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82,(4)
1978年1月,我馆在县废品仓库发现两件元代铜权。均为方环鼻,束腰六面体。一件呈蓝绿色(图一:左),正面有铭文"至大元年"(1308年),两侧面有蒙文铭文(图二)。相背一面有"杭州路",左侧面有"十号",右侧面有"人字"铭文(图三)。权通高9.3厘米,重450克。一件大半呈铁锈色(图一:右),正面有  相似文献   

2.
《文物》1961,(8)
偶阅抄本《国初莆变小乘》,系清初莆田人陈鸿(字邦贤)所编。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陈鸿死去,年八十一岁。以此计算,陈鸿当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此书述清初福建莆田"变乱"事甚为扼要。其中有一段讲到"蕃薯"的事: "庚寅顺治七年  相似文献   

3.
我国画坛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中,除龚贤有较多作品传世外,其余诸家作品流传不多,邹喆的作品更为希见。南京市博物馆藏邹喆《山水》图一册,共计十页,纵横26厘米见方,设色绢本。每页钤印章两枚:一枚朱文"邹喆"印,一枚白文"方鲁"印。末页(雪裹山岭)左下角有"邹喆"款。其中数页钤有朱文"向仲坚考订书画钤记"收藏章一方。邹喆,字方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当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详,作品多见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间。其父邹典,家境贫苦而有志节,喜读书,能作山水,笔意高秀,有超然尘外之致。邹喆自幼秉受家庭艺本薰陶,画宗其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90年代初,荆州博物馆配合宜黄公路(仙桃至江陵段)基建工程进行了考古工作,抢救性发掘了千余座古墓[1]。1991年,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郢北村鸡公山墓地的一座秦墓(M249)出土了一件刻有"五十二年"铭文的铜戈。据原报道,鸡公山M249为一铜器墓,出土铜器有蒜头壶、鍪、盂、戟、天平砝码。戟上阴刻有"丹阳"和"五十二年"等铭文。报道中提到的"戟",实即"五十二年"铭文铜戈。此戈现  相似文献   

5.
正明朝各代,北方蒙古各部屡犯山西,其中俺答部尤甚。嘉靖十九年(1540)山西巡抚都御史陈讲在太原县"行文修筑"22个堡寨,实为防御之必须。此事在明嘉靖三十年(1551)、天启六年(1626)、清雍正九年(1731)、道光六年(1826年)四部《太原县志》里都有记载。《太原市志(一)》(太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无记载。一明嘉靖三十年(1551)《太原县志》卷之一"堡寨"目记22个堡寨:  相似文献   

6.
碗口铳小考     
元明时期,中国军队曾普遍装备一种碗口铳。《明会典·军器军装》记,弘治以前定例,军器、鞍辔二局每三年造"碗口铜铳三千个",文中还记有"碗口炮"、"盏口炮",亦是一类。至今已发现许多碗口铳,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碗口铳(有人称为盏口铳) (图一:1),1961年河北张家口市发现的元代铜碗口铳(图一: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铜碗口铳(图一:3),1964年山东冠县出土的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铜碗口铳(图一:  相似文献   

7.
正吕宫(1603~1664)字长音,号苍忱,常州府武进人,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状元,顺治十年(1653)十二月六日御笔钦点其为内弘文院大学士,位列宰辅。一年多后,经其五疏求罢,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福临允其所请,命以太子太保衔归籍调理。光绪五年刻本《武进阳湖县志》"人物志"中称其"家居凡十年,里中不知有相国"。康熙三年(1664)卒于家。  相似文献   

8.
湖北荆州李家堰墓地出土两件有铭铜戈。一件是"卲(昭)王之諻"戈,属于楚器,戈的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晚期。另一件"廿八年雍丘令"戈有确切纪年,据考可能是魏惠王二十八年,即公元前342年。  相似文献   

9.
<正>一明末清初,战事不断,大量土地荒芜,经济持续萧条。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励精图治的康熙皇帝从稳定社会和发展生产力等战略需要出发,先后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六次巡幸江南。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京师、留都,到了清代仍然是中国南方的"首善之区"。戏剧大家孔尚任在《郭匡山广陵赠言序》中不禁赞叹:"天下有五大都会,为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5,(3)
<正>《肩水金关汉简(贰)》中有一条标题简为:元始六年磨日居摄元年·大岁在寅73EJT23:317"■日"即"历日"。"元始"无"六年",所谓"六年"正是西汉孺子婴居摄元年(6年)。汉代通常是接近年终时颁行来年的历日正朔,推想此历日应在元始五年(5年)就已制作完成,故题为"元始六年历日",以待来年颁布。改元后,历日仍可通用,遂补书"居摄元年·大岁在寅"。既然有标题简,那《金关(贰)》中一些涉及历日干支的简就可能属于《居摄元年历日》册书。先考  相似文献   

11.
"牒"是我国古代通用的一种政府公文。宋时常有"勅牒"、"公牒"等名称。"补中太学生牒",则是一种证明取得太学生资格的正式文件(凭证)。国子监给监生(太学生等)发牒,据现在所知,在五代后唐天成五年(930年)曾"勅准往例,凡监生有愿修学者,始给牒收补"。至于"往例"起于什么时候,就不清楚了。到了北宋,"给牒"有了新的规定,如庆历年间,扩大太学,学生入学后,"岁一试补",凡补中的才"疏名  相似文献   

12.
钱存训 《文献》2002,(3):144-146
《江村书画目》,清高士奇撰,康熙四十四年(1704)蓝格精写本,一册.书前有嘉庆丙子(1816)吴锡祺题跋,书首有"江村"及"曾在邢蛰人家"印记.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7,(6)
1975年9月,在苏州市娄门内城河发现了一门太平天国铜炮。炮体完整无损,光亮如新,全长178.5、炮口内径12、外径16.6、后身外围105.5厘米(图一)。炮身上有双钩阴刻正书"太平天国壬戌拾贰年苏福省造"、"重壹千觔"、"红粉(注:即火药)四拾捌  相似文献   

14.
正宋神宗是一位"改革皇帝",他在位期间一直在推动着改革,前期有"熙宁变法",后期有"元丰改制",但人们提到他时往往只会想到"王安石变法"。这说明,他在那场改革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显然被低估了。一、帝国的财政困境宋神宗赵顼是宋英宗赵曙的儿子、宋仁宗赵祯的孙子,出生于庆历八年(1048年)四月,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驾  相似文献   

15.
明代年例银制度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一项军事供给制度。宣德十年(1435)首先出现京运银,历经景泰、天顺时期,京运银两中有一笔银两开始向"岁例"发生制度性转变的趋势;成化、弘治之际,"常数"、"岁运"、"岁例"、"年例"、"年例银"等名称的出现是这笔京运银两制度化发展的结果,标志着明代年例银制度的初步形成;嘉靖十六年(1537)年例银一年一发的规定以及年例银会计预算制的出现,意味着明代年例银制度的完全确立。年例银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改变了明代国家的军事供给体制,是明代军事财政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水阁清幽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纸本,水墨画(图版捌)。纵104.5、横67.3厘米。图中署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有一"。钤"黄氏子久"白文方印和"一峰道人"朱文方印。画中另钤有清人梁清标"苍岩子"、"蕉林居士"鉴藏印,右上有王时敏"西田"朱文印和王撰"颛菴"印及"董光裕印"白文方印各一枚。图为元至正九年(1349年)作于淞江,当时黄公望已至八十一岁高龄,但仍精力充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即门孜康)成立100周年,藏医院一百年的见证物"门孜康历书"创刊也已经整整一百年。最新一期藏历火候年(2016年)历书在年前面世,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新年,当然是从一年的岁首时过起。何为岁首,在藏族历史上是有争论的话题,从传统历算学角度大致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说法:藏历时轮派历  相似文献   

18.
赵小春 《南方文物》2011,(3):196-199
前言在故宫博物院所藏35万多件瓷器藏品中,光绪时期有一批器物上,常见题写"大雅斋"三字,同时缀有"天地一家春"椭圆形篆字章。经过考证,这批瓷器是慈禧太后的御用之瓷,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到光绪二年(1876年),前后历时3年生产了大批量的大雅斋瓷器,在遭遇国家大丧,  相似文献   

19.
收到《文物》1985年第5期,对其中《山东沂水县荆山西汉墓》报告(马玺伦氏执笔)提及的一枚印章,有几点疑问,愿提请研究。 (1)报告介绍印章为"阳篆刻",从图二一影印印文看,应为"阴篆刻"之误。 (2)印文"徐术之印"似读作"徐之术印"为妥。印文的顺序,一般为_(42)~(31),也有回文作_(34)~(21)但未见_(43)~(21)这样读法的。(3)报告介绍印边长4厘米,从图二一所注原大尺寸,  相似文献   

20.
1966年4月,在上海宝山县顾村镇的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了"刘阮入天台"竹刻香熏一件(图一、二)。香熏上有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缨(小松)的款。这是迄今为止,上海地区由墓葬出土的唯一的一件明代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