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魏晋南北朝──隋朝时期魏晋南北朝迄公元6世纪末隋朝统一为止,这三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踞时期,中原地区分成若干地方政权,相互攻伐,战乱频仍。但是,中原地区封建王朝,尤其是以西北请地,或河西地区为中心的诸地方政权的统治者一旦实力强盛,则总将其政治影响扩散于流沙之外,继续行使西域的行政主权,从而维持了中原诸王朝对西域各地主权的历史连续性。由于这一时期内地众多的政治、经济状况各异的割踞王朝或区域性地方政权纷纷参予新疆的政治生活,反映在机构建置及行政管理组织上,便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  相似文献   

2.
张弛 《丝绸之路》2012,(10):30-31
十二生肖,亦称十二支,是表示十二辰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在我国起源较早,流传广泛。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北朝。隋朝至初唐时期,流行于两湖地区,之后在中原地区盛行。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也发现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十二生肖俑,体现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是中国隋朝至清朝沿用了1300多年封建王朝遴选人才的重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广西地区科举自古落后于中原地区,但在明清时期广西科举进入了一个全盛发展时期,作为广西科举的一部分,南宁府科举也获得较快发展.南宁府科举中式人数虽占广西总数比重不大,但明清时期也快速发展起来,这与明清时期南宁府的经济发展、文...  相似文献   

4.
隋朝的边疆经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开创了我国隋唐统一大业的前期业绩。隋朝的边疆经略,在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有相应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隋朝反击突厥、平定吐谷浑、征伐高丽、抚定西南各族、平息海疆之乱等史实,研讨隋朝边疆经略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再建的关系。本文概括了隋朝边疆经略的成败得失,肯定了隋进军流求的历史意义,对炀帝征伐高丽的战争性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宋文龙 《丝绸之路》2011,(12):29-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隋朝灭亡原因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剖析,研究主要集中在隋朝社会矛盾、隋文帝和隋炀帝个人因素等问题与隋朝灭亡的关系上。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比较趋同的观点是隋朝灭亡是多重矛盾因素的合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隋朝修史也是有成绩的。隋朝史官王劭与魏澹在修史方面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隋朝修史的成就。他们的修史工作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7.
隋朝统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统一新探胡如雷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最重要的统一事件:第一次是由战国走向秦统一,第二次是由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走向隋统一,第三次是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大分裂走向宋统一,第四次是由宋金对峙到元统一。显然,由隋文帝杨坚发动的灭陈统一战争,在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长城在隋朝得到了利用,但是隋朝多沿承前朝旧有的基础,而且是部分地采用,其目的是防御突厥的进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城的建设只是隋朝处理北方关系的一个手段,隋很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将领的选拔任用,以综合措施防守北方边地。这是隋朝长城修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隋突关系的恶化及影响——以隋王朝的灭亡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民可汗统治下的东突厥对隋朝相当恭顺,随着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利益的冲突,两者关系恶化。东突厥对隋朝的政策发生改变,扶植了大批反隋势力,大量招来隋朝移民。东突厥这一政策变化对隋产生较大影响,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邱贤文 《黑龙江史志》2009,(11):23-24,22
启民可汗统治下的东突厥对隋朝相当恭顺,随着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利益的冲突,两者关系恶化。东突厥对隋朝的政策发生改变,扶植了大批反隋势力,大量招来隋朝移民。东突厥这一政策变化对隋产生较大影响,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末期,大贵族杨坚夺走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581-618)。公元589年,隋朝又消灭了南朝的陈,从而结束了二百六十余年南北割据的混乱局面。隋朝的统一,是继秦汉之后再度建立的大一统国家。在此期间,社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为繁盛的唐朝奠定了基础。统一后的隋朝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九年时间,但其统一中国的功绩却彪炳史册。隋朝末年,政权被李渊、李世民父子推翻,建立了唐朝。  相似文献   

12.
隋朝时期隋朝与高句丽的关系经历了由文帝时期以“和”为主到隋炀帝时期征伐的一个变化过程。文帝建国以后重点建立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家新秩序,对高句丽采取了怀柔政策,但是两国利益的冲突最终使得和平无望。隋炀帝对高丽诉诸武力。  相似文献   

13.
试析隋朝与高句丽关系由“和”到“战”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时期隋朝与高句丽的关系经历了由文帝时期以"和"为主到隋炀帝时期征伐的一个变化过程。文帝建国以后重点建立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家新秩序,对高句丽采取了怀柔政策,但是两国利益的冲突最终使得和平无望,隋炀帝对高丽诉诸武力。  相似文献   

14.
王灵善 《沧桑》2015,(2):47-53
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在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在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5.
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在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在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6.
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东西、南北文化在此交汇、碰撞,不同族群在此交流、融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中的气候,使得多元性农业经济在中原地区并存发展。中原地处黄河中游,这既使其免遭史前洪水的极大破坏,又将其推向治理史前洪水组织中枢的位置。正是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的诸多有利因素,决定了中原地区的先民最早走向文明,建立国家。  相似文献   

17.
《居延汉简甲乙编》简介赵诚一从现有的文献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民族或部落和西方、西北方、北方的民族或部落,常有侵扰、争夺和战争,如殷商时代的商和羌方、方、土方之间,西周时代的周和羌、犬戎、鬼方之间,春秋时期的中原各国和胡、戎之间,秦汉时期...  相似文献   

18.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有名暴君。隋朝政权是在全国人民以反对封外侵略兵役徭役为口号的农民革命运动中颠覆的,隋朝的土地制度又是一种均田制度。因此在我们学习到隋朝时代的中国历史时,往往容易只单纯的片面的注意到隋炀帝个人的荒淫昏暴,而忽视其社会内部存在的阶级矛盾。笔者在去年本刊十一月号「隋炀帝政权腐化(?)商业的关系」一文中曾经说过那只是从隋炀帝腐化堕落与商业的  相似文献   

19.
汉代铜鱼形扁壶流行时代主要为西汉中期至东汉,产地集中于胡汉交错地区的陕北高原及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草原。其造型虽然属于扁壶,但与战国至汉代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和文化渊源则来自中原的传统。铜鱼形壶在上述地区流行的背后,反映的是汉王朝北击匈奴,取得河套,设置朔方、五原等郡后大量迁徙中原及南方汉人屯田实边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耀利 《中原文物》2001,4(4):16-23
总观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中原地区以它强大的文化根基,在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始终走在前面.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是相当早的,在龙山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已进入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