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琐话胡适     
易俊杰 《文史春秋》2005,(11):53-56
胡适(公元1891年——1962年),原名洪,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安徽绩溪人。他早年肄业于上海澄衷学堂,有一次听国文教师杨千里讲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时,很受感动,即改名适,字适之。胡胡适适与与小小脚脚太太太民国六年(1917年),27岁的胡适留美归来,被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2.
马句 《百年潮》2014,(2):49-55
正1946年至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运动,对胡适校长的言行很关注。他在学生集会上的讲话,我大多在场;他在北平的讲演、发表的文章、记者采访他的报道,我都注意看。他在北大的往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几位北大老同学多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08,(1):154-154
作者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了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曾国藩、胡适、梁漱溟、周作人、朱自清等,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复杂斑驳的心路历程。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很难真正超脱于政治,作者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知。因此,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曾国藩身居高位的清醒,胡适在政治与学问之间的犹疑,梁漱溟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朱自清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的决绝,等等。  相似文献   

4.
刘火雄 《文史天地》2013,(11):62-66
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素来被视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1921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高梦旦等拟邀请北大教授胡适出任编译所所长一职。胡适则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王云五。在当年7月23日的日记中,胡适写道:他(王云五)是一个完全自修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  相似文献   

5.
胡适曾是青年毛泽东的"楷模" 胡适1917年7月自美国返回,9月到北京大学任 教;此年8月,毛泽东应在北大任教的杨昌济(即毛泽 东的岳父)之召到北京,入北大图书馆工作,同时旁 听胡适的课,成为胡适的学生。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使命应 该是文化的承传者和创造者,同时又是现实的批判 者。这种现代使命建构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基本人 格。胡适的"民主感情",尤其是他对待传统文化、封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史》2012,(4):45-45
1917年夏.留学美国七年的胡适回到中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曾与章太炎同在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演讲。他那天特意用英文朗诵了荷马的诗句:”Yot shalfseethedifference  相似文献   

7.
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国初年的中国学术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开风气之作,基本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新学术典范,这是学界大致的共识。从今天的眼光看,胡适所为兼顾了继往开来的性质:从胡适个人的学问讲,他显然是继往的东西多;从胡适的时代言,则又是开来的成分重。当时学术上继往部分超过胡适的比比皆是,而开来则无人能过之。不过,胡适最初是因提倡白话文而在社会上“暴得大名”,这并不意味着他同时在上层精英学术领域内已树立起自己的地位。他在其任教的北京大学取得为许多学人所认可的领先学术地位,还经历了曲折的过程①。在这一方面,胡适并不如许…  相似文献   

8.
下篇:在北京大学十、众望所归胡适离开中国公学后,曾就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为振兴北大立下汗马功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临危受命,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为争取美国援助、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作出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蒋梦麟因为担任行政院秘书长,按照《大学组织法》必须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于是,远在美国的胡适就成了北大校长的最佳人选。1945年9月3日,教育部长朱家骅致电胡适,表示北大校长"非兄莫属",在他回来就任之前,由傅斯年暂时代理校务。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出生于书香门第,三代定居扬州,祖父是清朝的官吏,父亲朱鸿钧也担任着官职,由于两个兄长出生不久便夭亡了,他成了这个家庭的长房长孙。17岁那年,朱自清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嗣即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冬天,他回扬州度寒假时遵照父母的安排,与当地名医武威三的女  相似文献   

10.
正胡适对马克思主义并不表赞同,这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919年,有关"问题与主义"的讨论中,他与李大钊曾有过一番不小的争论;他与陈独秀的分道扬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赞同与不赞同的问题。然而,1926年胡适在莫斯科只不过短短停留了3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给友人的信中畅谈自己的新鲜感受,对社会主义大加赞扬。那么,胡适怎么就去了赤色俄国首都莫斯科呢?这乃鲜为人知之事。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胡适的婚姻,许多人都视之为一桩美谈,至少是一种趣谈。因为他以一位留学美国的留学生,一位归国就被聘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教授,却娶了一位不太识字的乡下小脚女人,而且终生相守。因为胡适的名气太大了,有关他的事情,只要有机会进入公众视野,便成了人人喜欢谈论的话题。胡适大概自己也知道他的婚姻有些特别,他希望自己留下最真实的记录,免得被传扬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抗战     
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胡适一直反对对日作战。为此,他曾长时间担着“卖国”的罪名,受到舆论的谴责。但“七七”事变后,他却受蒋介石的委托,为抗日的事出国奔走,不久并出任驻美大使,成为国民党政府战时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角色。那末,胡适是怎样从反对抗战转变到拥护抗战的呢?他在抗战时期,尤其在担任驻美大使时期,做过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中国抗战有何意义?他对中国抗战发展前途是如何估计的?如此等等,这些问题,过去一向不很为人注意,都有加以研究的必要。一“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胡适在北平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他同他的朋友丁文江、  相似文献   

13.
陈旭 《文史春秋》2003,(4):50-50
在我国现代史上,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他的文学创作也在我国现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曾经在国内、国外及港澳地区,先后获得过52个博士头衔,尽管这些头衔“名誉”的成分很大,但也可以看出他在文化方面的造诣和影响。“五四”时期,胡适曾大力提倡白话文,攻击文言文是“半死文学”,“可读而听不懂”。为了推行白话文,他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哩!1934年秋,胡适在北京大学讲课的时候,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赞扬。这时,一些醉心于文言文的学生不免对他的讲课生出抵触情绪。就在胡教授讲得最得意之时…  相似文献   

14.
正齐白石的行事方式,有时如其绘画或篆刻,不拘一格。譬如,他想让人写传记了,首先想到的人选,居然是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今天读书人大都知道,胡适是大忙人,讲学及个人研究写作任务颇多,还整天忙着关心政治、编辑刊物,甚至乐意为人证婚等等,他的几部作品,最终都是以"半部"搁置,惹得后来者议论纷纭。此外,胡适虽然常常提倡各人来写传记,可他给人写的传记,譬如《丁文江的传记》等,就并不成功。他与齐白石并不  相似文献   

15.
杨建民 《江淮文史》2016,(3):152-158
正胡适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启蒙者之一。在五四当时及以后的岁月,他是怎样度过的?他此时或之后,对此发表了怎样的看法?这些当是我们有兴趣关注的。尽管在此之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从白话文字入手,进行种种新思想的宣传,给后来五四运动的开展,种下了精神种子,并使其萌芽成长,但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当日,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却并不在场。大约因为教学、写作甚忙,1919年五四运动前数月,胡适并没有日记或其他杂记留下来。好在他是名人,这段时间活动的情况,报  相似文献   

16.
吴元康 《江淮文史》2007,(3):148-155
胡适生平有两件事一直讳莫如深,其中一件就是1918年前后在与绩溪县知事的斗争中败落。胡适以未满而立之年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名动全国,居然斗不过一个劣迹昭彰的山区小县县令,是方法失当?还是政治黑暗?详情请看《胡适与绩溪县知事李懋延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如文 《文史博览》2007,(6):58-58
胡适是现代中国的重要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20世纪50年代,胡适遭到了严厉的政治批判。在这场批判运动中,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胡适说的:“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可以“任人打扮”,成了胡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罪证。但近来却有学者站出来证明:胡适从来就没有说过那样的话。那句话是由另外的话变化过来的,而且与胡适的原意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8.
鲍宽达 《江淮文史》2008,(4):175-176
《江淮文史》2007年第三期刊载了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吴元康先生的大作《胡适与绩溪县知事李懋延的斗争》,斗争以胡适的失败而告终。堂堂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斗不过家乡一个不学无术的贪官县知事,弄得胡适一直难以对人启齿,不愿再提及此事。  相似文献   

19.
辛子 《湖南文史》2002,(1):55-58
朱自清出生于书香门第,三代定居扬州,祖父是清朝的官吏,父亲朱鸿钧也担任着官职,由于两个兄长出生不久便天亡了,他成了这个家庭的长房长孙。17岁那年,朱自清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嗣即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冬天,他回扬州度寒假时遵照父母的安排,与当地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钟谦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相似文献   

20.
忆一代文宗朱自清老师孙景端朱自清与夫人陈竹隐摄于上海(1932年)朱自清与夫人、女儿摄于团和园(1948年)朱自清先生是我在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时的老师,时间在1946年10月他由重庆飞回北平,到他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大医院。这期间正是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