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2000年来人类活动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清代中叶是近两千年来我国西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键阶段 ,人口迅猛增加和大规模土地开发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估算 ,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原始状况 30 %左右 ,下降为目前的 8.6 8%。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主要是疏林灌丛草原 ,秦汉时代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是可能的。清代后期 ,子午岭、黄龙山及陇东一些较边远山区森林已遭破坏 ,森林覆盖率下降到目前的 5 .5 %。西南地区森林植被演变的历史过程表明 ,清代以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还只是局部性的。之后 ,大规模移民的过度农业垦殖、盐业开发和官方的皇木采办等活动极大破坏了原本保持完好的天然森林。清代中期西北干旱区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4 0 % ,使河流大量水量消耗在支流和上、中游地区 ,造成下游水量剧减或断流是晚近湖泊萎缩干涸乃至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21世纪加快中国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本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实施三年多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三大标志性重大工程进展顺利,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这些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西部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东西部差距拉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亟需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东西部的协调发展作为未来十五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条重要方针,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发展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这对西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西部民族地区,更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和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资源开发进程,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一、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步伐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关键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西北九个省、…  相似文献   

4.
黄晓宏 《丝绸之路》2012,(4):100-102
发展博物馆是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量。加大西部地区博物馆发展建设,使其在西部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西部大开发发展博物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与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毅 《攀登》2004,23(5):63-68
发展民族化是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在民族化建设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充分认识民族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民族化优势.切实加强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科技事业、化事业、教育事业,加大民族化资源开发,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尽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期(公元1726—1855年)滇东北的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地区在清代中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铜业开发的主要地区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清代中期云南铜业生产中存在的官铜价格和生产成本间矛盾的考察 ,对当时云南的铜产量提出了新的看法 ,并研究了不同时期滇东北地区的铜产量。在此基础上 ,具体分析了铜业生产对滇东北环境的影响 ,认为在这 130年间 ,铜业生产直接导致了该地的森林覆盖率下降 2 0个百分点 ,铜业开发还带动了山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 ,使滇东北从人口稀少的欠开发地区 ,成为云南人口密集、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也成为长江上游输沙量的主要来源地区。  相似文献   

7.
《旅游》1999,(4)
秦岭主峰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1991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陕西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太白山北麓。公园面积2949公顷,森林覆盖率94.3%。这里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生动画卷,是我国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旅游区,被誉为我国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太白森林公园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类型,主要特点:一是森林景观独具…  相似文献   

8.
夏帅锋 《风景名胜》2021,(4):0315-0315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自然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导致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下降。为了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必要通过在林地地区恢复树木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从而以加强林业项目的建设来改善气候。本文深入探讨了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有效的林业造林管理方法,以优化森林的生态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9.
韩小红  李秀东 《攀登》2008,27(4):216-218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深入开发西部民族文献资源,可以为这里的少数民族提供更好的发掘民族文化精髓以及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条件,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文献资源支撑,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本文立足西部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思路及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永和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靠石楼县,东邻隰县,南部为大宁县,西部为滔滔南流的黄河干流,与陕西省北部的延川县隔河相望,隶属于临汾市管辖。全县均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境内梁峁沟壑,纵横交错,大多数地区的山梁坡度很大,地面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  相似文献   

11.
《考古与文物》2004,(2):76-76
为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高考古研究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民族文化服务.按照国家文物局提倡的积极开展区域合作考古、增强课题意识的要求.由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倡议.2003年12月26-27日在兰州召开了西部地区跨省区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族》2009,(2):I0003-I0003
互助土族自治县林业用地面积316.7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1.6%,其中有林地面积达9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2%;森林蓄积量600.42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现已定名的有木本植物160余种,草本植物780余种,野生动物190余种。  相似文献   

13.
杜萱 《攀登》2000,19(6):65-68
本文着重论证了在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中.必须正确掌握开发自然资源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次西部开发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中国对西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 ,第一次是以 1 56项建设项目为核心对西部地区的建设 ,第二次是“三五”时期以“三线”建设为核心而进行的开发。世纪之交 ,党中央又一次作出了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西部地区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的开发。我国前两次西部开发通过强有力的国家计划 ,集中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布局中国工业 ,使西部地区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这两次开发虽然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 ,有效地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 ,但由于它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进行的 ,在投融资、理财、调动各方积极性等诸方面均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 ,第三次西部开发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在这方面 ,我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系综合性文化刊物。它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历史文化、展示现代丝绸之路发展风采为主旨 ,以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为质量要求 ,努力在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中国与外国、专家与群众之间铺路架桥。 1994年和 199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甘肃省一级期刊。为迎接西部大开发 ,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建设 ,从2 0 0 1年元月起 ,《丝绸之路》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改刊以后 ,在内容上将加大旅游分量 ,进一步突出表现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强化西部风情和多民族色彩 ;在表现形式上将向通俗化靠拢 ,力求高雅清新、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雅俗…  相似文献   

16.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说:“现在我们已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我们必须抓紧研究、部署和尽快启动西部地区的大开发这个世纪工程,要拿出过去开办经济特区那样的气魄来搞”,“这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将是世界开发史上一个空前的壮举”。中共贵州省委紧紧抓住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转向西部地区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动员全省各族人民展开“西部大开发,贵州怎么干”的大讨论,省政协领导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积极为西部大开发建言献策。本刊首发驻港澳省政协委员的诤言,并将陆续刊载有关这方面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陈芝 《风景名胜》2021,(4):0272-0272
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但由于社会需求旺盛,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这两个方面在实行过程中,需要两者相辅相成,同步进行。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严重阻碍社会发展。从森林经营分类和森林培育入手,找出工作的重点,减少不利因素,为森林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逐渐落实.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无可质疑的,它必将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也将极大地改善西部各民族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无可回避的是.巨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又必将严重威胁着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因此,如何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保护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具有文化意识的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廉  魏向前 《攀登》2014,(1):138-145
随着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快速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将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赶超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多维视角对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理论检视,并全面阐述了当前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诸多困境,最后指出西部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为了建设巩固的大后方,改变西部文化落后状况,张道藩大力倡导西部文化开发。他重视新式教育的推广,关注青年的培养,重视文物保护和开发,注重观念的更新,给落后的西部地区带来了新文化、新知识、新现念,开启了西部新文化的风气。他还努力从事于文化开发实践。他的西部文化开发思想和实践,为西部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