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倍受汉代统治阶级重视。在汉代道德与法律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并存关系,其中在汉代道德观念中体现着深刻的法律思想,而在汉代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同样体现着厚重的道德观念,而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汉代社会之中。而本文通过对汉代“劫质”案的考察就集中体现了笔者对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2.
巫术思想及信仰在汉代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是汉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巫术与汉代知识和思想发展水平相适应。巫术思想和巫术活动具有广泛性特征。巫术在汉代思想文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思想信仰两个方面。是文化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是文化“小传统”的主要发展形式。民间巫术信仰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共同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模式.汉代官方意识形态及精英知识阶层中杂糅了大量巫术因素。民间巫术具有社会凝聚作用,对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也有一定拒斥功能。  相似文献   

3.
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研究刘厚琴汉代是封建大一统重新建立和社会大发展时期,统治者竭力寻求一种能够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思想意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适应汉代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父权制思想应运而生,为汉统治者所青睐,并受到法律保护。本文对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面研究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描述了汉代服饰发展的轨迹,并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决定因素,总结出了汉代服饰变化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根本动因;社会心理的变化是直接动因;不同服饰文化的碰撞是冲击力;名人效应是偶然动因.  相似文献   

5.
玉璧是我国古代诸多玉器类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便贯穿于我国整个历史时期。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玉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制作在承袭先秦之风的同时,造型、纹饰更为多样,功用也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受汉代谶纬神秘学说、道家神仙方术思想的影响,玉璧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文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献实物资料,就汉代玉璧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原始社会至汉代的几千年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性质的变更,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化,建筑艺术水平的提高,墓葬从外观、建筑材料、布局结构到葬具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搞清墓葬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是考古学界研究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察汉代画像中"祠主受祭图"和"升仙图",来探讨宗教思想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同时从"蜕世"到"飞升"的向往与构建来简要揭示汉代早期民间信仰的生死观的变迁,以及这种观念作为象征符号被赋予在汉代墓葬画像中,显示出人们对于早期宗教思想有着强烈的信仰和认知感。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在汉代徐州地区尤为明显,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相反也促进了汉代灾异思想的发展,作为思想载体的汉代画像石也深受其影响;汉画像石同时作为墓葬装饰艺术,也蕴涵着极为丰富和极为宝贵的生态意识。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洋 《民俗研究》2017,(5):44-49
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图形内容具有较强的重复性,这些图形来源于汉代人的历史记忆,是汉代人观念、思想的承载物。在汉代普遍的观念与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多类以虎为题材的肖形印,具体有"人搏虎"题材、"突出虎纹"、"白虎"题材等,这些虎形肖形印体现出汉代人的尚武精神、辟恶御凶观念、祥瑞思想等,同时,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寓意与功能也与汉代人普遍的观念和思想密不可分。思想史视阈下的肖形印解读与研究是拓宽肖形印研究途径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0.
汉代画像以画像砖、画像石、壁画、帛画等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解读与理解方式多种多样,整体构筑着人们对汉代社会思想的立体认识.以往仅局限于解释图像地域特征、时代变化、制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近年来学界多关注图像的程序与空间性,图像与其所有者和出资修建者的关系等,拓展了对汉代艺术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以来砖瓦窑业趋于繁荣成熟,建筑材料需求量的增多促使出现了大量砖瓦窑,汉代是砖瓦窑结构趋于成熟和稳定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汉代砖瓦窑的功能结构变化关系对揭示中国古代窑炉结构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前人对汉代砖瓦窑的结构变化研究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模拟砖瓦窑内流场和温度场,以河南省焦作市苏蔺村汉代窑址Y6和洛阳东周王城十一号窑为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分析汉代砖瓦窑内烟气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多烟道窑较单烟道窑更具保温的优势,解释了汉代砖瓦窑结构变化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汉代画像石墓是为去逝的人建造的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有其思想内涵和它的实用功能,一切都是墓主人在地下世界的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按活着的人的意愿而做的;所有这一切又构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伴随着汉代社会思想的统一,社会精神信仰的形成而产生发展的。因此说汉代社会精神信仰的确立是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石宇 《沧桑》2008,(6):13-14
汉代察举制度,是两汉时期地主阶级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统治而建立发展起来的选拔人才制度。作为汉代选官制度的主体,察举制度选拔了不少有用的人才,大大促进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增长,这一制度越来越被官僚地主所把持,成为滋生门阀世族的工具,直接影响汉代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通过对江西汉代墓葬的分析,阐述汉代以后,赣境人们在信仰和风俗习惯各方面在与南迁的北方文化各种思想的长期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渐趋同以及汉代墓葬在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新的"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以两汉镜铭为中心,结合汉代文献和铜镜纹饰,对汉代西王母的功用演变进行研究,创新性提出西王母在汉代时已具有"宜子孙"的功能。但是自东汉末年开始,随着道家思想发展,九子母等民间崇拜神灵大量出现,西王母"宜子孙"等功能有所弱化。通过对西王母"宜子孙"功能的阐释,对"宜子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物质文化因素也进行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非常重要的奠基阶段,截至东汉晚期四大基本桥型均已出现,而且已经出现不同类型的发展和变化。文中通过对汉代画像砖石及壁画等材料上的桥梁图像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已发掘的汉代桥梁遗址和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汉代桥梁类型和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五行思想盛行于汉代,并发展成为中国人把握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基本思维模式,汉代知识阶层多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司马迁也不例外。董仲舒公羊学、家学传承及接受《易》学是司马迁阴阳五行思想的学术渊源;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史记》五帝系统的构建、"八书"的内容体系和德政思想;司马迁阴阳五行思想的实质是推崇政治正统论、史学循环论及五德终始说。  相似文献   

18.
霍艳洁 《丝绸之路》2013,(24):11-12
汉代铜镜类型多样、铸造精良、镜背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铜镜作为一种重而常见的文化遗物,其背面纹饰和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可以发现汉代民众强烈的神仙思想以及对长寿、孝道、富贵、高官、爱情的追求。汉代铜镜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实物遗存。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的移风易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大一统形式下共同文化心理汉化的过程。从汉代思想家到君主无不重视风俗的重要性,赋予其特定的政治功能并付诸于实践。儒学思想指导下的移风易俗呈现出礼俗合一的变化,在风俗的差异性中有了同质的内容,对汉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古文献、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文章对汉代建筑明器的渊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认为建筑明器的出理是西汉初期社会墓葬思想急剧变化的产物,是早期墓葬绘画所描绘建筑的物化表现,代表了墓主的部分建筑财富。并认为建筑明器在汉代墓葬中重新出现的年代应在西汉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