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圳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深圳居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分不同类型商品总结出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频率特征、购物时段特征以及空间特征,提出了低等级商品购物的三圈层结构和高等级商品购物的扇形模式。本文还通过购物行为空间与居民属性的相关关系分析对居民购物消费空间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550份调查问卷和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以北京著名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购物空间和游憩空间在内的郊区大型居住区生活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制,分析了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与郊区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来,居民对远距离居住-工作空间错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以回龙观为代表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在形成居住空间郊区化、商业和休闲空间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验证了过去10年中北京郊区化发展的高强力度。回龙观社区职能由单纯卧城向综合型社区的演变成为居民多种生活空间重构的背景,另外,不同类型的生活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某种生活空间变化往往导致另一种或几种生活空间跟随发生变化。回龙观的案例给郊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网络购物影响下的购物行为变革一直是国外交通统计学和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几乎都将购物看作一个整体行为,很少从购物过程分解的角度对居民购物行为的改变进行分析。本文以南京为例,以分解购物过程为切入点,通过区分不同区位、不同商品类型来研究网络购物对居民购物行为的影响,得出3点主要结论:①居民倾向于只通过网络或实体店完成所有购物活动;②网络购物对实体店购买搜索型商品存在替代与补充的混合效应,对实体店购买体验型商品仅存在替代作用,且替代作用在城区比郊区显著;③网络购物会产生搜索、体验和退换货出行,且网购体验型商品产生的额外出行比搜索型商品多,在郊区产生的额外出行比城区多。  相似文献   

4.
黄友利 《旅游》2015,(2):114-119
新奥购物中心,坐拥别具匠心的奥林匹克下沉花园,依托气势磅礴的龙形水系,项目总规模达24.5万平方米,专享停车位2300余个。新奥购物中心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购物餐饮、主题体验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集合多种业态,融入主题鲜明的公园情景,满足不同消费客群的需求,定位为“北京·公园·家庭欢乐生活中心”,为徜徉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海内外消费者提供精彩纷呈的消费新体验。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渗透融入社会生活,变革了传统的人地关系,时间、空间和距离被高度压缩,重塑了居民购物活动及其空间指向。受新冠疫情爆发和居家隔离政策实施的影响,居民在线购物行为呈现出不确定性,其特征及影响因素值得深究。基于对潍坊居民的问卷调查,厘清疫情期居民在线购物行为特征及其与平时的差异,进一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诠释疫情期居民在线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疫情期居民在线购物频率、费用和时长均高于平时;城市中心区居民的在线购物频率、费用和时长高于郊区,揭示出“创新扩散假说”在疫情期仍然成立。疫情期居民在线购物认知和实体购物行为均对其在线购物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收入、高教育水平、在线购物年限更长、居住区位越佳的居民更倾向于在线购物。研究丰富了居民在线购物行为的学术讨论,能为城乡零售空间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洋  张敏 《人文地理》2016,31(3):27-32
大型购物中心成为研究现代都市女性身份与社会、空间关系的三棱镜。本文聚焦于"幼童母亲"这一群体,探究其身份认同与购物中心的相互建构过程。通过南京市虹悦城购物中心的研究发现,幼童母亲在购物中心内建立起了多种身份认同,并在身份认同驱使下形成多重实践。这一过程使得幼童母亲在购物空间中突破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二元划分,借助私密空间的综合性和社会化实现了女性自我个性的释放,实现了社会性别空间的重新定义,同时也重新定义和建构了大型购物中心这一现代都市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民大型超市购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零极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6,21(5):124-128
以上海居民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零售业态变革下上海居民大型超市购物行为的总体特征以及时空间特征。上海居民选择大型超市购物的比率及频率较高,在大型超市购物的耗时相对较长,并且有集中于夜间的特点,购物出行方式上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陪伴者以家人居多。通过不同类型商品购物行为空间的分析得出,大型超市对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影响显著。受大型超市空间分布和周边其他零售业设施发育程度的共同影响,居民购物活跃度的空间差异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信息通讯技术对城中村女性居民活动空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健  郑黛 《人文地理》2021,36(5):73-82
21世纪以来,信息通讯技术(ICT)的飞速发展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的重构。本研究利用北京城中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探究ICT影响下的城中村女性居民的活动空间。首先,通过归纳城中村女性居民网络活动特征,发现具有年轻、未在婚姻关系内、受教育水平高、经济状况较好等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女性是进行上网活动的主体人群。其次,运用计量模型探究ICT影响下的城中村女性居民的活动空间,发现ICT不是居住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但能减小女性休闲娱乐活动空间的制约。此外,网络购物对实体购物的补充作用大于替代作用。随着ICT影响的日益扩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城市规划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西     
中国游客拉动英国圣诞消费今年圣诞前,中国人大批涌进英国商场采购高档产品。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哈罗德百货公司和瑞士表店全都开始接受中国支付卡,意味着游客无需再携带大量现金。伦敦西区的商店设立了中国导游接待处,鼓励他们带游客到自己的商店,以获得佣金。牛津郡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比斯特购物村出现了堵车,那里有130家商店出售高档商品。  相似文献   

10.
深圳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柴彦威  林涛  龚华 《人文地理》2004,19(6):85-88
本文以深圳居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构建购物行为空间决策的分析指标,包括购物决策因子偏好指数、认知度指数、购物因子评价指数等,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地的购物空间决策角度,分析了深圳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的主要因素及决策过程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空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购物活动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活动类型之一,对老年人日常购物空间的研究是理解老年人与其周围商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首先对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了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的发生频率、出行距离等总体特征。然后进一步细化,分别总结出各小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市中心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比较紧凑,而郊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则相对分散。最后着重从上海市的商业空间及零售业态的变革、商业设施的可达性、老年人购物决策过程三个方面对这种差异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智慧社会时代,线上服务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深刻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及出行方式。论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居民在居住区空间基础上的手机APP使用特征,进而总结了休闲娱乐、网络购物及日常服务三类APP的使用强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休闲娱乐、网络购物与生活服务等成为居民高频使用APP类型,不同年龄段对APP类型存在偏好差异;(2)三类APP高使用强度集聚区与城市中心分布基本吻合,主要分布在商业集聚区、大型居住中心以及大学、景点等周边小区,遵循技术扩散假说,不符合效率假说;(3)不同年龄段使用强度城市分布热点存在差异,另保障房类型居住区其使用三类APP使用强度偏低。  相似文献   

13.
冯健  项怡之 《人文地理》2013,28(3):42-50
基于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从行为主义视角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居民的通勤、购物、就学、就医、休闲等日常活动空间开展实证研究,刻画开发区职住分离、购物行为的空间指向性,以及居民就学、就医和休闲行为的空间分配特征。继而,基于加入空间变量的消费者效用函数,结合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背景,重点从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开发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进行解释,并概括出其形成的综合机制模式。研究发现,距离、业态偏好、对服务设施质量的要求,以及交通方式改善带来居民需求变动,与市场供给的空间分布、政府供给的相对短缺共同影响,塑造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世界》2008,(9):172-172
一个实用新颖的境外品牌购物指南网站——博羊网(www.poyong.com)于2007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根据用户消费的需求特征,网站内容涵盖了境外旅游、购物各方面,包括购物退税、品牌知识、购物场所、折扣参考等信息。目前博羊网已成为众多出境游客和时尚人士的消费顾问,特为读者推荐值得购买的境外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5.
构建宜居城市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三次大规模抽样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居住环境从2005年至2013年的变化进行评价,重点分析居住环境的生活方便性、安全性、自然环境舒适度、人文环境舒适度、出行便捷度、健康性六大方面在不同城区及不同人群之间评价的差异。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居民比较认可宜居北京的生活方便性,对舒适度的评价逐渐上升,对健康性的评价持续下降;主城区居民满意度高于郊区大型居住区;年轻群体、高收入高学历人群、商品房居民以及本地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评价更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ELES模型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ELES理论,利用2002—2008年的数据,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投向、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四个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9类消费的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0636,农村居民为0.1174;在9类单项旅游消费中,购物和其它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消费投向主要为购物、其它服务和长途交通。(2)农村居民各单项旅游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大于l,城镇居民基本旅游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l,非基本旅游消费需求和餐饮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3)城乡居民各项旅游消费需求的自价格弹性较大,互价格弹性较小;城镇居民非基本旅游消费需求和餐饮消费需求的自价格弹性大于1,农村居民各项旅游消费需求的自价格弹性均大于1。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张敏 《人文地理》2020,35(5):25-35
在我国居民消费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情形下,基于代群特征与差异的研究显得尤为缺乏。本研究结合代际差异理论和行为地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居民消费时空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通过对南京市50后—90后的5代居民抽样调查,利用ArcGIS平台、SPSS23.0中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刻画并分析5个代群之间及两两代群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①不同代际群体在消费空间类型、消费出行距离和消费频率上存在显著代际差异,消费时长和消费出行时耗没有显著代际差异,这种差异性与代群之间的年龄差距并非呈线性相关;②居民日常消费时空行为所受影响因素的类型存在代际差异,不同代群尤其是年龄相近的代群之间所受主要影响因素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代群所内涵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习惯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构成其消费时空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③消费的代沟是局部存在的。研究发现消费时空行为的代际差异与代际差异理论内涵之间具有联系,并表明代际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揭示社会群体消费时空行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长春市活动空间特征与社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时空行为成为透视城市空间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研究长春市活动空间及其社区分异,轮廓性的揭示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和消费休闲空间的分布规律,从人地互动的过程与格局的视角认识城市空间。研究发现,居住活动对中心城区依赖明显高于就业和消费休闲活动,就业活动呈现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近郊的欧亚卖场和郊区的净月潭成为人们消费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就业-居住距离和消费休闲-居住距离的社区分异显著,折射出三类活动空间关系复杂,由此感知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和社会空间结构。通过对社区分异的空间聚类分析明晰各地域自身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长春的空间调整优化和居民行为引导提出建议,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以淘宝、微信等为代表的网购平台及多元化网购方式日益兴起,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体验式消费,除了保有传统的购物需求,更产生了对购物体验的心理需求。本文探讨消费心理学在专业教学的新应用,带动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新趋势,掌握网络行销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20.
王旭  王宇翔 《安徽史学》2016,(2):107-116
美国郊区史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中产阶级白人是郊区最早的居民,也是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甚至郊区就是中产阶级白人居住区的同义语。这种观点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我国学术界也有很大影响。然而,根据近年的研究,许多大都市区也有数量可观的工人郊区,这一点洛杉矶最为典型。1920—1940年间,工人郊区曾是这里最主要的郊区模式,工人是此时洛杉矶郊区化的主要参与者,其动力是郊区的工业化进程、廉价住房市场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通过对人口统计数据中居民的职业、受教育情况、族裔、住房等信息的分析,可以揭示这种异于传统的郊区化模式。研究此前被认为不存在或被忽略的工人郊区的历史,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郊区化进程,丰富对大都市区发展历史的认识,也部分说明了环境不公正形成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