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运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古代史研究,批判古史研究中的“黄金时代”说,侧重对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探讨,倡导用新的观点、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新纪元。李大钊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不仅体现在他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中国史学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体系,还在于他首先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历史研究,为后人作了示范。对于后者,一些论著虽然提及,但论述尚欠充分。笔者认为,仅就李大钊对中国古史的研究而言,至少有三方面:即对远古为“黄金时代”说的批判,对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探讨,和对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问题的论述等等,为与其同时代的史家所不及,对创立科学的中…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界对托勒密埃及经济史的研究已历一百多年,其发展历程随西方世界古代经济史的发展起起伏伏,大致经历了"罗斯托夫时代"、"芬利时代"和当下的"后芬利时代",期间虽有波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托勒密埃及经济史的研究开始升温,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也开始有所关注。随着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加之研究条件不断改善,托勒密埃及经济史研究必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评德圣克罗阿的古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德圣克罗阿的古史研究晏绍祥G·E·M·德圣克罗阿是当代英美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古史学家。他发表过大量学术论著,尤以《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古代希腊世界的阶级斗争》驰名于西方古史学界。对中国古史学者来说,德圣克罗阿的名字也并不陌生。①作为知名的古史...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初期,在传统古史分期理论框架下,"西周封建论"、"秦统一封建说"、"魏晋封建论"等学派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陆续提出新的质疑、商榷与批判,"战国封建论"学者则在对来自以上各派种种辩难予以回击反驳的同时,也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进行了补充、订正。以上论辩对新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古史分期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拓展与深化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的"无奴说"并未彻底推翻包括郭沫若"战国封建论"在内的传统古史分期理论,但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古史分期理论讨论的学术走向。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对郭沫若"战国封建论"的辩难,也屡屡暴露出理论上的公式主义和史料运用上的实用主义等突出问题,辩论双方多有偏激武断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术评判的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6.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和撰写中国古史始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重视考古材料,将实物史料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传说记载相结合,从而致力于建立科学、可信、系统的中国"古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撰述中"古史"建构的主要特点。应对学术之需,关注时代主题,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古史建构的旨趣所在。在共同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等人与郭沫若在古史分期等问题上有较大分歧,他们各自的古史撰述亦有特色,由此反映古史建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古史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近几年来,关于我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终于冲破禁锢而重新展开了。这种讨论,自然关联到对整个人类古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再讨论,一定会影响到我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回顾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大讨论,它带给中国古史研究的深刻影响是最  相似文献   

8.
一、王国维在古史研究上的贡献“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种疑古学风,这种学风,发展成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和古史辨派的学风相反,不是怀疑中国古代史,而是利用出土的甲骨、金文证明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古史记载而说明其可信者是王国维先生。王国维是利用甲骨、金文解释中国古代史的创始人。这种方法,现在来看是平常的而且是应当的,但在当时来说,这是新奇的事。我们看一看和王国维同时的权威、经学  相似文献   

9.
古史探索的新收获——读《周秦社会结构研究》黄留珠田昌五、臧知非的《周秦社会结构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10月正式出版了。这是近年来探索古史的新收获。田昌五先生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研究,自成体系,成一家之言。臧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集收入作者解放前后所写的三十篇学术论文,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35年,最晚的发表于1979年,有十二篇未标明发表年份和所见报刊,可能有旧作,也有新作。三十篇论文分为四组:第一组是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及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第二组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与经学的研究;第三组是探究墨子的思想及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第四组是关于小学和训诂方面的。作者是著名的古史专家。当年顾颉刚先生发动古史讨论时,他曾以“杨守”的笔名与  相似文献   

11.
在凝重的思考中求索—读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吴怀祺读完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后,使人想起一句话:风格即人。他在中外古史研究中,思考历史,也思考史学。这部书处处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书的副题是:“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创立的“古史层累说”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适用于中国古史研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古代史的研究。本文以“古史层累说”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毕达哥拉斯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以及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进而通过这个具体个案的研究,来论证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史传说与古代政治文化密切关联,不同的政体诉求引发了不同的古帝模式,联盟、分封政体对应于方位帝模式,大一统政体对应于线性模式;不同的族群认同产生了不同传说组合的中心人物,如商代的帝俊、周代的黄帝、汉代的伏羲;不同的天下观对应不同的方位帝的构成。整个古史传说的流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早期中国方位帝系统的变迁、传统中国线性系统的变迁以及从方位帝系统向线性系统的变迁。线性模式是以方位帝模式为基础创造的,五帝六人是连接两者的关键。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处理的只是线性系统的变迁问题,本身也不能反映线性系统流变的本质。层累说的核心,即时代愈后、古史期愈长,只是对线性系统流变的现象描述,其本质是传说被不同族群不断重新表述,与真实的古史人物之先后无涉,真伪更毋庸论。疑古者以儒家经典作为早期传说古史期的材料基础,也不可靠。对于传说中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混淆的现象,需要对传说所属的文化系统作具体分析。走出疑古应该成为当今古代文明研究的新起点,但疑古运动对一些观念的打破,则应该继承。  相似文献   

14.
史学家阎宗临早年留学瑞士,攻读世界史,回国后在多所高校从事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罗马史》、《欧洲文化史论》、《希腊罗马史稿》、《欧洲史要义》等。阎宗临的世界古代史研究主要集中于西亚、中亚古史和古希腊罗马史,其对西亚中亚古史所作的专题研究,涉及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国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他撰著的古希腊史和罗马史论著至今读来仍有特色和新意。阎宗临毕生致力于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丁山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构想上深受古史辨派的影响。他继承了古史辨派的神话研究架构,在古史辨所开辟的几个主要方向,即神话的故事学研究、宗教史研究和民族史研究方面皆有所继承与创获,勾勒出了一个极富学术野心也很有可行性的神话研究框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见解。但是,由于他片面依赖比较语言学方法,缺乏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的理论视野,故其考证多失于空疏和随意,导致其结论大率失于武断,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30年代到现在,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已经历过近7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李祖德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综述》(以下简称《综述》,载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明时代初期社会发展道路及夏代社会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的社会性质问题是专家们长期探讨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影响到对于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许多专家的真知灼见和卓识谠论,推动了这项研究向深入发展。正所谓历史研究得久了这研究本身也成了历史,可以说古史分期研究的本身已经形成了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史和史学理论发展史。在下面的讨论中,对于前贤和专家的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理论体系,由于个人水平所限,恐理解失当,故而不进行这方面的评析,而只是以叙述自己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在“古史辨”中以进化史观作为怀疑古史的理论基础,以科学理性的认知观作为疑、信古史的基本准则,以由进化观念演变而来的历史演进法作为考察古史的思维工具,并以假设与求证的方法作为考辨古史的主要方法,这在历史认知与解释层面上鲜明地体现出现代性特征,并使得顾颉刚的史学观念、思维方法在学术理念与治学方法上大大超越了以清代汉学家及疑古学者、晚清今文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疑古辨伪之学,将中国的古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顾颉刚在运用其具有现代性的史学观念、方法时,因应其进化论的预设而过度使用“默证法”,在历史演进法的使用上囿于“一元单向”演进模式的窠臼,在假设与求证中未能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些都影响到“古史辨”理论与方法在古史研究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1976—1980年,苏联世界古代史专家对古代世界的历史、经济、文化、思想、语言等进行了研究,出版了四十多部专著和一些论文集,铭文集及古代作家的翻译著作,《古史通报》发表了二百三十七篇论文。  相似文献   

20.
论顾颉刚的史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在古史研究领域的成就与他对史料的深刻认识有着重要关系。他把考辨史料作为古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认为实物材料、文献记载和传说都是古史研究的史料 ,提出实物材料与文献记载材料可以互证 ,应合理地运用伪材料等。正是运用了传说史料 ,他敢于对旧古史系统提出大胆质疑。他还强调指出史料的整理和考辨是运用唯物史观从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