旁有一片古意甚浓的街区——小河直街,这个名字,2005年,忽然被所有的杭州人熟知,所有的人都在议论: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21):22-22
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只走富强这条路,因为富强的价值,是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富强是手段,是为了人的平等,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但是,你现在耍把所有的东西部变为富强,那你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所有文化的力量都消解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程艳 《文史月刊》2012,(Z3):31-32
德性和规范都是道德系统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从分析孔子德性思想视域中德性和规范之关系的特质出发,并得出结论:德性与规范相比,德出具有绝对的优先性,真正的规范只有一条,即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相似文献   

13.
周末去伦敦西边一个岛上玩了两天。如果用浪漫主义的眼光看,岛上的居民简直过着一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房子都建在海边,基本都是乡间别墅的式样。每家屋前一片花园,屋后一片牧场,里面游荡十几只绵羊。不远的海滩上架着各家的帆船,天气好的时候就可出海钓鱼。这种田园生活,自古以来就是英国人的梦想。即使在城市里,各家各户也都精心料理着自己的花园,似乎每个英国人心里都有一个陶渊明。  相似文献   

14.
褚帅 《神州》2013,(27):159
近年来,一系列拷问社会良知,公序良俗的事件,触发了公众对于道德底线的深深忧虑。拾金不昧反被诬,老人倒了不敢扶,而小悦悦事件的出现,直接触痛了每个有良知国民的神经。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案,而是有其发生的环境和积淀,这类道德事件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实现道德意识的扭转有无可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近期道德事件有不少。小悦悦事件击穿公德底线之后,扶不扶救不救的故事已经不再有冲击力了。此时,一个叫廖天野的深圳公务员及时出现,使得道德话题获得了新的激发点。及时,不只是因为他挽救了小悦悦事件后道德话题的相对平淡,还因为他打开了道德话题的另一个领域,就是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16.
阿瓦达北京     
我在2006年的12月23日原因不明地抽了一次风。从广州飞到北京来,住在西四环一家早上7点半服务员就耍拍门逼着你出去瞻仰市容的小宾馆里。平安夜那个下午,人山人海中我转了两次地铁又转城铁,加上在寒风中走路半小时,终于成功抵达清华南门外的万圣书园。在那里买了一本冯内古特的《没有国家的人》,书里说“我们都在世界上到处游荡,你别说不是这样”。然后我回到广州就辞职,游荡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7.
赵湘 《文史春秋》2004,(10):63-64
上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春雷乍响的大动荡大变革中,当时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将一群原本是社会底层的流氓闲汉搅进了历史舞台。张宗昌其人正是战乱时期军阀的典型。他瞎字不识,却有一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好手段,没有政治信仰,没有“有所不为”的道德底线,有奶就是娘,却又给人豪爽耿直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不要拂拭     
《文史博览》2010,(5):M0003-M0003
<正>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他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  相似文献   

19.
胡杨 《丝绸之路》2010,(19):58-63
所有的文化都是地理胸怀中的花朵,那么,湘江簇拥着的橘子洲和岳麓山呢? 一条浩荡的江水冲决而出,一片宏阔的江洲积聚堆垒,一座苍莽的山峰层峦崛起……让人想到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20.
一、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雅典大瘟疫"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狗、乌鸦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公元前430年的一天,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如此记录了这场席卷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