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疑古辨伪活动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先秦,下可延伸到现在。在这绵绵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宋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辨伪人数和辨伪范围远远超过前代。辨伪对象包括儒家经典、先秦诸子中问题较多的书以及各种野史、故事杂说甚至宗教典籍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宋代辨伪学兴起的原因、辨伪学者及其成就两方面对宋代辨伪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江涛 《黑龙江史志》2011,(17):36-38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著人物,前人已有诸多研究。本文从辨伪学这一领域切入,主要阐述了他在辨伪的必要性、辨伪的种类和辨伪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贡献,并将其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结出他的辨伪学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与古籍辨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应麟与古籍辨伪曾贻芬辨伪由来已久,班固《汉书艺文志》已取得成果累累,这以后仍不断有人涉足此事,但多是出于个人读书的需要,所以辨伪基本上还是零散的、无序的。直到南宋朱章从诸多辨伪实践中总结出两种辨伪方法,而且有意撰一部有关辨伪的专著,尽管这部专书未能...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中期以后,中西化的撞击和交融促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向前发展。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新化运动以后,带有浓烈反封建色彩和近代理性精神的疑古辨伪思潮震动了整个学界。以顾颉刚、胡适、钱玄同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古史、古籍辨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20世纪初的其他一些学,如梁启超、罗根泽、钱穆、张心徵等,其献辨伪的成就也不可小视。本仅就梁启超的辨伪成就作一番清理,以示梁氏在此化思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二十世纪文献辨伪学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文献辨伪学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由构建学科体系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献辨伪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和可观的学术成果,但真正构建成一门学科却是本世纪的事。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伪方法上,由过去主要是乾嘉考据辨伪方法,逐渐加入了现代科学方法,包括考古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等等;在学科体系上,由过去附庸于其他学科之中而逐渐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回顾本世纪中国文献辨伪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  相似文献   

6.
铜卣辨伪     
文物鉴定工作是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一环,而辨伪则是文物鉴定工作的关键。辨伪即分析文物的真、伪,以断定器物的年代。青铜器辨伪可从四个方面分析:一、器形是否拼凑,有无修配、改造或仿制;二、花  相似文献   

7.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真伪问题,学界争讼已久.本文主要以姜广辉先生<<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所提出现代造伪说的五条新证据为例,从文献的载体、文辞、文法及思想内容等辨伪角度,对清华简<保训>篇真伪讨论中的文献辨伪方法论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献目录与古籍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目录与古籍辨伪牟玉亭古代文献在成书与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作伪现象。而有作伪就有辨伪。从文献目录的发展历史来看,古籍考辨与图书整理编目工作是同时并行的两道工序,因此文献目录史始终贯串着辨伪的历史,而古籍辨伪又必须依据于文献目录。(一)文献...  相似文献   

9.
朱琪 《收藏家》2010,(11):13-18
"西泠八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其治印宗汉法常参以缪篆之意,善用切刀表达笔意,苍劲质朴,古拙浑厚,他们的篆刻作品对后代影响深远,又被称为"浙派"。去年笔者所撰《西泠八家伪印考—明清流派印章辨伪探赜》一文,对西泠八家传世印章实物和印蜕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考辨,提出了"实物特征、文献考辨、文理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疑古"的志业源于1920年至1923年间他与胡适、钱玄同有关辨伪的讨论。在这长达3年的讨论切磋中,顾颉刚完成了由辨伪到疑古的转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新史学之路。这不仅基于胡适等人的因势利导,还特别得益于顾颉刚本人对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独特理解和巧妙运用。他运用"疑古"的眼光全面审视宋儒、清儒的疑古辨伪成果,找寻到崔述和康有为两大思想库,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二者疑古的成绩与手段融为一体,推陈出新,最终成就其疑古学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方法,即"层累说"。  相似文献   

11.
自南宋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股疑古思潮,其中以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为典型代表。该书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历来受到热烈追捧。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考查,发现其采用了八种不正当的辨伪方法,歪曲事实,欺骗读者。其所用二难推理、吹毛求疵、虚张声势、颠倒先后、厚今薄古等五种辨伪方法,笔者已撰文作了剖示。本文着重评析其第六种辨伪方法——主观武断。这种方法运用于各条论据的"疏证",其谬误与特点,本文一一进行摆事实,讲道理,予以详尽的辨别和考论。由此读者可以对阎氏所著该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反思疑古思潮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中得到深刻的教益。  相似文献   

12.
三、铜器辨伪的方法如上所述,各时代、各地区的仿古作伪均有各自的特征,有些伪器制作得相当高超,往往使人难辨真伪,因此我们文物工作者必须掌握识别真赝的方法。铜器辨伪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依据20世纪90年代国家组织的全国文物鉴定系统工程中, 所见青铜伪器、伪铭的典型资料,进行较全面的研究,依其伪作内涵,对器体、装饰、铭文等伪作的种种表现,以及伪作中相互交叉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对伪作铭文的多种方法和内容的复杂性给予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对伪作铜镜特点,也进行了阐述。文章还从理论上论述了有关青铜器与金文辨伪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其中如伪作溯源和历代伪作主要特点,辨伪的理念与方法等,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文尚书》辨伪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课题。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判定今本《古文尚书》为伪书,而同时代的学者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为《古文尚书》辩护,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古文尚书》之伪,今日已成定论。《冤词》成为毛氏学术生涯中的败笔,其结论本身已无价值可言。但是他在论辨当中崇实黜虚,纠正了不少辨伪者的错误,从学术史的角度讲,这部表面看起来与辨伪针锋相对的《冤词》,恰恰对《古文尚书》辨伪的深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力 《文献》2004,(3):33-51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中古籍辨伪学尤为突出,争议最多,格局变化最巨.审视整个二十世纪的古籍辨伪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二十世纪前半叶,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古籍辨伪之风最盛,古籍也越辨越伪;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古籍考辨之学复炽,然古籍越辨越真.  相似文献   

16.
赵化锋  刘亮 《文物天地》2023,(2):100-104
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铜器辨伪对于文物保护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出土的夏商周青铜器为研究对象,结合青铜器铸造的发展历程和铸造工艺痕迹,运用科学检测手段,在取得规范、有效的检测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以铜锈的成分和含量为主要研究方向,综合探讨古代青铜器的辨伪。  相似文献   

17.
(作者姓名之后括弧内圆点前的教字为期数,圆点后的数字为页数)明清史专论宫廷史料沈周的写意花鸟画肖燕其(3 .74)试论唐寅的山水绘画潘深亮(3 .82)聊以画图写清居孔晨(3 .87) —谈以园林、庭园为题材的吴门绘画闺阁中的天才李提(3 .92) —谈吴门女画家文椒与仇珠的艺术读画札记:《明贤姑苏十景册》读记 侃华(3.96)王宠书法作品的辨伪刘九庵(4.3)肖像画类型当议单国强(4.n)金石印玺宋元明清铜器鉴定概论杜酒松(4.49)工艺玉琼源流考·周南泉唐代官印初探周其忠清代玻璃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 杨伯达清代宫廷仿古玉器张广文清宫御用三大丝织中心简…  相似文献   

18.
、/、、/诊、f、尹、.了、,、户、少、少的53邹肠66的仪叭93招名名7 2 3 8 5907,323 052 3 4 9 22心4出91令门L 11︸-O山O山J‘、z吐、r了、/、/‘、‘‘、 明清宫廷历史乾隆焚书清代后妃制度中的几个问题清宫史杂谈:董鄂妃与董小宛紫禁城里住过多少皇帝?清初的习武关于香妃传说的辨伪人物志:明代大太监刘瑾傅同钦明代妃殡陵园及犷志刘精义清代皇后的册立清宫史杂谈:乾隆妃殴毙宫脾案对《我的前半生》部分史实错误的订正珍妃和“珍妃井”同治帝之死嘉靖宫变述略 明清档案、史料故宫藏梅兰芳剧照考左步青王树卿潞成刘冯李国梁于善浦单士元(…  相似文献   

19.
吕思勉在文献辨伪上有很多突出的成就,经、史、子三部都有涉及,而且有的有很详尽的辨别.本文就他辨别过的古籍,作一个简略的总结和梳理.他大部分的学术活动都在上世纪上半叶,因为时间的关系,有的辨伪结论可能有别于今天的结论,这里但存其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黎元洪开国纪念币戴帽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笔者购得了钱屿、钱律编著的《近代机制币辨伪图鉴》(以下简称《图鉴》)一书,品读之余,对两位作者在近代机制币辨伪上的深厚造诣表示极大的钦佩,但对书中关于“黎元洪开国纪念币戴帽版是臆造假币”的定论,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此文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