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余绳武日前张海鹏同志打电话来,建议我今天谈谈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的关系。我到所较早,自己觉得义不容辞;其实我对这方面的情况了解很少,因为80年代以前我是一名普通科研人员,与大年同志接触不多。这里,我只能介绍一些零星情况,事隔多年,记...  相似文献   

2.
2017年1月8日,大年老师走了,来不及道别,来不及熄灭地质宫深夜的那一盏灯火。他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也留给了人们不尽的哀伤。到今年1月,大年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我和很多人一样,始终不能接受他突然离去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我迄今仍保存着大年师1988年指导我博士论写作的一封信。大年师带过的博士生不多,先后仅三人。但他所指导的几篇博士学位论——李长莉的《洋务知识分子研究》、杜语的《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和我的《近代中国人口研究》都体现了他把握宏观、从大处着眼的研究风格,并使我们受到了切实的基础训练,获益匪浅。回想起当年所走过的路以及老师的亲切教诲,虽已过去十多年了,但仍历历如在眼前。在大年师逝世周年的日子里,我愿将此信公之于众,与研究近代史的同志们共勉!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中,近代史研究所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其厚重扎实的学风中不乏创新的敏锐与灵气,求真求实的精神自然地流淌于学问之间。近代史所的这一优良学风是一代代前辈学者以言以行而铸就而传承的。刘大年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一我于1986年进入近代史所。作为晚生后辈,在最初的几年中,我与大年同志少有见面。20世纪90年代前期,因参加大年同志组织编写的《中国复兴枢纽》一书的写作,才有了与他直接接触的机会。当时,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组织编写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大年同志出任编委会主任。除统筹全套丛书的规划外,大年同志对被称为"丛书之纲"的《中国复兴枢纽》  相似文献   

5.
刘大年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约请学撰写回忆大年同志的稿件,我也在被邀约之列。关于大年同志的治学经历,我已经写过一些介绍性的字。最早的介绍字,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1992年出版)的刘大年词条。1995年,近代史研究所召开祝贺刘大年同志80华诞的会议,学术界的许多前辈学前来祝贺,发表了祝贺感想,我在会上作了发言,进一步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刘大年同志的学术经历。这次会议,刘大年同志本人避席他去,表现了他的美德。我们明知道他不会出席,还是照旧开会,这是因为,我们在会上所说的话,不一定要他本人听到,而是从学术界的需要出发的。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了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家的整体形象,启迪和教育新一代年轻学人,决定编辑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术大师的治学经验,选出了在我院工作过的在世和过世的院长、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32人,我所入选的是首任所长、学部常委范澜,继任所长、学部委员刘大年,以及一级研究员罗尔纲。该书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录》。主持要我为刘大年同志作传。为了完成任务,我仔细研究了大年同志生平,重读了他的许多作和论,写出了1.6万字的传记。去年底大年同志去世后,我又在今年《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第1期发表《战士型的学,学型的战士》的长,总结他的抗日战争研究成果;同时在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一个战士学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的怀念章。现在要为《近代史研究》写稿,一时觉得写不出新意。  相似文献   

6.
刘大年同志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二三事王庆成刘大年同志是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今中国史学界的前辈学者。他长期担任近代史研究所和史学界的领导工作,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我认识刘大年同志虽已多年,但接触的机会较少。我对大年同志...  相似文献   

7.
我真正见到大年同志是1963年9月18日。当时,我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大年同志直接领导下的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这一天,大年同志和其他所领导会见我们新到所的青年人。我对大年同志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很重视青年人,有当时的日记为证:“上午是研究所里的刘大年、黎澍、李新等领导同志和我们见面,介绍所里的情况。席问,充满着活跃的气氛,谈笑风生,刘大年显得特别幽默,其平易近人的程度是我所没想到的。刘大年……首先讲话,其内容有二,一要坚定信心,做出成绩来,说希望在我们身上,争取出大科学家;二要达到这一目的,非轻易之举,需要付出巨大劳动,所以要下决心艰苦奋斗,克服知识分子易犯的动摇。就是说,不但要有决心,还要有行动,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8.
“拼命黄郎”大年老师有着“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情怀。因为父母都是做地质工作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精神对他有很大的影响。那是2004年3月20日晚,大年老师在大西洋深水处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此时,他正与美国某公司进行“重力梯度仪”军转民用领域的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9.
1994年 3月 2 1日 ,我们访问了刘大年先生。大年先生在他的书房里很高兴地接见了我们。我们向先生问候 ,说明对这次访问 ,白寿彝先生很重视 ,曾两次同我们谈到这次访问的事 ,我们希望大年先生就当前我国史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史学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年先生很忙 ,这次能接受访问 ,很不容易 ,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大年先生说 ,白寿彝同志同我谈过几次 ,你们的刊物《史学史研究》我能收到 ,刊物上的访问记 ,我也读了一些。有的访问记讲得很好。你们要我谈的问题 ,我可能要交白卷。说到这里 ,大年先生笑起来。他说 ,我…  相似文献   

10.
跟军政府的多次接触显示,他们希望我党和我本人在国家经济建设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这方面,代有别人难以取我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漱渝 《纵横》2008,(12):49-52
我接触徐懋庸的名字,是通过鲁迅那篇著名杂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而跟他本人接触则是始于1976年7月。当时我刚从北京一所普通中学调进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工作,单位所在地跟徐懋庸住的王府仓只隔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因此我常去跟寂寞的他聊天。他对我说,他一生都崇仰鲁  相似文献   

12.
我接触到几个在学校里学习比较好的孩子的家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少与孩子的老师接触过。除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和班主任见了几次面以外,其他老师连面都没有见过。其实,家长是没有必要总和老师见面的,有什么问题直接跟孩子说就是了,为什么硬要找老师呢?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时更要相信老师。  相似文献   

13.
我和大年同志接触较早 ,但通常是在会议的场合。 1 996年 9月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中国近代 ( 1 840 -1 949)重大历史是非问题系列讲座”,有幸请到大年同志作一次学术报告 ,我为他主持了这次报告会。作为晚辈 ,有此机会 ,实为荣幸。他讲的题目是《方法论问题》,一口气讲了两个多钟头。已是年逾八旬高龄的老人 ,仍然是那样认真 ,那样执著 ,很令人感动。讲稿全文刊载于《近代史研究》,《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分别发表了其中主要部分。这次报告和文稿的发表 ,在…  相似文献   

14.
马凌波 《旅游纵览》2014,(7):112-112
《旅游纵览》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旅游类杂志,可以说是我的旅游启蒙老师,是《旅游纵览》让我开始对旅行感兴趣,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同时也让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世界各地的美丽与奇妙,惊险与激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学界的骄傲张椿年大年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俄罗斯、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中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十分注重大年同志的编著。1986年,我陪同大年同志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孙中山诞生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不少俄国学者...  相似文献   

16.
赵玮玮 《神州》2012,(15):83-84
新课改呼唤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几次习作教学的体验让我品味到了些许的成功和幸福。活动之一:悄悄蒙上老师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活动二:和体育明星“零距离”接触;活动之三:我也能当编剧作家。  相似文献   

17.
正噩耗传来,一阵心疼,恍惚间又有一丝别样的感觉。尊敬的廖老师,愿您在天堂再续华章,那里没有困扰您多年的病痛,可以继续您放不下的创作了!"廖老师,您好!我是中央民院喜饶尼玛。"这是我1988年末的一次会上与廖东凡老师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还记得当时他握住我的手,热情地说;"哈哈,知道,知道。你们在学校才是老师,我可不是。你就叫我老廖吧。"老廖,一个熟稔藏语的汉族人,自此与我有了交集,成为我非常敬重的藏学专家。但我对他的称呼一直是廖老师。几十年来,与他有过不少接触,也读到他不少的著作和文  相似文献   

18.
去年岁末,听到大年同志不幸病逝的消息,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仅仅在几个月前,在当年7月9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史学会成立50周年的会上,还同大年同志一起交谈照相,并聆听了带有他一贯特色的讲话。谁想到这具有欢庆色彩的瞬问,竟成为同大年同志的永诀。  相似文献   

19.
我因病在外休养,获知大年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较迟。我回忆,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80大寿的纪念会上。次年我自己就患病住院了。后来我外出休养,行前向他电话告辞,他嘱我好好养病,并问及手头有什么工作。此后就没有联系了。今春得知不幸的消息后,感触很多。大年同志从事和领导近代史研究数十年,他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上的建树很多,但我手边没有任何字材料,所以只能就记忆写一点与我有些关系的他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以表示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20.
刘坚 《文史月刊》2002,(3):14-15
2001年11月8日,是徐向前元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中央军委对他的一生有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虽然不在他身边工作,但从阅读的许多史书中了解到,特别是我本人在同徐帅的接触中,他的言行使我深受教育和启迪。这里仅举两例表达我对徐帅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