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德吉 《中国西藏》2002,(6):7-10
《格萨乐》是一部英雄史诗,据学者研究,约产生于古代藏族的部落社会时代,距今有2000年历史,作为一部口传史诗,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吐蕃王朝(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奴隶制过渡的历史时期(10世纪至12世纪)、《格萨尔》得到广泛传播,并日臻完善,1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一些僧侣开始参与《格萨尔》的搜集和整理,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19世纪,由传说是格萨尔大王后代的德格岭仓土司主持,刻印了几部《格萨尔》木刻本,由于条件所限,木刻本的篇幅较小,淬范围也不广。从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到了阔富饶的蒙古草原,从长江、黄河源头,到美丽的贝加尔湖畔,从昆仑山到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格萨尔》通过民间艺术“促肯”在到处传唱着。  相似文献   

2.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除有众多手抄本在民间流传外,尚有许多民间说唱艺人以口头说唱的方式加以流传。以说唱《格萨尔》著称或以说唱《格萨尔》为职业的民间说唱艺人,藏语称其为“仲肯”。“仲”,是指富有幻想、传奇色彩的故事;“肯”,是指说唱这种故事的人或专门家。有的地方也将“仲肯”称为“仲巴”。“巴”,亦即人或者的意思。被人公认为“仲肯”的民间说唱艺人,对于《格萨尔》史诗,有的能唱三四十部,以中等篇幅计,多达三四十万诗行;少的也能唱几部或若干唱段,一般也在几千至几万诗行。艺人们何以能唱如此浩瀚的篇幅呢?艺人们通常的回答是:“‘神  相似文献   

3.
舒秋玲 《旅游》2007,(9):70-77
《格萨尔》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它通过口耳相传,已经神奇地流传了近千年。近十年,我一直在青藏高原四处游走,听的最多的就是格萨尔的传说;见的最多的就是格萨尔的遗迹。对于藏族这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来说,格萨尔不仅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英雄化身,而更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家喻户晓的故事和星罗棋布的遗迹使我逐渐地对格萨尔从陌生到熟悉,以至于这几年的旅行一直都围绕着康巴藏区和安多藏区,似乎一直是在追寻着格萨尔的足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传统“仲唐”的分类 “仲”即《格萨尔》故事,“唐”即唐卡,仲唐就是画有《格萨尔》故事的唐卡画。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公元1世纪至3世纪初(即东汉时代)西域佛教进入广泛传播时期。佛教何时传入龟兹,史料没有明确记载。龟兹佛教自公元3世纪中叶开始进入兴盛阶段,这从西晋太康五年(284)竺法护在敦煌得到龟兹佛教译文可知。当时龟兹地区大、小乘佛教并行,而以小乘佛教为主。公元4世纪中叶以后,大乘佛教在龟兹地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直延续到公元13世纪,龟兹佛教文明才毁于一炬,最终成为一种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6.
千年格萨尔     
《中国西藏》2002,(6):2-2
《格萨尔》已经流传了千年.也许更为久远。《格萨尔》还在民间流传.作为一种活形态的史诗.它已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格萨尔》作为一种人类口头的非物质形态的化遗产.它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组织的千年纪念活动.这在国内是首次.这对于藏族传统化的保护.对于推动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化交流,都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韩建武 《收藏家》2006,(3):58-64
公元3-6世纪的近400年间,中国经历了由民族对立、国土分裂到空前融合、统一的历史大转折,完成了历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社会大整合,进入了隋唐时代。公元6-9世纪是以唐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唐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等量齐观,更没有能够超越它的。唐朝呈现出中华文化处于巅峰与极盛状态时,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兴旺景象和横贯中天的雄浑大气,即所谓盛唐气象。岁月悠悠,盛唐气象成为一个梦,但千姿百态的唐代女俑会站在人们面前诉说那些悠久往事—只要我们仔细听。唐代妇女形象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她们比其它…  相似文献   

8.
寻味拉萨     
正从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迁都拉萨肇始,到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开辟藏汉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先河,又经历朝历代西藏与各民族的融汇交流。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两藏人民获得新生。乃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延续至今天的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而其中藏民族饮食文化的历史流变,同样也是,一部西藏社会进步的文明史与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繁荣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唐代女俑与盛唐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武 《文博》2005,(2):20-27
公元3—6世纪的近400年中,中国经历了由空前的民族对立、国土分裂到空前融合、统一的历史大转折,完成了历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社会大整合,进入了隋唐时代。在公元6—9世纪,是以唐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时代,没有那个国家能够与唐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等量齐观,更没有能够  相似文献   

10.
特洛伊古城,位于土耳其西北的希沙立克,与希腊隔爱琴海相望。古城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世纪。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记述了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但是,人们长期认为特洛伊古城是虚构的。直到1870~189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发掘了特洛伊古城遗址后,国际学术界才对特洛伊的真实存在予以确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也将特洛伊古城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之中。从此,特洛伊古城成为土耳其著名的旅游胜地,大大小小的特洛伊木马,也成为这座古城的象征。还记得在多年以前,曾读过的《荷马史诗》以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古…  相似文献   

11.
佛教艺术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由印度阿育王弘怫而产生,巽伽王朝时代(公元前3世纪-1世纪),佛教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I佛传和本生故事的雕刻。公元1世纪马鸣和尚创大乘佛教以后,特别是陀罗佛教艺术兴起后,“允许民众礼拜佛像,于是开始了佛像的雕塑”①。一种文化艺术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播与发展,在我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根、繁衍,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的信仰和学说曾经对我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学术的许多方面产生过深…  相似文献   

12.
藏族《格萨尔》唐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冶青措 《攀登》2010,29(4):111-114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博大精深的英雄史诗,它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藏族《格萨尔》唐卡,则以绘画的形式形象而艺术地再现了史诗的主要内容。作为藏族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品和瑰宝,其继承和发展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桑烟不仅对凡人有清香舒适之感,而且对诸神之殿堂也起芳香作用。 据藏族文献记述,桑之产生与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格萨尔和吐蕃国君牟尼赞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那优美遥远的传说中,四方妖魔在人间到处横行、残害百姓,天神为拯救人间,将俊美无敌的天神之子格萨尔投生到妖魔作乱的人间。这位英雄神子降世后,发动了降魔灭妖、抑强扶弱的频繁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一个祥云满天、万道金光的晨时,格萨尔召集了他的精锐将士、总管臣民,然后面对众人朗朗唱道:“无人神灵保佑谁,无神万事皆逆…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纳粹德国(1933年至1939年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到1945年称大德意志帝国)的兴起与消亡无疑是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战争的代名词,人们大多关注它发动的骇人听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抛开战争的因素,德国纳粹党(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自上而下、触目惊心的贪腐,也注定其伴随着丑陋的行径和历史恶名,迅速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5.
评析近代澳大利亚民族意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宇博 《世界历史》2000,13(1):51-58
近代澳大利亚民族意识是19世纪澳大利亚民族形成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它以澳大利亚民族为载体,反映出澳大利亚民族的成熟程度和发展趋势,以自然的方式体现在澳大利亚人的言论和行为之中,并具有指导性作用。它还显示出澳大利亚民族由英吉利民族派生而来并与之逐渐脱离的过程。本文以19世纪后半期澳大利亚社会变革为背景,对近代澳大利亚民族意识的形成及其内涵作初步探讨。一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澳大利亚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澳大利亚民族是在英国移民及其后代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其形成表现为英吉利民族…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继承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它都会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战争与和平交织的演进史。1911年到1949年短短的38年,无疑是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17.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格萨尔”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说熟悉,是因为“80后”甚至“90后”或多或少都会在课本中接触这个词;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格萨尔王传》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对于我们民族和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李洵认为:“公元16世纪前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世界性的变化中,中国历史的所有值得研究的问题,集中在16—18世纪这200多年中”(《李洵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页)。16—18世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就当时民间借贷的发展而言,契合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同主体的借贷需求,促进了白银等货币的流通。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关系的复杂性,高利贷的盘剥,  相似文献   

19.
民间小戏,作为草根文化的代表,其产生、发展、兴盛与乡村社会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图景。抗战爆发后,政治的强大力量渗透到乡村社会,对乡村戏剧的改造就是其中之一。处于战争话语下的民间小戏在结构和内容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娱乐功能的主导地位被政治教化功能所取代。政治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到民间文艺中,融入到乡村生活中。本文以抗战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战争话语下草根文化在内容、形式和功能方面的转变及其与政治在乡村社会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的城邑制度与都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东夷系统(氵岁)貊族系的高句丽民族,自公元1世纪中叶独立以“高句丽”的族称出现在中国东北史上以后,以山城为核心的“城邑”制度,成为高句丽建置制度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从西汉中期到公元7世纪中叶唐初,高句丽民族政权存在的700年间,高句丽“城邑”制度的发展,从考古学上看集中反映在以早、中、晚各期都城和遍布以鸭绿江两岸为中心的大量山城与重点的平山城中。本书以下第二、三章各节,围绕高句丽早、中、晚期都城和其他重要城邑,以历年考古调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