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蔡晓舟其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寂 《江淮文史》2000,(4):145-149
石原皋老人曾在《安徽史志通讯》第一期发表《蔡晓舟其人》一。石老在末说:“希望知道蔡晓舟的朋友们,更多的将蔡晓舟的一生事业详细地写出来”。石老已遽返道山,但薪尽火传。  相似文献   

2.
人物图册页     
正纵21厘米横32.5厘米纸本设色共12页,分别绘骑驴出行、牧牛及渔、樵、耕、读。写人物运笔简练、形象生动,画动物动感强,逼真。每页均有落款,分别是“后五泉山人晓舟”、“晓舟戏墨”等,钤朱文“小舟之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张导民似乎并不怎么引人注意,而在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台湾国民党政界,他长期被誉为"审计权威"、"财税菁英",颇具社会知名度,他的夫人蔡孝义早年从政担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多年,洁身自好,亦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同获清誉,殊为不易。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以邓命名的地区概有2个:一个是蔡国邓地(简称蔡"邓"),一个是楚国邓县(即古邓国,简称楚"邓")。《左传》鲁成公九年(前582年)载:"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关于此条记载,杨伯峻指出郑、楚两国相会之邓为楚"邓"。但通过对蔡"邓"、楚"邓"地望的准确界定,并结合对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形势及楚国会盟人员公子成身份的详细分析,可以断定杨伯峻的考释有误,鲁成公九年郑、楚相会地点当在蔡"邓"。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他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代表着一段历史,一个转变。他广泛地参与了当时的众多事件和学社,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他是蔡守,一位民国时期活跃于上海、南京的顺德人。目前专论蔡守的文章不多,只有屈指可数的数篇,《蔡守生平》[1]介绍他的一生至为详尽,《晚清国学大潮中的博物学知识——论<国粹学报>中的博物图画》[2]主要研究他画的博物图,《蔡哲夫失节说考辨》[3]、《蔡哲夫的晚节》、《蔡哲夫与汪精卫》[4]等文则重在辩证他有否为伪政府工作。但旁枝末节地提及蔡守的书籍和论文却较多,王秀中《黄宾虹年谱》[5]和洪再新《学术与市场:从黄宾虹与张虹的交往看广东人的艺术实验》[6],  相似文献   

6.
恢复安徽团组织1923年,共产党员柯庆施受命来安庆开展工作。柯庆施来安庆时,携有陈独秀的引荐书函。一封给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江彤侯,一封给陈的表弟濮德治(濮清泉)。到安庆后,通过江彤侯的关系,住在省教育会内,以教育会为掩护所,开展革命工作。此时,国民党人柏文蔚正出资在安庆创办《新建设日报》,经安徽大学筹备处蔡晓舟的介绍,柯庆施参加了报社工作。柯庆施利用负责编辑该报副刊及国内新闻的有利条件,经常转载《新青年》和《向导》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同时,柯庆施还通过陈独秀在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表弟濮德治联…  相似文献   

7.
问蔡噶亮在上海有多火?反正,上海开出租车的师傅都知道,上海滩有个“老滑稽”的人叫阿蔡。问蔡噶亮有多红?每天,他都要在家里接待至少一家媒体的采访。问蔡噶亮有多吃香?在上海本地电视上总能看到他的“大背头”,《百姓戏台》、《三人麻辣烫》、《家庭演播室》,后面的新节目还候着呢。  相似文献   

8.
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定都平江,分封百官。张士诚当了小皇帝,私欲便膨胀起来。他把朝廷的事儿全部交给丞相张士信,自己日日笙歌,夜夜狂欢。张士信是张士诚的亲弟弟。张士诚把国家大事全部托付给张士信,而张士信却把这些"烦心"的事儿不负责任地交给了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自己大兴土木,建起了宏大气魄的丞相府。又从各地选了  相似文献   

9.
殷茵 《文史天地》2009,(2):17-21
廖承志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曾经七次半被捕、坐牢(“文革”软禁.他自己戏称半次).平均每周就有一天是被囚蔡的。本文叙述了他的铁骨传奇。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2010,(6):33-33
陈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大国,其都城在今河南省淮阳城关一带。公元前707年,陈国的国君陈恒公因病去世。就在他刚去世不久,陈国的宫廷里就爆发了一场争夺君位的血腥内讧。陈恒公的同父异母弟弟陈佗的母亲是蔡国人,蔡国人为了支持陈佗当上国君,  相似文献   

11.
蔡相信仰流传于浙南钱塘江上游的遂昌西乡等地区,相关起源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山林开发与定居的早期记忆。文献中保存了蔡相信仰中心从山岭到平地的变迁痕迹,这种变迁不仅缘于明清移民带来的人群结构变化,也是士绅主动建构的结果,反映了地方开发过程中的经济变化。石练七月会是蔡相信仰最主要的仪式表现,围绕七月会形成的"坦"等组织、制度不仅维系着庙会活动,也是地方人群不断整合社会关系、调整利益分配、强化社会认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对待生命的终结,再也没有那种惊恐、慌张的心态。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深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当北大向他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函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两人近40年的交往经历,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  相似文献   

13.
蔡公子果戈     
上海博物馆藏有春秋器蔡公子果戈一具,全长23.9厘米,高10.1厘米,援长16.5厘米,内长7.4厘米。内部前后部有阴线纹饰,胡部有鸟篆书铭文六字:"蔡公子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包括本人在内的历史研究者对蔡锷生平事迹的介绍,有个毫无例外的共识,即都说他1900年留学日本期间,曾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经查,学术界这一共识,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其实,梁启超此文所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他不过是在当时人们对"护国英雄"蔡锷的尊崇和景仰的社会大环境下,为给蔡的早期生平增添一个不大不小的亮点,并借此展现一下自己在自立军"勤王"起义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以博得更多的"点赞",而有意编造的一个"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的美丽故事而已。  相似文献   

15.
文婷 《文史天地》2003,(6):37-38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才?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深的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一扫前代文人词的柔弱气息.提高了意境,开创了豪放一派。他的书法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他的绘画在宋代也名重一时,号称“皇帝画家”的宋徽宗对他的画评价甚高?除此之  相似文献   

16.
徐方平 《百年潮》2004,(2):67-70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与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一样,他的婚姻生活既收获了成功和喜悦,也遭遇了失败和痛苦."向蔡同盟",红色知己,人人称羡.后来,向警予移情别恋,蔡和森痛苦万分.  相似文献   

17.
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在读者中有相当大的影响。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撰写此书的?他的孙子蔡福源先生写的《蔡东藩及其撰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一文记述了蔡老先生创作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来函     
《人物》2018,(3):8-8
马东 慢火烹茶 马东身上的价值观,刚好糅合了早期奇葩说另两位导师的底色。他有蔡的柔和精准,旁观者清,又有高的文人情怀,自由主义。马东也许真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个“怂人”,但他擅于转弯.“知世故而不以世故待人”,深刻理解“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这种平淡直接的生活代价。  相似文献   

19.
微博历史     
<正>北大有两名英国教授品行不端,带领学生逛八大胡同。蔡元培对此极为不满,聘约期满时,蔡坚决不再续聘。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找蔡求情,遭到拒绝后,怒而扬言道:"我看你蔡鹤卿(蔡元培,字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随后,英国教授将北大告上法庭。蔡请法学家王宠惠任代理人,最终北大胜诉。齐白石有一次画了一幅画,是一棵生长茂盛的李树,枝上落着5只形态各  相似文献   

20.
乾隆四十九年(1784)教案始发于湖北边防官兵盘获四名西洋传教士私入内地传教,而蔡伯多禄即此次赴澳门接引伴送洋人潜赴陕甘地区传教的关键人物。恰逢是年四月西北回民起义,清政府担心西洋人与内地回民勾结影响统治稳定,在乾隆皇帝多次严拿涉案人员的谕旨催促下,该案迅速扩大,涉案人员之多、牵连省份之广都超出以往,史称"乾隆朝大教案"。而教案关键人物蔡伯多禄则从始至终未曾抓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