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进行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以楚败汉胜而告结束。自汉代以来,学术界就楚汉战争问题进行广泛研讨,解决了许多学术难题。本文对其中若干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关于项羽集团核心力量的问题一般认为,刘邦争夺天下的核心力量是以其家乡丰、沛子弟为基干的"丰沛集团",项羽核心力量则是我  相似文献   

2.
吕后名雉,字娥,父亲吕公为山东单县人,因与沛县县令关系密切,为躲避仇家,就随这位县令到了沛县,定居下来。吕公喜好给人看相,偶尔见到身无分、喜说大话的刘邦,就当面许亲,要把吕雉送给他作妻子。吕公回到家里,夫人抱怨道:你总是说我们这个女儿很奇特,将来要许配给贵人。沛令与咱家关系不一般,他主动求婚你都不答应,今天为什么随随便便就把女儿许给一个泗水亭长呢?吕公说:“别问啦。这不是你个妇道人家所能懂得的事情。”从这里也可以推知,吕雉也是姿色齐备而能够归入娥眉(对美女的代称)之列的美女,倘是丑陋,沛令不会主动求婚,“好酒及色”的刘邦也不会娶她。沛令、亭长,大小总是个官儿,俱不属平头百姓,在姿色上也还是很看重的。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06年(汉元帝),沛公刘邦奉楚怀王之命以十万大军破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战蓝田,进军霸上,秦王子婴出降.接着项羽以四十万大军破函谷,军鸿门,这就发生了鸿门宴.鸿门宴中,范增欲害沛公,刘邦借口入厕,唤出樊哙,密商脱身之计,决定留下全部车骑麻痹对方,刘邦只身单骑,樊哙、纪信等四人握剑持盾步行,立即返回霸上.纵观秦汉史,尤其是汉史,“霸上”这个地名多次出现.其后,公元354年,东晋  相似文献   

4.
黄斌 《湖南文史》2014,(1):60-61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史载其:“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先为当时的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硅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亦曾征召他,都因世道争乱而未能就官。  相似文献   

5.
《小黄门谯敏碑》没有收入蔡邕的文集之中,从各方面进行考察,这篇碑文应是出自蔡邕之手.宋人认为这篇碑文是蔡邕所作,其结论可以成立.谯敏逝世阶段,蔡邕的处境比较安定,相继撰写了一系列碑文,完全有可能撰写《小黄门焦敏碑》.谯敏和蔡邕的故里相邻,具有撰写碑文的地缘优势.谯敏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蔡邕在刊刻石经过程中可能与他有过交...  相似文献   

6.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有人怀疑:刘邦既脱身独骑,又何能与樊哙等四人步走呢?因而认为“四人持剑盾步走”一句为司马迁行中的“自注”,建议在这“自注”的前后各加一破折号来标明,以解决“独骑”又“与步走的矛盾(《古籍点校疑误汇录》38—39页)。”  相似文献   

7.
旧桂系集团是以绿林游勇为主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在1911-1916年间迅速崛起,成为南部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作者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了军阀核心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其关系结构,并对旧桂系军阀集团内部的关系结构进行重点个案分析、总结特点,寻找旧桂系集团迅速崛起及最终迅速彻底瓦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这里.没有江南的旖旎.没有塞北的雄浑.但这里的每一粒沙.都倾诉苦历史的博大.每一片叶.都写满了曾经发生的动人故事。悠悠华夏的生命从这里孕育.堂堂中华的明从这里升腾.大自然的薯鼓晨钟每天沛浴这方神圣的土地.让它在清风明月之中承载时空沧桑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从人文学的角度而言,“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具体的社会集团(这里指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社会规范总和。”(1)毋庸置疑,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而稻作文化,是指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大量稻谷遗迹,证明新石器时代江南一带就居住着以种植水稻为生的人类。从“干栏”建筑(2)遗迹来看,这就…  相似文献   

10.
汉魏汝颍地区悄然兴起的士人集团在东汉后期、曹魏时期的政治舞台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区域文化现象的出现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汝颍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区域文化背景,更兼有政治中心的东移、地方官的教化和察举制度的实行等因素的作用,才促使了此地区士人集团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曹操霸府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末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起霸府统治,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的办法。曹操对霸府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目的明确的运作,同他对待皇权的态度是表里一致的;他未能废汉自立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现实的政治条件或政治实力,而不是司马光所说“畏名义而自抑”。曹操开创的霸府政治模式,有着自身的政治内涵和行政特点,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对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的抢救性发掘,证实了位于村西南的东汉大墓就是魏武王曹操的墓:西高穴村汉墓的地望与文献对曹操墓的记载一致,墓中的随葬品符合曹操的薄葬思想,而且墓中还出土了多件刻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墓中有一男二女的遗骨,其中随葬的老年妇女不是卞后而是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曹操墓的发现证实了曹操生前节俭,死后薄葬的事实,反映了当时俭朴廉洁的社会风气及尚武之风,也有利于正面认识和评价曹操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李凭 《安徽史学》2011,(2):35-41
曹操的形象,从唐朝以前的超世之杰演变为南宋以后的欺世奸雄,主要原因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作祟。只有撇清正统观念,才能给曹操以客观的历史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通过为曹操翻案的大讨论,在历史学界确立了曹操的正面形象。不过,在文学界和艺术界,奸雄曹操的形象依旧有很大的影响,改动传统文艺作品好恶的难度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曹操能够在雄豪并起的北方脱颖而出,统一中原,传统观点普遍认为是因曹操擅长法术、善于用兵,与其谥号“武帝”相符。本文推研众多史料后发现,曹操取胜中原的关键是他在东汉末年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了正确的“用儒”政策,借儒家的大旗笼络了一大批以儒家名士为代表的世家大族,致使“天下忠正效实之士成愿为用”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得以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15.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848— 10 3 6年间以敦煌为中心存在的归义军政权 ,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以 914年为界 ,前期由张氏家族掌权 ,后期由曹氏掌权。前后期的归义军政权 ,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 ,有许多明显的不同 ,迄今没有圆满的解说。本文提出曹氏统治者出自粟特后裔 ,并从敦煌粟特曹姓的来源、粟特人担任归义军要职的情况、曹氏与回鹘于阗的联姻、粟特人在曹氏政权中的地位等方面加以论证 ,从而对曹氏政权的特性及其对敦煌历史的贡献 ,给予了比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论荀或     
孟祥才 《史学月刊》2001,20(1):47-52
苟或在辅佐曹操统一、治理北中国的军事、政治斗争中立下了首功,使曹操成为北方最大的实力派。然而,当曹操显露出篡政的意图时,苟或则义无反顾地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自杀的悲剧。苟或的人生悲剧,是他自己的人生定位与曹操政治行为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喜好藏书,精通版本、校勘、目录之学,曾刊刻《全唐诗》、《楝亭十二种》、《曹楝亭五种》等古典文献,提出“藏书不如刻书”的进步古书流通理论,而《楝亭书目》则体现了曹寅在目录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曹操墓出土牌铭"魏武王常所用"兵器,分别为戟、矛、刀、椎四种,由导从及长短兵器,形成一套最简单的组合,执行"警跸侍卫如常仪"的基本功能,属于天子仪卫。例如"交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曹操生前获得享用天子仪卫的资格。这套仪具既体现了曹操的薄葬主张,同时也是墓主身份地位和墓葬等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在河南安阳县出土了一块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墓志。作者对墓主鲁潜的身世进行了考释,并据志文对魏武帝陵的方位加以推测。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其墓葬形制、规格明确。通过与其墓葬形制、规格相近的东汉晚期河北定县北陵头M32、徐州土山东汉墓、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和三国时代偃师杏园M36和M34、安徽马鞍山朱然及其家族墓、马鞍山宋山东吴墓、南京上坊孙吴墓等对比研究,西高穴二号墓应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高等级墓葬。西高穴二号墓出土遗物研究,又进一步推定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通过对西高穴二号墓发现的刻铭石牌文字内容和字体时代、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男性人头骨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西门豹祠遗址和邺城遗址与西高穴二号墓相对分布位置、出土"鲁潜墓志"与西高穴二号墓地望关系、西高穴二号墓的地势和"不树不封"现象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位置关系等六方面,论证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就是曹操,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操高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