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船王"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内外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新发现卢作孚"热潮,卢作孚先生生前的观点,都被一一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乃至重新认识。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成为这些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名言的深远含义,本刊特约记者贾晓明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散文作家卢晓蓉女士和她的先生、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向他们两位请教关于卢作孚先生与教育之间的诸多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安宣慰给予王阳明先生的物质馈赠,对于身处逆境、贫病交加的王阳明先生无疑是雪中送炭,王阳明先生感激不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阳明先生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做了3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担任小小的驿丞。在前往龙场的途中,他历尽艰险,才成功逃脱刘瑾暗中所派锦衣卫的追杀,后来到龙场悟道。在龙场,王阳明先生经历了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创立了以"致良知"、"知行合"和"知行并进"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王阳明先生在龙场期间,得  相似文献   

3.
张果蕾 《神州》2013,(26):19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从1912年起至今,60年里致力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科的编辑出版工作,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文学为人生"、"易读性"等教育观点,关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利弊叶圣陶先生写下了大量文章,后收集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个集子里,上下两部分有100多篇。这本著作凝结了先生毕生在语文教育方面研究的结晶,任何  相似文献   

4.
<正>史念海先生,字筱苏,1912年6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平陆位于中条山南麓、黄河之滨,人文传统颇为深厚,而先生家族一直有尚古学之风。先生生前曾言及其家学渊源,云:"先高祖邃于易学,垂老之年,犹时时讲授,为乡里所崇敬。远道来学者,前后相望。"而先生之父亦颇寄望于爱子承继中国传统文化而有所发扬光大,故取"苏海韩潮"之义而为先生取名及字。中条山瞰视晋南、豫北和陕东,森林植被发育良好,其地理环境颇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1月14日,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于北京仙逝。为缅怀先生的卓越成就、追思先生的崇高品格、弘扬先生的学术精神,南开大学、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蔡美彪先生追思会",于4月17日在天津召开。会议采用"线下+线上模式",蔡先生的友朋、后学及亲属等30余人出席。与会学者深切追忆与蔡先生的交往,围绕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治学特色与方法、为人处世与精神品格,高度评价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燕 《文史春秋》2015,(1):60-61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重新阐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史称"黄埔军校")。李济深先生为军校筹备创立倾心倾力、慷慨相助。孙中山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说:"任潮,军校能够开学与第一师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你在人力、物力、财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的公堂案卷批示六十二条,为已故高象九老先生所收藏。1980年8月,高老生前友好王、陈二先生偕同笔者至济南拜访高老。高老和我们有同乡之谊(都是潍坊人),念及郑板桥在潍县(今属潍坊市)政绩,因出示所藏郑氏"堂批"墨迹,并慨允笔者拍摄照片,作为故乡历史文物,充实博物馆展览。原件每四条贴为一页,共订为两本。有题封三:"板桥先生墨迹";"板桥先生呈批";"板桥先生呈批二本共六十二纸光绪玄默摄提格且月重装"。 "堂批"墨迹经翻拍后印为放大照片,在潍坊市博物馆郑板桥作品专室展出,几年来深为观众所瞩目。为了便于各地书法界鉴  相似文献   

8.
正吴调公(1914—2000)先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笔者有幸与之共事三十年。如今调公先生已逝世十余载,但往昔交往的情景依然令人难忘。调公先生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夙仰硕学,兼以交亲"(1987.4),我在为一位弟子的博士论文作的序中则说"调公先生为学界前辈,我经常登门向他请教,他亦不时光临舍间谈学,相处甚洽"(2000.7)。调公先生说在下"硕学"显为过誉,"交亲"倒是真切,而"亲"则为不断交往所聚成。  相似文献   

9.
曹锦炎先生在《江汉考古》2011年第4期发表《"曾"、"随"两国的证据——论新发现的随仲嬭加鼎》一文,介绍了一件新发现的"随仲嬭加鼎"。该鼎材料的公布,为学术界探讨"曾"、"随"关系问题提供了新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江汉考古》同期发表了张昌平先生的相关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理学发端于北宋北方的"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孙复、石介。福建理学的发端与"宋初三先生"差不多同时,其代表人物为"海滨四先生"(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浦城章望之也在这期间进行儒家经典的研究,解释儒家经典,不重训诂,而重义理。用儒家经典创立自己的理论,成为福建理学先驱者。淡心利禄逸致天涯章望之,宋仁宗时人。字表民,福建浦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初步探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人民对它的信任,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自居,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其实质上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以党治国"成了"一党专政",根据"五权宪法"设立的五院成了国民政府下的具体执行工具。  相似文献   

12.
郑标 《文史精华》2009,(Z1):17-19
2009年的农历五月初四,是著名学者、书法大家黄绮先生诞辰95周年的纪念日。在我的眼中,黄绮先生绝对是"高山仰止"式的人物。先生生前曾经在家中接受过我  相似文献   

13.
道一声感谢     
正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全国政协决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为配合此次纪念活动,《武汉文史资料》编辑出版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特刊",旨在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伟业,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精神,激励广大市民在新的历史征途中,埋头苦干,砥砺奋进,践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1912年,湖北军政府都督、中华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盛邀孙中山先生来汉视察、指导革命。本文即是当时《中华民国公报》记者陈霁云先生对中山先生接受邀请,来汉活动的报道。另据当年上海《申报》报告及《孙中山年谱长编》(陈锡祺主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记载,中山先生来汉活动实际为4天,即4月9日至12日。本文记中山先生"驻鄂五日"有误,但文中保存了许多重要史料,故此次经华中师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张忠培先生在"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五届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由黄莉记录整理,张忠培先生于2016年8月17日改定。本刊略有删减。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访问时,有一位日本老人一直陪同在温总理身边。他就是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理事长——中田庆雄先生。几十年来,他为日中友好顶风破浪、默默耕耘。为了感谢他,2003年,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田先生"中日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正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作"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作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20,(7)
刘光启(1932~2019)先生是我国知名书画鉴定家,被业界誉为"神眼""刘半尺"。在刘光启先生从事文物事业的70年时间里,发掘、鉴定过无数的国家各级文物,更是从中抢救出不少国宝级文物。本文是刘光启先生为《艺苑觇标》一书所作的序,也是刘光启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篇文稿。在此文中,刘光启先生对近现代书画的鉴定、辨识,提出了言简意赅而又十分中肯的见解,这无疑对广大书画收藏爱好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神史未央     
离开巧家3个月了,没有为巧家、《神史》写一个字,心里总是堵得慌。钱理群先生赞誉《神史》的文章在《读书》发表了,《神史》编辑尹杰先生多次对我说,你也得写。我的"当代汉语贡献奖"颁发6年,今年把目光转向了《神史》。我在颁奖辞中说孙世祥先生:"他坚韧地报道了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育家黄质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质夫(1896-1963)先生,名同义,江苏仪征十二圩人。这个名字,对今天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颇为陌生,笔者初次知道其人其事,距先生悄然离世已近40年。黄质夫先生的一生,可以用"五幸、五不幸"来概括。当然,"幸"和"不幸"是相对的,应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联系起来思考。 先生不幸的是生在一个有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