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自原始先民用燃起的篝火照亮周围的黑暗时起,人类社会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开启了文明发展的新历程。火的使用,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保存火种,从而演变成了专门用来照明的灯具。我国灯具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定论,但从《楚辞·招魂》中“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载可知,早在战国时期,灯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用具。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文献记载骑马射箭之事始于《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平昼间居”条所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1)此后逐渐普及。其前尚未见到骑马射箭的记载。有关赛马之事的记载,最早者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载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教田忌赛马“逐射千金”之事。^(2)汉时称赛马为“驰逐”,晚至清代,“赛马”之辞方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4.
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掌辖赵国半壁江山.它是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距今至少已有2200年.故开阳有"开阳原县村庄先河"之说.
城市的面目可谓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同地铁窗外一闪而过的广告牌.而看到开阳堡,它静静地呆在那里,尤其使人感受到它的孤独空寂.第一次了解到开阳堡,还是在2007年.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一幅开阳堡的照片,高大厚实的黄土,围作一座完整的城堡,雄伟壮丽,孤傲地伫立在那里.这座不知历经多少沧桑保留下来的城堡,一定有着道不尽的故事.从此,我对开阳堡一直心存好奇,想着某天,一定要去探访一番. 相似文献
5.
6.
战国后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秦国与赵国关系的发展变幻,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纵横战争的晴雨表。秦赵之间的关系由修好外交而逐渐演变为一系列大规模攸关生死存亡的战争,最终决定了战国后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元代金银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其性质、品种都有进一步发展。总体看,元代金银器与宋代近似,银器数量多,金银器品种除日用器吼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加,如瓶、盒、樽、奁、架等。元代大多数金银器均刻有铭款,这对研究元代金银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造型纹饰看,元代金银器讲究造型,素面较多,纹饰大多比较洗炼,或只於局部点缀装饰。 相似文献
8.
一、中山灵寿城发现耸肩尖足空首布
中山灵寿城址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的平山县三汲乡。经多年的考古发掘,确认此大型古城遗址为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后期都城,即中山桓公复国后所建的灵寿城,其始建年代约为公元前380年,历经中山桓公、成王、王学、荮姿、尚五代统治者,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灵寿城随即废弃。 相似文献
9.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是上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i汲乡战国时期中山王磐墓出土的众多精美文物中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是占中山文化的杰出代表。铜方案通高36.2厘米,案框边长47.5厘米,环座径31.8厘米,重18.65千克,器物周身满饰错金银花纹,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相似文献
10.
战国中山国是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西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鼎盛于战国中期,后为赵所灭。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当时的五个“千乘之国”之一。但由于历史短暂,史书上关于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所以两千多年来战国中山国一直被称为“神秘王国”。 相似文献
11.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马克思说:金银是“物质财富的物质代表”。金银“所具有的美的属性,把它们变为奢华、彩饰、辉煌、节日装潢……的自然物”。我国古代金银器传世的并不多,因为黄金和白银可作流通领域的硬通货,非一般民众所能大量拥有,用其制作的生活用品及艺术品,也不可能大批量生产,仅限于古代帝王和王公贵族日常所用。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又可以重新将一些金银器熔铸成块,作为流通物来使用,因此流传下来的金银器,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2.
从金上京出土的金银器看金代都城的商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80年代,金上京都城遗址及周边墓葬群出土了一批金银器,从器物的种类、样式、铭文中可以窥见金代初期古都城市的经济面貌和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春,西安市公安部门移交给文物部门唐代金银器等文物共27件,据调查这批金银器在长安区祝村乡羊村唐墓出土,现整理介绍如下: (1)银杯,通高9.5、口径13.6、足径6.2厘米,重464克。敞口,唇外卷,深腹,下弧形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学术交流,推进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事业的发展,使文物保护和文物研究规范化,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新的业务骨干,特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先生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专家,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指导。在这期间,齐东方教授观摩了吐尔基山出土的辽代金银器,并做了题为《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的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殷墟时期漆器主要仿青铜器,种类较多,制作精美,纹饰繁缛,色彩艳丽,与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宴乐战争等有密切关系。殷墟漆器制作与青铜铸造、制骨、制玉等一样,都是当时最重要的专业手工业门类。以辛店遗址为代表的殷墟漆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大量的漆器参与到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器物组合中去,漆器与青铜器等配置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礼器组合,也使漆器具备了礼器的地位和功用。 相似文献
16.
玉柄形器,由于其形状未见于任何史籍的记载,自从这种器物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以后,其名称、用途等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近年来在三代至秦汉墓葬中出土的玉柄形器的数量、造型、纹饰、组合关系等,梳理其发展的大体概况,对其功能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17.
江苏江都市大桥镇果园场窖藏出土青铜器,数量大、种类多,其中的组合灯盏、鹿纹高足杯、大铜托盘等较具特色,为研究南朝晚期的日用铜器、炊饮用具、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
特罗伊茨基墓地陶器的基本要素是在黑龙江中游奈伊费尔德类型陶器中孕育成长,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以查里巴为代表的粟末靺鞨文化影响,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特罗伊茨基类型陶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