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启钤先生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国务总理,后搞实业,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周恩来总理对他很敬重,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朱老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上多所关照。朱启钤后人朱海北写的《周总理同先父朱启钤的交往》一文回顾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友谊。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现代著名实业家、古建筑学家、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1872-1964年),字桂辛,晚年别署蠖公,祖籍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一生宦海沉浮,毁誉交织。上世纪前半叶,在波谲云诡的动荡政局中,朱启钤留下了不同凡响的人生履历,先后经历晚清、北洋、民国、日伪、新中国5个历史时期,曾出任北洋政府5任交通总长、3任内务总长,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一度代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约代表,全  相似文献   

3.
先父朱启钤,晚清时曾任京师外城巡警厅厅丞、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津浦铁路局北段督办。北洋政府时代,曾任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以后,在津沪一带经营实业,经办中兴煤矿公司(今山东枣庄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并在北京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建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京,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梁思成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做校理。中国营造学社是一间私立机构,照汉学家美国人费正清的妻子费慰梅的说法:这是一个有钱人业余爱好的副产品。这句话说得还真有几分道理。创建人朱启钤就是个有钱人,做过几任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内政总长,还代理过一任国务总理,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被聘为国家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朱启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心收藏古玩。191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他在南京发现了一部宋代的抄本《营造法式》,这是一本宋人撰写…  相似文献   

5.
朱启钤(1871-1964年),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字桂辛,晚年号蠖公,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人。民国初先后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在任内务总长期间,对北京城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改造。代理过一任总理,开办中兴煤矿公司和中兴轮船公司。1915年底任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1916年帝制失败后隐居在天津英租界。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北洋政府总统期间复出北京政坛。1919年初正式退出政坛,以社会名流的身份,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对古建筑,古文物的专心研究,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了许多学术水平很高的著作,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专家。著有《存素堂丝绣录》,《蠖园文存》等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兼古建筑修整所顾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周自齐(1871年-1923年),字子虞,山东单县人,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在晚清时期出使海外,创办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民国初历任山东都督、中国银行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盐务署督办等要职。1922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代行过民国大总统职务11天。作为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旧官僚,他有爱国的一面,维护国家利益,发展农工商金融业,做过大量对民生有益的事情;同时他又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当时军阀混战武夫当国的特殊年代,正是这种动荡的社会,铸就了他矛盾而又复杂的传奇人生,留给后人许多人生第一。  相似文献   

7.
爱国爱乡朱启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 《贵阳文史》2004,(4):27-28
朱启钤先生(1872年-1964年)字桂辛,号蠖公,贵州开阳县人。幼年丧父,寄居湖南长沙外祖父家。青年时期随姨父瞿鸿机(晚清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在四川任下级官吏。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国务总理、内务部长等职。1919年,曾参加国内南北谈判。曾经兴办中兴煤矿公司、  相似文献   

8.
先父朱启钤,晚清时曾任京师外城巡警厅厅丞、京师大学堂泽学馆监督、津浦铁路局北段督办。北洋政府时代,曾任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以后,在津沪一带,经办中兴煤矿公司(今山东枣庄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并在北京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建筑的研究。解放前夕,先父寓居上海。当时章士制先生也住在上海,先父和章先生交往甚笃。1949年国共和谈期间,章先生曾经两次到过北平。第一次是以上海一个民间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到平,住在六国饭店,第二次章先生以李宗仁政府和谈代表团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9.
李根源先生(1879—1965),云南腾冲人,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别署高黎贡山人.1904年他东渡日本学习军事,次年即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1909年任云南讲武堂监督、总办.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开展革命.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历任北伐联合军都参谋,陕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与代总理等职.解放后曾任西南军政及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李先生不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在金石收藏和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藏有九十多方唐志的曲石精庐与于右任先生的鸳鸯七志斋、张伯英先生的千唐志斋齐名,他的唐志多购  相似文献   

10.
正古都北京城市化的进程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发端者是一位北洋大佬。他就是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朱启钤(1872-1964),祖籍贵州,生于河南,自幼饱读诗书,涉猎广泛,尤其喜好古建筑。光绪年间高中末代举人后,虽然进入官场,历仕四川、江苏、东三省等地,但对于古建筑的嗜好一点也没有改变,公务之余,他遍览各地古建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任北洋政府要职后,朱启钤对北京城古建筑的破败凋零和城市  相似文献   

11.
朱启钤(1871—1964)贵州开州(今贵州省开阳县)人,字桂辛,号蠖园,清光绪举人。清末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蒙古事务督办等职。北洋政府时期,曾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拥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长。1918年被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以后经营实业。并在1929年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建筑的研究。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著作有《丝绣  相似文献   

12.
在开阳县双流区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叫做江西坡廖家庵,这里是曾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一一朱启钤的故乡。朱启钤(1872——1964年)幼名启纶,字挂辛,晚年自号蠖公,贵阳府开州永兴场(今贵阳市开阳县双流区)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被通缉的前内阁总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08,(3):94-104
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督办京都市政公所。他不顾当时的物议,开放旧京宫苑为公园,兴建交通,并出于城市交通方面的考虑,对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进行了改造。首先,于1913年将广场两侧的千步廊拆除,拆下来的木料用来建设北京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  相似文献   

14.
李海楼 《广西文史》2007,(2):21-21,28
刘介先生是“文革”前广西文史研究馆第一副馆长,字锡蕃,广西永福县百寿人。生于1890年,卒于1968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桂林广西优级师范(大专)文科班。与先父李任仁同学不同班级,他晚一年入学。毕业后曾在柳州中学当教员,之后又到庆远(今宜山)中学任校长,旋调任第一师范任校长,又调桂林第二师范学校任校长,又曾在桂林任《教育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5.
半生的忏悔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袁世凯为称帝向日本妥协,指令北洋政府外交部签约。负责签字的外交总长陆征祥(1871~1949)招来国内一片唾骂声,而他也为此付出了半生的忏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道士外长”。  相似文献   

16.
章士钊先生是民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行事风格和偏激主张历来褒贬不一。他确有一些独到的创见,如首称孙文为“孙中山”;首倡北洋政府总理为“执政”;敢于穿梭在军阀、猛人之间调停争讼;又曾被鲁迅骂为“老虎总长”、“落水狗”;生活在白话文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梁启超(任公,1873-1929)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几可说是有了定评。第一,他是清末“言论界的骄子”,其“新民说”唤醒了中国人的求新求变;第二,他在民国四年挺身反抗袁世凯的帝制,掀起“护国运动”,打倒袁氏,再造民国;第三,他主张政党政治.组织进步党,与国民党对抗,虽然日后中国走上了一党专政,但民国初年的两党政治,奠定了政党政治的雏型;第四;梁氏曾经两次担任政府阁员,先任司总长,再任财政总长,虽然为期均甚短暂,且无特殊建树,但树立了知识分子从政的典范,合则留,不合则去,绝不恋栈;策五,梁氏从政前…  相似文献   

18.
朱启钤,字桂辛,晚号蠖公,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人。1871年(清同治十年)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二月二十六日卒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他三岁丧父,幼年寄食于外祖父家。稍长,得其姨父清大学土、军机大臣瞿鸿机的赞助提携,早年即进入仕途,于清本历任江苏候补知县、京师巡警总厅厅丞、津浦铁路督办等职。辛亥革命后,入阁参与政事,特授中卿(旧时授予高级文官的虚衔),任以交通总长、内务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兼代国务总理。第二届国会期间,他以参议院副参议长身份,为北方总代表与孙中山先生的代表唐绍仪进行南北会谈(…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北京新街口大街以西,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菊园——洁园。这是先父为从事园艺培植菊花而辟的。先父(1884年-1962年)名文嘉,字任甫,湖北嘉鱼人。他生性耿直,晚年在敌伪盘踞时为避免汉奸纠缠及日寇胁迫,蓄须隐居,种菊自娱,保持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他在北城墙根净业湖畔构屋辟园,莳花艺菊,取“洁身自好,闭门啸傲”  相似文献   

20.
梁敦彦(1853—1924),字崧生,广东顺德人。清末官派留美学生,1881年回国。历任清汉阳海关道、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清亡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1917年参与“丁巳复辟”,任外务部尚书、议政大臣,复辟失败后在京隐居。1924年5月10日于天津去世。南昌教案发生后,时任天津海关道的梁敦彦,被派赴赣“确查”。这里发表的就是他在处理这次教案中与有关各方的往来函稿,是他作为“紧要困稿”录存下来的。为便于理解这些函稿的背景,下面对这次教案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