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纪欣  张杰 《文物春秋》2005,(6):42-48
清代民族政策较之前代更为成熟而富有成效,它直接推动了承德历史文化的发展。承德历史文化以源远流长的滦河流域文明为母体,以清代民族政策的有效实施为主要促成因素,并有着四个重要的标志或载体,即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外八庙和热河文庙。  相似文献   

3.
清代西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西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颇具民族和地方特色。本文首先从宗豁一级,其所辖之下的社会基层组织骆卡(庄园)、部落两级建制,以及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西藏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其次,对清朝中央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基本保持原西藏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些改革,作了深入的考索。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外西藏阿里的自然地理知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西藏阿里地区虽然与中原内地相距绝远,然而在清代前期中央国家的积极努力之下,中原内地对阿里的自然地理知识的获得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尤其是对阿里地区的名山大川的分布及其详情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然而这种势态没能继续发展下去,从清代中后期开始,这一热情逐渐消退,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增长缓慢。另一方面,从清代中后期开始,西方殖民者和探险家进入西藏,对阿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近代地理学的勘测和总结,世人所知的阿里自然地理知识有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内容。本文拟以清代中原地区的官私著作和西方探险家的考察报告、游记等材料,重现清代西藏阿里自然地理知识的累积过程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设置“阿里总管”(噶尔本)一职,作为阿里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其历史可追溯到1680年前后西藏地方政府派出蒙藏联军收复古格旧地之际.早期的阿里总管带有强烈的军事管制性质.18世纪上半期,准噶尔问题突出,在清朝中央的关注与决策下,阿里总管的军事力量得到强化,其权力与地位在西藏政治中举足轻重,成为各方争夺的焦...  相似文献   

6.
清朝在西藏建立起直接统治是通过1718-1719年的“驱准保藏"战争实现的。1720年以后,清朝在西藏建立的行政体制几经变化,按其自身发展,可分三段考察。1720-1727年,为政教合一,依靠达赖──噶伦体制施政时期,主要特点是噶伦合议分辖体制。1728-1751年,为政教分离,藏王──噶厦体制为主,驻藏大臣监督时期。1751-1911年,为恢复政教合一,以驻藏大臣钳制达赖、班禅──噶厦体制时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史书缺载和地理上远离国家政治中心,西藏历史上的蝗灾一直未被学界重视,几乎所有的研究论著均无涉及。然而,随着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陆续整理与出版,特别是有关“虫灾”部分的面世,尽管涉及西藏地区虫灾的档案仅40件,但它却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地区的蝗灾发生情况、治蝗思想、治蝗方法和灾后赈济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我们能初步勾画出雪域高原蝗灾和治蝗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8.
9.
10.
本简要阐述了清代对皇族进行管理即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和教育管理的各项措施及其取得的明显成效,近而指出了清晚期这些管理措施的松弛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余丰辉  周铁铮 《中国钱币》2007,(4):41-42,33
衡制、平色是研究金属货币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清代西藏银币是否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衡制与平色说法不一。一说清代两藏地方政府铸造银币衡制均为中央库平,“两藏钱币自始至终所使用的衡制,与中央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从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研究的四次突破入手,提出边疆民族研究中的“中原中心论”的传统范式源于中国史学上的正统论的遗绪,应重建中华法系的法统,将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华法系的研究领域。作主张史学概念化是开创边疆研究新局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次仁德吉 《神州》2013,(36):184-185
党的民族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通过研究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地认识党的民族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有利于我们更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有利于努力促进新形势下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叶西藏的日本军事教官矢岛保治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矢岛保治郎是20世纪初叶日本入藏者中一个颇具冒险色彩的人物。他曾怀着不同的目的两度入藏,并被西藏地方政府聘请为军事教官,在西藏活动达6年之久,成为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对他入藏经过及其在西藏的活动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西藏近代史的研究,而且对我们认识历史上日本对我国西藏的渗透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辽金史学是清代史学的重要篇章。由于满族与契丹、女真族均崛起东北,尤其是满族与女真族的渊源关系,加之清代中期以降边疆史地学的兴起以及《辽史》、《金史》的质量与清代的治学风气等原因,推动了辽金史学研究的热潮,从而也涌现出一批热心辽金史研究的史家。清代辽金史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搜辑史料,搜罗遗;考证史籍,纠谬订误;补《辽史》、《金史》表志以及笺释辽金二史语音,核实人、地、官名,刊正画一等方面。清代的辽金史学以考史派为主流,而作史却不多见。但辽金史论却不乏佳篇,多数史论均能切中事机,意存殷鉴,借辽金史事而措意于经世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17.
陈观浔的《西藏志》成书于民国中期,内有关于克什米尔、和田分别至拉萨的两条路线的程站,但本文认为此乃采自清末日本人山县初男编著的《西藏通览》,并参考外文资料对部分路线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8.
One hundred years ago, Tibetan people,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Tibetan government led by Tudan Gyatso (thub-bstan rgya-mtsho), the 13 Dalai Lama, ignored the disapproval of the government of Qing Dynasty, and went through a war which shattered the earth and made the devil cry to fight against the British imperialist invasion. This war was a great event in the modern history.One hundred years after,massive progress accompanying the groundbreaking changes around the world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civilization of huma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9.
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军事防御体系因防御目标的变化而调整,西藏的军事部署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邻近地区的治理密切相关。清代西藏军事地理格局的变化,既反映在各时期军事防御体系、后勤保障体系总体格局的变动上,又反映在特定时期局部地区发生的调整变化上。  相似文献   

20.
清雍正年间,桂西军事重心调整,滇桂水道全面贯通,“百色”作为地名正式在文献中出现。同一时期,百色乘“势”而兴,成为联结滇粤两省经贸的要冲之地,经济、文化与城市建设随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至清光绪元年,百色脱离思恩府的羁绊跃升为直隶“百色厅”,“蛮疆”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