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西郊南唐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农学院种植区挖塘时发现砖室墓一座。该处即通知安徽博物馆派员前往清理,至十七日工作结束。墓位于苹果园东北隅,距地表深3米,封土中填有三层夹碎砖的夯土,每层厚0.4米。墓坐北向南,偏东二十度。墓砖质松,呈灰黑色,砖长34、宽10、厚4厘米。墓分前后室,前室高1.2米,通往后室的拱门顶有一道横壁,  相似文献   

2.
宁夏固原隋史射勿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7月至11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对固原县南郊乡隋代史射勿墓进行了发掘和壁画揭取工作,现将发掘情况及收获简报于后。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西北,东北距固原县城约5公里(图一)。墓葬由封土、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几部分组成,全长29米(图二)。封土为馒头形,已被当地农民取土挖毁,现存封土高4.7米,南北直径16米,夯  相似文献   

3.
山东莒县双合村汉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8月,莒县水利局在城北双合村建楼房时发现了一组金器,莒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这是一座砖室墓,墓内出土鎏金铜器、金器等。现将墓葬和随葬品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县城北部,南距莒国故城二城垣约200米。墓葬封土早年被夷平,为土扩竖穴砖室墓,墓口距地表0.46米。该墓平面呈长方形,方向北偏东80°。墓底由边长0.43、厚0.06米的方形陶板铺成,墓室四壁用长0.46、宽 0.22、厚 0.12米的长方形砖错缝顺砌而成,墓顶用方形陶板覆盖。墓室外长2.25、宽 0.85、高 0.84米;内长1.81、宽0.41米(图一)。  相似文献   

4.
扬州西汉“妾莫书”木椁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7年10月,在邗江县甘泉公社老山大队发现一座大型木椁墓(图一)。墓内出土"妾莫书"银印,因名"妾莫书"木椁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这座土坑木椁墓的封土现存1米多高,墓向正南。墓道为斜坡土坑。靠近墓门处立一排木方,呈""形,可能作挡土用。椁室长7、宽4.5米(图二)。墓底有8米长的垫木两根,在垫木上横铺十二块30厘米厚的底板,再在底板的三边(东、西、北),每边立放三块楠木壁板(即外椁壁板),通高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8,(5)
郑州市旧城南門外向东拐,为一东西长約三百米,南北寬約一百六十米,高出附近地面約五米的土岡。岡南紧临由西向东流的熊兒河;岡北靠着城的南城壕。因这一带地势較高,所以基建单位在岡上取土。1955年10月在岡的西头取土中,曾先后發現汉代空心砖墓一座、小砖墓一座、晋代小砖墓一座、唐代土坑墓三座和这座北宋的小砖墓(九区124号墓)。宋墓在晋墓东南約四米处。發掘时測知墓頂距岡頂地面約1.08米,墓底恰和基建单位取土后的地面相平。由于这座宋墓的結构比較复杂,保存相当完整,同时这一带最近又没建筑,所以經我队呈請上級批准,并征得原占地業主(现为农業合作社)同意,就原地保存。  相似文献   

6.
王干青烈士墓座落在绵竹县城关南郊的精忠观旁。烈士墓坐西向东,封土高2.5米,墓呈圆形,墓径6.2米,墓有碑,碑高1.80米,宽0.93米,厚0.12米。碑阳为绵竹县教育界人士邓清澜先生所写楷书“王烈士干青墓”(见图),碑阴为邓清澜先生撰并书写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7.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罗泊湾一号墓位于西江北岸约一公里处,西距贵县县城五公里。封土高大,当地群众称为大坡岭。1976年6月下旬,贵县化肥厂扩建时,发现了此墓的墓道和陪葬的车马坑。坑中出土了一些鎏金铜车马器。随即对此墓进行了发掘。这座墓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封土高约7、底径约60米(图一)。层层夯实,土内夹有少量炭屑和竹木屑等。封土上发现石灰窑址和近代坟墓。封土下为墓室、墓道和陪葬坑(图一三),墓室椁板下还有殉葬坑和器物坑。从墓顶到墓底深约11米。  相似文献   

8.
该画像石墓位于徐州市贾汪区东北约5公里的佛山村,在村西南的平地上。墓葬西边是马山,东边是太山,东北是鱼山(图一)。1997年3月,当地农民发现该墓后,砸坏了墓室顶部,墓内文物也被村民取走。徐州博物馆闻讯后,在贾汪区文化局的配合下,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编号为97XFM1。一墓葬形制该墓由甬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坐北朝南,方向158°,地上封土已不存(图二)。墓门宽0·85、高1·1米,其外侧用石板封堵,石板宽0·95、厚0·09、高1米。墓门上有门楣,石长1·47、高0·44、厚0·3米,朝南的一面有画像(图三)。甬道长1·2、宽0·85、高1·1米。其西…  相似文献   

9.
1980年,南阳地区进行文物复查时,发现了新野县前高庙村汉画像石墓。该墓位于村中,有高约2米的封土。封土上种有树木,并有储存红薯的窖藏。在窖内,可看到砖和石材。1983年5月19日至5月29日,地区文物工作队与新野县文化馆的同志一起对此墓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今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有两座带纪年的明代墓葬,(图一)现将这两座明墓简报如下。 一、蒋王庙明代薛显墓 该墓是1974年5月于南京市太平门外发现的,(编号为74NJJWMM1,以下简称为M1)它距明歧阳王李文忠墓约300米。 1.墓葬形制 此墓所在地势为一小土山,但土层较浅,2米以下即为风化岩石,墓葬即砌建于岩石中,上部封土厚约2米。 墓为双室拱顶墓,方向304°,系用长0.41米、宽0.20米、厚0.10米的青砖砌成;砖与南京城墙用砖…  相似文献   

11.
离广西柳州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九头村西,有三座残存封土的古墓,文物普查编号为M1、M2、M3。1982年冬,我馆对一号墓进行了清理。此墓残存封土高约1.5、直径约10米,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为110度。斜坡式墓道,宽2.1米,倾斜31度。墓室东西长6.3、南北宽4、深3米。墓内两侧有两条纵沟,长4.8、宽O.2、深O.15米(图一)。墓壁经夯打,墓内填入黄红色土。葬具及骨架已腐朽,仅在墓室后部发现部分棺木痕迹。墓室两侧的纵沟可能是垫棺椁的枕  相似文献   

12.
1978年5月至1979年5月,我们在固始县侯古堆发掘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古墓和它的陪葬坑。主墓为“甲”字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5、深17米。主墓上边为高7米的封土(当地群众俗称侯古堆)。墓坑内均为积沙积石,并掺少量青膏泥。斜坡墓道筑于墓坑东端,内填花土。墓坑下部置单棺双椁,棺内有墓主骨架一具,头东足西,经鉴定为成年女性,其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椁内除随葬部分铜器、陶器和玉器外,还有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64,(11)
1961年6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南苑苇子坑清理了一座明代墓葬。该墓的建造是在一个长、宽各10米、深4米的土坑内,用三合土夯打成墓壁及墓底,三合土壁之内,用磨砖砌成砖壁,砖壁之内是木槨,槨盖是17厘米厚的七块木板,槨盖之上压砌一层厚40厘米的石条,石条之上再用三合土夯打成墓顶。墓顶与四壁紧紧相接。在墓底及墓壁之外围至1米高处,皆包围一层10厘米厚的碎木炭(图一)。  相似文献   

14.
1990听4月,在距湖州市西北约12公里处的弁南乡罗家浜村窑墩头西侧,当地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一古代砖室墓,我们在接到报告后,即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 一、墓葬结构 该墓位于窑墩头西侧的土墩群中,保存完好,清理中未发现被盗现象,整个封土墩为人工堆筑,高达4米左右,直径约20米,封土表层距墓顶约1米,墓底平面略高于附近地面。该墓为前后甬道双室券顶砖室墓,墓向165°,平面呈“吕”字形。前甬道长1.  相似文献   

15.
大同东郊北魏元淑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89,(8)
元淑墓位于山西大同市小南头乡东王庄村西北1.5公里处,北距水泊寺乡石家寨村1.5公里,西北距大同市区6公里,海拔高度1060米(图一)。因墓葬有较大的封土,当地人称为"青圪塔"。1984年3月中旬,石家寨村农民挖土时发现墓室,经当时在此地劳动的青瓷窑煤矿五七队领导报告,我馆派人进行了调查,并于4~5月进行了发掘。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坐北朝南,方向190度,为砖券单室墓。由封土、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全长34.15米(图二)。封土底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9、东  相似文献   

16.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立为皇太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被废为庶人,从黔州,后来,死于从所。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诏陪昭陵。其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新村的西边,西北距昭陵约九公里(图一)。一九七二年十月至十二月,我们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后。一、墓葬结构李承乾墓属长斜土洞墓,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构成,水平全长35.4米,南偏东3度(图二)。  相似文献   

17.
蠡县汉墓发掘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6月,我们在蠡县城西1公里处配合基本建设清理了一座汉墓。现将墓葬简介如下。一、墓形与结构这是一座多室砖墓。墓门向南,方向180°。墓由封土、墓道、前室(东西各附一耳室)、主室(东附一耳室)、后室等部分组成,各室均作长方形,并有券门过道相通。从平面看,整个墓葬(包括墓道)南北长32.55、东西宽11.6米。墓顶高出地面3.5米。墓底低于地面2.7米(图一、二、三)。  相似文献   

18.
1980年3月,我队配合驻洛解放军基建工程,于洛阳东郊史家湾村北清理明墓一座。该墓形制较大,保存完好,出土遗物比较丰富。兹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地表无封土,墓底距地表5米,正南北向。由墓室、甬道、门楼和斜坡墓道组成。建筑材料以砖为主,砖长28、宽15、厚6厘米。门楼覆瓦。墓门及封门构件,取用石材.基道由封门石处起坡,显有台级。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临城县城东10公里西镇村西北50米处,有一处北齐墓群,共有墓葬4座。南为1号墓,中为2号墓,西北为3号墓,东北为4号墓(图一)。1、2、4号墓1975年均有封土,3号墓封土早年即不复存在。1975年冬,当地在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挖去1号墓部分封土及2、4号墓全部封土。2号墓墓顶被压塌,后被生产队取砖拆毁。4号墓被挖及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临安晚唐钱宽墓出土天文图及“官”字款白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11月,浙江临安临天公社工农大队窑厂工人发现古墓葬一座(临安M23),我们与县文化馆、北京天文馆等单位相配合,进行了清理。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工农大队村北,其地旧称明堂山,离临安县西约五华里。封土东西径45、南北径130米。上层1.4米为灰黄色粘土,中层0.6米白膏泥,下层1.2米为红色粘土,三层都经夯实。墓顶砖外有0.25米厚的保护层,由石灰、粘土、炭粒、莹石组成,呈青灰色,与砖紧密粘结。封门外有一堵高3、宽2.60一3.10、厚0.60米的砖砌封门墙。墓道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