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文史博览     
《纵横》2004,(12)
张大千“挽”刘湘曹大铁抗战初期某一天,大千师将他一薄本诗稿送给我,稿内夹一张纸,上写挽四川军阀刘湘的挽联,上下联约三十多字。他说:“大铁,你看我这挽联做得可好?”我看了不敢回答。他说:“好不好你只管直言,为何不答?”我说:“好是好的,但对仗上好像不合。”他说:“正要你说这句话。谁高兴去挽他!这是某某人(指张群)强要我挽的。刘湘这家伙对不起我们四川人,我就对不起他。”我说:“那是你有意这样做了?”他说:“是啊,这就叫‘牛头不对马嘴’,妙的是我写的这副白竹布大挽联还悬在刘家的大客厅里,可见军人都是老粗,不懂文墨,只重名气,还…  相似文献   

2.
班上的卞雨萌同学,不仅是我的侄子,还是我的学生,难得星期天碰到他,便听他妈妈向我诉苦:“这孩子,自觉性太差,叫他做几道奥数题,就像要他的命一样。”她妈妈越说越委屈:“我为了他,工作都放在次要位置了,可他总是让我伤心。”他爸爸也很气愤:“这家伙,太懒,吃不得苦。”  相似文献   

3.
浩然与我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1,(5):117-125
赝品结缘 “清心乐道,自然人生。”这是浩然从他三河县的蜗居泥土巢给我寄来的一幅字。我将其出示朋友欣赏,他们都好奇地问我,你又从没为浩然出过书,他又从不事书法活动,缘何专为你写这张条幅?我说,这是他还20年前欠我的一笔“冤枉债”。  相似文献   

4.
女儿伊萍决定嫁给同街的小伙子王兴,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说:“你要嫁给他,我不反对,这是你和他两个人的大事,你们同意就行。不过,我不反对并不代表我满意。”女儿问:“王兴对你那么好,你为啥还不满意呢?”父亲说:“就是因为他偏偏对我太好!”女儿不解父亲的意思,问:“这又是为什么呀?”“因为他对我好有着自己的目的,”父亲停了一下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个人目的,而又能对他人很好,那他才是天下最好的人。”父亲眼中的好人  相似文献   

5.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相似文献   

6.
《东南文化》2003,(8):65-69
画家于志学,他出生于我国东北,长大于北国,他是雪乡的主人,作为一个冰雪画家,他是得天独厚。但是这还仅仅是客观条件还必须具有画家自己的决心与要求。1980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要在大自然中,陶冶我的思想,锻炼我的技巧,丰富我的幻觉,纯正我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二战”名将、英国军事家蒙哥马利的笔迹很难辨认。有一次,他去参观设在伦敦的布置得十分漂亮的纪念非洲战争的博物馆。他一边在大厅里漫步,一边饶有兴趣地参观展品。突然,他愣住了,问管理人员:“这封信是从哪儿弄到的?”管理人员得意地回答说:“这是您亲自制定的著名的托布鲁克进攻计划呀!”“糊涂!”蒙哥马利发火了,“这是我写给我老婆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8.
书法班郭十博老师将他的获奖作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拿到班上让大家观摩,见我看得入神,随即将复制件送给我一份。我问他这个条幅是给谁写的,他说:“给共产党写的。”我听后感慨不已。是啊,共产党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最圣洁的名字,共产党员个个都应该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典范。据我看来,这八个大字也是陈元方同志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刘德隆 《世纪》2023,(2):24-27
<正>因家学渊源,我一直着力于曾祖父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的研究,回忆学术之路,顾廷龙先生的帮助令我铭记在心。他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影响我至今。我尊敬地称顾廷龙先生“起潜老伯”。起潜老伯去世时的《讣告》介绍他是“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共产党党员”,评价他是“著名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高中时,我便常常听到伯父蕙孙先生和父亲厚泽先生谈起顾颉刚和顾廷龙这两个名字,知道这叔侄二人都是著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神州民俗》2010,(9):56-56
我姓鸡,请帮忙起个名吧 给儿子征名结果是:“鸡蛋”、“鸡低批”、“鸡屁股”,这名字怎么叫得出口。 有人姓鸡,他为儿子的名字愁坏了。他在网上发帖,“我姓鸡,孩子该叫什么好?”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严谨 《南京史志》2014,(5):19-19
我认识他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我和他展开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争。他生气的时候总是用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眼神审视我;他最生气的时候会用最无奈也是最可靠的方法——“罚跪”让我三思: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跪过三次,比起弟弟小错大错不断跪过的次数,我真是庆幸自己犯过的错可谓屈指可数:然而每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数学在重要的考试中挂彩了。  相似文献   

12.
朱岩 《文史博览》2009,(9):46-47
今年元旦刚过,传来了李作鹏过世的消息,这令我想起了20年前他的一句豪语:“我要活过所有我这一代人!”如今看来,他这话有些落空,因为与他同代的百岁将军仍有好几位在世;但某方面他又言中了:林彪、“四人帮”线上的原来十名政治局委员中他活到了最后。这可说是与他特有的心态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垂钓寒山湖     
天台有个寒山湖,许多人未曾去过,甚至未曾听说过。 为什么要称寒山湖呢?这是因为中国白话诗的祖师爷——寒山子曾在这一带徜徉而得名。寒山和国清寺僧拾得被清雍正皇帝御封为“和合二仙”,成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代表。在天台有一段广泛传诵的寒山与拾得对话“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相似文献   

14.
朱岩 《湖南文史》2009,(9):46-47
今年元旦刚过,传来了李作鹏过世的消息,这令我想起了20年前他的一句豪语:“我要活过所有我这一代人!”如今看来,他这话有些落空,因为与他同代的百岁将军仍有好几位在世;但某方面他又言中了:林彪、“四人帮”线上的原来十名政治局委员中他活到了最后。这可说是与他特有的心态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南京史志》2009,(10):M0002-M0002
好家长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第一次和咱们的杂志结识是在课堂上,那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名学生一直盯着桌里,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断定他一定是在看什么。于是,我就马上走到他的跟前,从桌子里拽出了一本书,他很害怕,我正要发怒,可是“好学生”这几个字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反过来一看,另一面是“好家长”。于是我所有的怒气都消失了。这本书被我没收了。  相似文献   

16.
丈量到藏北     
高东风感慨:他回到城市,从嘈杂喧哗的人群中走过,却发现自己不曾留下一点痕迹,好像从未存在过。当他在路上,一脚油门,车从土路上奔驰而过,带起的土烟在半山一条线飘着,“这是我人生的轨迹”这可能是高东风最后一次进藏了:作为一名国家一级的风光摄影师,四十多年来他4次进藏,踏遍高山荒漠。如今他年逾五十,决定最后“再疯狂一次”。说这话的时候,高东风笑称自己是“酱油人”。这一趟让他浑身晒得黢黑,他后来在办公室“捂了”两个月,伸出手,手背上还是浅褐色的晒斑,细细密密。临行前,很多老朋友听说他耍单人单车走这一趟,眼睛都瞪得很大。后来他对我说,他矢口道人家心里想着:“老高疯了。”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阎锡山为了巩固自己在山西的封建统治,竭力提倡“尊孔”,宣扬“忠君敬上”思想。他认定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待人接物的惟一准则,所以他常以“执其两端用其中”、“两者之间我生存”两句话为口头禅。阎锡山一辈子行事,总是首鼠两端,因利乘便,这与他的人生哲学是分不开的。当时国内的报纸讽刺他是  相似文献   

18.
孟超写了一个昆剧剧本《李慧娘》,预演时送我一张戏票。我因为听不懂唱词,不大看歌剧,但地方戏、昆曲,有时也看看。那天戏场上熟朋友很多,李慧娘鬼魂上场,高歌曼舞,的确看得叫人入迷。文井同志恰巧坐在我旁边,他一边看戏,一边轻轻对我说:“你看孟超,老树开花了。”他把这话对我说,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好意的鼓励,可是我却惭愧得很。我和孟超,以前都算是太阳社的人。他写诗,我写些乱七八糟的短篇。大革命之后,大家都是“破落户子弟”,有点“吊儿郎当”,气味相投。他说:“你叫建南,我就叫个建北,咱俩给个兄弟吧。”他出了一…  相似文献   

19.
电话约定后,一位父亲找到我:“马老师,我是专门为孩子来咨询的, 这回您可得帮帮我的忙了,真把我们难住了。您说该怎么办?”我请他坐下来静静心:“别急,孩子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的孩子念初一,是个男孩子。性情上慢慢腾腾,畏畏缩缩,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信心,学校刚刚考完试,这个小子他才考了个一位数—9分。您说这可怎么办?”看得出,他脸上的笑容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精神的导师,同志——鲁迅先生: 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能将这篇祭文发表在九月十六日的《作家》上,并望在发表时周围圈上粗线条。因为《作家》读的人多,想来内地也有着许多读者,我这祭文是想不仅给上海住着的某些人看见,而且要想给贵州的一些人看见的。我想用我的愤怒来回答官僚们的无视,来暖暖内地许多弟兄们的盼望。——因为我们断了音讯好久了。旭如,他真姓是“李”,工作时的名字叫“林青”,也有时写作“林箐”。在贵州,弟兄们有些却叫他做“茅哥”,他用过笔名“茅戈”,又曾改姓。被敌人枪杀时的“罪状”上,就认定他的真姓名是“熊茅戈”的。而他被捕的口供,自己说是“刘应生”。旭如实际是贵州毕节人,死的时候,年纪很青,才二十五岁(今年二十六岁),但直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