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同源字典》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源字典》的一点看法侯占虎《同源字典》是以第一部汉语同源词典的身份面世的。这一工作无疑是开创性的,它填补了汉语语源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虽然还不是对同源词的全部系联,但已初具规模,共收一千余组,三千余字。词典作者王力先生指出了以往随意系联的弊端,抱...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最早出现的被动句是“于”字式。而被动句“于”字式究竟起于何时,怎样起源,一直是语法史上的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王力先生认为:“在远古汉语里,在结构形式上没有被动和主动的区别,直到甲骨金文里也还是这种情况。”①持这种观点的还有陈梦家先生②。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如于省吾、郭沫若等认为金文中即有被动句‘’于”字式③。1980年杨五铭先生则据于。郭等学者的看法,较为系统的阐发了这一观点④。后来唐任明,周锡校两位先生进一步认为“西周时期被动式不仅见诸金文,而且典籍也不乏其例。”⑤看来,这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3.
1939年,丰子悄先生因避寇随浙江大学西迁来到贵州遵义。当时浙大被誉为“东方剑桥”,教师多系盛名著称的学者,可谓精英集革,丰先士便是其中之一。我也因此有缘得在先生门下学画。丰子摆先生在遵义期间,住新城狮子桥南坛巷熊宅寓楼,前临湘水,因引苏东坡改写益蜀主《铜他敲钟“时见疏星渡河汉”句,而喻其室日“星汉楼”。当时,丰先生不过四十多岁,蓄中山头,有美髯,每出游必“Srick”(手杖)随之,并有其幼女一吟同行。丰先生一生勤奋笃朴,恰雅谦和,风神游洒.笑容中有不少内涵情趣。他在五十年代为轴国漫画家卜劳恩所作的连环…  相似文献   

4.
试谈句钅翟     
试谈句钅翟●李晶句钅翟,是一种古老的青铜乐器。但其名不见于文献,只见于古器物铭文中,如:“其次句钅翟”、“姑冯句钅翟”。前辈学者王国维、郭沫若诸先生,对这两种有铭句钅翟均有所研究。50年代以来,此类器物在江苏、浙江等地续有出土。山东地区偶有发现,但与...  相似文献   

5.
2000年7月28日,《中国楹联报》刊登了湖南唐贻棣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考辨》一文,他根据《新编曲靖风物志》中的《曲靖孙髯翁与昆明大观楼长联》一节,加以摘要介绍说:该书“首次披露此联作者为曲靖孙髯翁”,并认为“否定长联为昆明孙髯所作依据充足,应当成立。”其实,这一观点已提出来十余年了,1987年6月6日《云南日报》就曾刊出过曲靖赵宏逵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  相似文献   

6.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3,(1):121-123,4,203
“宝粟钿金虫”,句出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此为六首之二中的一联,即“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吴均的这首诗并非名篇,这一句诗也非名句,但它却涉及一项古老的装饰工艺,而这一项工艺似乎久已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7.
浙江新昌大佛寺五层罩阁的石窟殿堂中有蔡元培先生撰并书的一副对联:“理哲家言,同源西圣;华严法界,现象南明。”行楷,内含刚骨,外显飘逸,仔细赏观,能体悟出先生的苦心励志和超凡脱俗的人格,可惜已毁于“文革”。1982年,大佛寺修复,由沙孟海重书。1987年.赵朴初莅临大佛寺,仰观此联,赞赏有加,作诗称道:“大雄宝殿曲园俞,高阁楹联元培蔡”。前一句指晚清国学大师德清俞樾所撰“大雄宝殿”的匾额,后一句指本联。  相似文献   

8.
自愧庸材无寸功,不图垂老受尊崇。感恩泥首谢群公。浩劫十年存浩气,长征万里趁东风。何妨发白此心红!这是在1980年8月20日首都语言工作者举行的盛大的《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上,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我国杰出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作的谢词《调寄浣溪沙》。“浩劫十年存浩气”,这就是说,王力先生的正大刚直之气并没有因为“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而丧失或减少,而是依然存在,事实正是如此。众所周知,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全国最高学府之一的著名的北京大学,始终处在斗争的旋涡里。而王力正是这个最高学府的名教…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文体中 ,对联是颇具特色的。而人名联以其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令人玩味不已 ,堪称联林中的一朵奇葩。明代李东阳出任山西督学 ,偶遇一同名同姓的考生 ,遂以“蔺相如 ,司马相如 ,名相如 ,实不相如”出对。后面两个“相如”语意双关 ,暗指考生虽与己同名 ,但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该考生才思敏捷 ,略一沉思 ,以“魏无忌 ,长孙无忌 ,公无忌 ,我亦无忌”相对。后面两个“无忌”不卑不亢 ,婉曲深幽。该联 (见清代赵翼《檐曝杂记》)以历史同名人物撰句 ,巧问巧答 ,自然贴切。亦有用人名谐音入联的。明朝陈洽 (永乐年间兵部尚书 )幼…  相似文献   

10.
广西自古虽然是穷乡僻壤,但仍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文人墨客,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便是杰出代表。本文在介绍王力取得语言学领域辉煌成就的同时,着重描述王力对家乡的深爱之心、怀念之情。他对广西的深切情怀常流露于文字之中,写了不少乡愁的佳作诗篇。1984年,84岁高龄的王力应邀回到广西桂林,他在桂林写下了一幅长联,长联把桂林山水赞美得淋漓尽致。阅读该文,挽怀王力,内心深处增添广西人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相似文献   

11.
徐学 《环球人物》2020,(7):106-108
“你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我一次回眸岁月就成了风景”,斗室此时,我凝神静气追忆刘以鬯(音同畅)先生,心中闪过这两句诗。1992年,到香港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我曾与刘以鬯寒暄几句,未能畅谈。1993年,我去香港访学,临行前台湾友人得知这个消息,祝贺之余还叮嘱几句,林耀德和痖弦都说,“一定要去看看刘以鬯先生”。  相似文献   

12.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3-63
读私塾的郭沫若曾与几个同学跑到学校后的寺庙里,偷吃老和尚种的桃子。事发后,和尚找到老师,要求追查并惩罚这些淘气的孩子。上课了,老师板着面孔,手拿戒尺,对偷桃行为严厉地训斥了一番。当孩子们都耷拉着头,不敢吱声时,这位私塾先生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这是一幅上联”,老师指着黑板对孩子们说,“谁能对出下联,免罚”。郭沫若听罢,由紧张变得高兴起来,思忖片刻,在老师的上联下面写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一看,惊喜不已!他叫郭沫若下去坐好,戒尺不停地在自己的手掌上打着,…  相似文献   

13.
刘大胜 《安徽史学》2015,(3):161-165
牟润孙在《励耘书屋问学回忆--陈援庵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感言》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述:
  先师很少批评人,时常诵“不薄今人爱古人”这句诗。五四以后,梁任公、胡适都大捧章实斋,我曾问过先师“章实斋学问如何?”先生笑着说“乡曲之士”!我当初不明白为什么说他是乡下人?后来看到章氏著《史籍考》,自称仿效朱彝尊著的《经义考》,却不知朱氏之书是仿自僧的《出三藏记集》。所见不广,岂不是乡下人?先师时常说,“读书少的人,好发议论”。  相似文献   

14.
夏雨 《文史月刊》2008,(12):54-54
过去科举考试,监考十分严格。有位考官怕考生作弊,就找来纸条粘在考生脑袋与桌子之间,使考生无法交头接耳。这样,开考后他就放心地捧着本书看。某考生打开试卷后,见有一道题命考生作对子,出句为:“万马无声听命令”该考生瞥了一眼考官,挥笔写下了对句:“一牛独坐看文章”。出句应对,妙在拟人,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林衍经先生的《方志编纂系论》近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万字。是著不以“编纂学”命名,而以“编纂系论”为题,其用意是出于总结实践、指导实践的愿望。这一写作愿望和目的,著者在“前言”中披露说:“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  相似文献   

16.
古书词义训释辨正朱城一、舍瑟而作《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何晏集解引孔安国传:“置瑟起对。”孔安国以“起对”释“作”.惜未加申论.、故今人对此理解不一。主要持两说: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起,这里指站起来。”刘盼遂、郭预衡先生...  相似文献   

17.
“说”同“悦”辨郭春环,万丽华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二册讲常用词时,谈到了“说”字,其中义项(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①关于《论语...  相似文献   

18.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了秦欲伐郑而骞叔哭师的史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骞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对“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解释,今人众说纷纭,持解不一.笔者略作整理约得四说.(一)王力《古代汉语》释为“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是骂骞叔早就该死了.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骞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木,树;拱,两手合抱”.(二)洪诚先生认为“中寿”不该训作“中等年寿”,而应训作“满寿”.“尔墓之木拱矣”句上面,承前文省略了“及师之入”一句.整句应译为”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见洪诚《训诂学》页142,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徐复先生以之为是(见该书序言).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近世学术形成之“显学”,莫不与地下爱宝有关,致学人得以据此新“有”以印证故“有”,或以故有之学以相稽推究而深探其本,遂发展成为所谓“甲骨学”、“敦煌学”者是,惟“客家学”则由“无”所据而由广东兴宁罗元一先生(1906-1976)触类旁通,于缺乏大量史料中别取蹊径创立建构而来。或日自1930年先生始立“客家学”(Horrology)名辞后,客家学之研究遂为世人所重。自先生开此一门研究客家民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学科之风气至今,已演为国际“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20.
泥人 《文史博览》2013,(1):70-70
吟联对句,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之雅事。即便是臭气熏天的厕所也有人雅兴大发地为之题联,由此我们才能看到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厕联。细细品味一些厕联,真是才思敏捷,“味道”甚浓。“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于今过十年。”这是清代一个叫魏善伯的人贴在厕所边的楹联。该联用了两个典故。上联“三上”指欧阳修的治学经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下联中的“十年”指左思作《三都赋》耗时十年:“在门庭,在藩溷(厕所)置纸笔,有得辄记之。”两则典故使这副厕联显得书香四溢,即便是悬挂于中堂也不失高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