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金银纪念币在当代钱币中的位置从文化的视角看,当代钱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币和章。所谓币,就是货币,物物交换的媒介,其基本的责职是要满足市场交易流通的需要。就目前的现状,币又可以分为三类,即:普通流通币、流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其中普通流通币是当代货币的主体,市场交易需要的货币主要依赖普通流通币来完成;流通纪念币从理论上和法律上讲,是流通币的一种,它们可以和普通流通币等值交换,行使货币职能,但是由于发行量少,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流通纪念币实际上几乎没有参与市场流通,用金融界的行话说,它们都…  相似文献   

2.
世华 《中国钱币》2006,(1):24-28
以现代眼光来看,古中国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譬如金银虽自古即有价值,却没有制造金银币,即便铸过货币形状也不是用来作流通工具;真正作流通用的,基本上都是铜钱。到清朝时,大体上仍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两间基本上维持一千文兑一两的比价,以增减铜钱的重量来配合市场的变化。白银在作为交易媒介的使用上,虽有不同的形状,但仍是以含银的重量计算,不是以数量计,而各地习用的成色与秤法不一,在成色的鉴定及重量的换算上十分麻烦。因此当制作精美、成色重量一致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后,由于使用方便很受人民欢迎,慢慢在…  相似文献   

3.
清末银钱比价波动与地方官府赋税征解(1901-19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十余年间,在国内外种种因素交互作用下,银钱比价波动具有阶段性特征与区域性特征.受银钱比价波动阶段性的影响,地方各级官府的赋税征解经历了一个由征钱解银到征银解银发展演变的过程.地方各级官府在赋税征收中私自采取的种种抑勒浮收行径,是造成银钱比价波动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地方官府财政税收行为与货币金融市场之间构成一种复杂的恶性互动关系.这种恶性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演变,则导致清末币制更趋紊乱,吏治更加腐败,国家财政日益困窘,商贸运营严重受阻,民生愈益艰难,从而大大加剧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采用白银与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兼权",相辅而行。银钱比价成为清代货币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汤象龙先生率先注意到道光朝的银贵钱贱现象。之后,小竹文夫、彭信威、杨端六、陈春声、傅汉斯(HansUlrichVogel)、谢杭生、林满红、王宏斌等学者先后关注清代银钱比价的波动情况,对比价变化的分期与原因提出各自看法。彭泽益、郑友揆与汪敬虞等学者又从阶级关系和对外贸易等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5.
从《申报》看苏州的私钱与禁私(1827-187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敏 《中国钱币》2007,(4):37-40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制钱是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银两只不过是国家财政和大宗贸易的计算出纳单位以及富裕人家的储藏手段。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有“天命”、“天聪”两种铜钱,自顺治进关,到辛亥革命,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质量、重量都很规范。  相似文献   

6.
黄敏 《中国钱币》2007,(4):37-40,18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制钱是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银两只不过是国家财政和大宗贸易的计算出纳单位以及富裕人家的储藏手段。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有“天命”、“天聪”两种铜钱,自顺治进关,到辛亥革命,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质量、重量都很规范。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发挥作用的是白银、铜钱以及会票等民间自律货币并存的多元复合货币结构。清初废银论及萧条说,将白银作为社会衰败的原因,是从货币的职能和功能进行了片面的解读,白银的货币化表明中国的价值尺度实现了摆脱铜钱的根本转换。银钱比价的变动,决不是两者在供求上简单的数量关系,而是反映了基于金属货币的自然特质在质量不一、金属货币的非货币化前提下不同阶层货币占有的不均匀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从而出现"白银陷阱"。突破金属货币数量限制的尝试仅限于基于基层共同体和行业组织人的信任为基础的自律货币会票之类,一国一通货性质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由于缺乏制度改进在清代前期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张保龙 《中国钱币》2004,(4):30-30,F012
在种类浩繁、异彩纷呈的中国古钱币世 界里,有一种独具风姿,光彩照人的泉苑奇 葩,这就是宫廷赏赐金银钱。 宫廷赏赐金银钱用金银制成,品质高 贵,身价不凡;跟流通钱不同,它主要用于 庆功赏赐,婚育馈赠,具有特殊的纪念性 质;且铸工精美、厚重规整,铸量极为稀 少。因此,宫廷赏赐金银钱是历代钱币收藏 家梦寐以求的箧中珍品。 今发现的宋代金银钱主要分为三类。第 一类是仿铸流通货币,如政和通宝折三篆书 银钱、宣和元宝小平楷书银钱、太平通宝折 二楷书银钱,隆兴通宝、乾道元宝小平金钱 等;第二类是在流通钱的基础上添加某种图 形,如19…  相似文献   

9.
马静 《文物世界》2013,(6):10-14,66
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国铸造的货币习称为三晋货币。三晋货币按铸币形制一般分为布币、刀币和圜钱等三种体系。金属铸币发展至战国时期,布币流通区域逐步扩大,根据目前已出土的各国布币币文,地名达百余处,可见当时在我国广大北方形成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布币流通区。  相似文献   

10.
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诸侯国之间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较普遍而且较复杂的货币流通现象。分别产生于农耕文化区内的布币与游牧文化区内的刀币,为何出现并行流通现象呢?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产生于何时、何地?刀布币并行流通对我国先秦金属铸币的演变、发展以及对有关诸侯国的经济发展又起过何种作用呢?豆.刀布币最早出现并行流通的时间王话挂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根据近代刀布币同在原燕国境内出土的记录以及燕国在战国时期除主要铸行刀币之外,在战国晚期也铸行过布币的史实,提出了“燕赵二地…  相似文献   

11.
战国货币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货币铸造及流通的地方性。其文字中的“”、“化”和“金”字,是不同区域货币的货币称谓或币值单位。市币流通区域(主要是三晋地区)的布币以及此区域的囵钱,面文为“析”;刀币流通区域(主是要以齐国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以及此区域的圜钱,面文为“化”和“刀”;不论布币、刀币、金板或因钱,面文都可为“金”。近年出版的辞典和书籍,对上述面文有误释,兹据古文字学材料随文作些考释,意在力避讹传,还历史文物真貌,存古文字精髓。一、祈。析。最初在货币。出现,是用作重量单位的,后。渐用作货币的称…  相似文献   

12.
##正##近代百余年间,货币流通领域多种货币形态并存,比价关系复杂,是中国货币史上最为混乱复杂的时期。然而,一般所见的货币资料,所涉及的大多是有关货币发行、流通、管理的宏观方面,很少涉及到具体交易中的货币支付种类的微观层面。并且,这些资料更侧重于大城市,广大农村地区较少涉及,这就难以全面深入地认识普通民间具体交易中的货币实际流通或使用状况。而在民间契约中,保存了丰富的货币信息,若加以发掘,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最近两年,我们通过对3000余件近代湖北房地产契约~([1])进行系统地整理,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货币历史源远流长。殷周时期以贝为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金版等不同铸币体系;秦始皇以半两钱统一币制,铜钱成为我国货币历史的主角,在我国流通使用长达两千年。纸币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唐代的飞钱带有纸币的性质,北宋早期,由于铜钱数量不足、铁钱难以携带,四川地区民间发行交子,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更是将纸币作为官定货币在全国使用。明清时期,白银与制钱并行,日本、美洲白银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攻打卢沟桥,全面侵华,中国的全国性抗战由此开始。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界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期间,中日之间除了军事斗争以外,围绕货币也开展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交战三方的共产党、国民党、日伪政权各有不同的货币在战争中流通。共产党领导在抗日根据地流通的抗日民主政权及组织发行的货币简称"抗币",国民党统治区流通的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日伪统治区流通的日伪政权发行的伪满币、朝鲜币、日  相似文献   

15.
由科教文图书出版社出版的田秋平《战争货币》一书,叙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东南根据地内各县银号票、上党票号票、冀南银行票等战争年代发行流通货币的历史。详细描述了抗币与敌伪币的较量,反映出货币这一特殊“武器”在战争年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祥 《史学月刊》2014,(5):79-92
当发生较大灾荒或战争时,社会上货币的流通结构与规模、物资的市场贸易与运输均会出现与平时显著不同的变动。通过对"丁戊奇荒"中山西银钱比价变动的初步探析,可以发现,灾荒中的银钱比价呈现出钱价明显上升的剧烈变动,但其上升幅度远不及物价,且灾区钱价的涨幅水平与灾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随着赈灾活动的大规模开展,短时间内出现了1877~1879年的全国性钱价上涨局面,这对灾区及外部地区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大大增加了赈灾成本,严重削弱了赈灾效果,并造成了全国性的金融波动。此外,与既往观点不同,发生"丁戊奇荒"的1877年才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全国性"钱贵银贱"现象出现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7.
以白银为法定币材、铸造形式和重量比价单位,是从金章宗承发年间所铸“承安宝货”银锭开始的。达种银锭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过明确的记载,历代货币学家亦有论述,但始终未见实物。最近,黑龙江省人民银行从民间收集到五枚“承安宝货”小银锭,使我  相似文献   

18.
王冰 《黑龙江史志》2006,(11):50-51
一、种类繁杂的各种货币   我党进入东北地区后,经济上面临的紧迫问题就是财政上的巨大困难和金融的极度紊乱.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种类繁杂,混乱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以佳木斯市为例,最多的是伪满币,约占总流通量的40%;其次是红军票,约占30%;再次是合江地方流通券,约占25%;其余就是日钞、鲜钞以及鹤岗煤矿的煤票占总流通量的5%光景.“其它地区情况,大致如此.至于我军没有进入的小县城和村屯,甚至还有“光复军“的所谓“救济券“和维持会的便条子钱.名目繁多的货币,起伏不定的比价,给恢复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9.
所谓小区域流通货币,是指由地方基层政权或相关准权力部门以及工商行号发行的,多数在一县范围内流通的,仅部分履行货币职能的货币符号或代用币1。它包括县级以下地方军政机构、半官方机构发行的票券以及工商企业部门(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票据。作为代用货币的小区域流通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法定货币的不足,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2。  相似文献   

20.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川陕苏区人民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的区域。川陕苏区在革命政权中建立的金融体系是工农民主专政强有力的工具。它在支援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现有史料和藏品实物,川陕苏区发行流通的货币有三种类型:1·苏维埃货币,有布币、纸币、铜币、银币、锡币五种及鄂豫皖苏区纸币(内部流通);2·仿制民国货币,有铜币、银币两种;3·改制代用币(简称改用币)。本文就第三种货币作一初步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