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寻秦昭王长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党社  田静 《文博》2004,(6):34-38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修了一条“万里长城“,也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条长城让秦始皇北了不少骂名.其实,在秦始皇修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之前战国时代的秦国已经有了三次修长城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在“替曹操翻案”一文中提出:“我们今天要从新的观点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替曹操翻案;而且还须得替一切受了委曲的历史人物,如殷纣王,如秦始皇,翻案”。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最受委曲的封建人物之一,几千年来,他被称为“暴君”,在这个称号之下,抹煞了他对历史所起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公正的,因此,替秦始皇“翻案”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我看秦始皇长时期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与“孟姜女哭长城”及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两个故事,确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除此以外,人们对于  相似文献   

3.
在淄河地区,流传有许多有关孟姜女故事的歌谣小调,如《十哭长城》、《送寒衣》、《哭情郎》、《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等。孟姜女的人物性格,在这些小调中得到了充分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幼年时听母辈讲孟姜女的故事,都说秦始皇筑长城死了很多人。1951年,在初中一年级的历史课堂上知道了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全长万余里。在历史课本的脚注里,分明写着“临洮即今甘肃岷县”。作为岷县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为家乡的历史地位而感自豪!至于这条...  相似文献   

5.
据清·乾隆《博山县劫载:“长城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迤逦岳阳以东,逾淄水……”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有载,孟姜女哭夫而“城为之崩”,后“赴淄水而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淄河与齐长城恰在城子村一带交汇,由此推测,本地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大约与这一地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
银鱼(汉族)     
据说,古时候鱼的种类并没有这么多。银鱼、带鱼和海蜇头是后来才有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里有个传说: 当年,秦始皇为了造万里长城,死了许多人哪。有个名叫万杞良的读书人,就是被他活活埋在长城底下的。万杞良的妻子孟姜女千里寻夫,苦哇!有一段歌谣唱道:  相似文献   

7.
孟姜女传说和其他三大民间传说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孟姜女传说似乎更注重哼唱,如山东乡间常见的“送寒衣”、“哭长城”等等曲调。这些小调,在农村妇女中广为流传,并随着地域和方言的不同而被不断地改造和创造着。这些小调其实就是乡间妇女借助孟姜女的故事所掩饰的个人悲情和郁闷的音乐表现,  相似文献   

8.
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把所有具备“为死去的丈夫而哭倒长城”这一“标志性事件”的孟姜女故事称作“孟姜女同题故事”。对同题故事的所有母题进行合并同类项,我们就可以归纳出9个故事“节点”。故事的节点网络构成了一个自足的逻辑体系,某个节点被篡改后,必然会发生连锁反应,可能引起故事逻辑结构的全盘崩溃,或者导致原有故事主题的全面消解,因此,节点就成了同题故事中最稳定的因素。而只要故事家不篡改故事的节点,任何相容母题的进入,都不会影响到同题故事逻辑结构的变化。无论是在节点之上,还是节点之间,都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让故事家们充分地驰骋自己的文学想象,随人所愿地增添新的故事母题。要之,在故事的传承与变异过程中,传承的稳定依赖于节点的稳定,变异的随意是指节点之外的随意。  相似文献   

9.
经过精心酝酿和细致准备,“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淄川隆重举行。大家在淄河这块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气息浓厚的热土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将孟姜女故事原型和演变、孟姜女故事民俗语境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与会同仁的同时,也为淄河镇孟姜女传说故事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积极出谋划策,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纲常不仅影响着古代朝鲜半岛社会文化发展,而且受到历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与推崇。古代朝鲜的儒家思想和儒学教育大都是借助引进中国优秀儒家典籍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创新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朝鲜古代典籍《三纲行实》《女四书》《女范》《女小学》中都有关于孟姜女故事的记载,对于孟姜女故事在朝鲜半岛的流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孟姜女故事的文人叙事和民间讲述不同的是,典籍作为朝鲜古代社会的官方话语,其孟姜女故事书写的出发点侧重于展示烈女精神,弘扬忠贞坚韧的完美女性形象,同时,亦有训诫、规范之意。  相似文献   

11.
秦皇、汉武,并称于世。汉武帝作为一位“将将善术”的军事统帅,已经刊入军事史册。而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至今很少有人论及,但是人们悉知,秦始皇统治期间所进行的战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已著下不可磨灭的篇章,时人和后人都一致称颂:“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海内为一”,“自上占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功齐三代”。这个时期的战争,无论是“并吞战国”,还是“南取百越”、北“却匈奴”,秦始皇始终  相似文献   

12.
《赵正书》记载了秦始皇"柏人而病",可能是在今山东、河北交界一代,秦始皇身体出现不适.秦始皇"恶言死"以至于大臣也无法谈论,导致只能他自己主动提及.李斯言"不仁者",表达自己会为秦始皇献出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的心意.《赵正书》简文中的"恐大臣之有谋"有指示蒙毅的可能.荆轲刺秦之事,《赵正书》认为燕王喜对派遣刺客之举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孟姜女传说在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中悲情色彩尤其浓烈。一个女子可以走出闺阁千里寻夫,当得知夫君亡故后,悲愤而涕,让泪水和愤怒哭倒了长城,这样的传奇不可谓不惊心不撼人。人类的艺术想象力从来不缺少艺术的夸张,但让人的情感滔滔如洪水般涌泻,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韩伟 《文博》2009,(2):18-19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多数认为是在汉明帝时,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禁不得祠"的记载,"不得"当为佛陀之音译,佛祠者即佛寺。始皇下令禁止,足见佛教在当时社会的普及。因此,我们应把佛教传入的时间修正为秦始皇时代。考古资料也证明,秦咸阳、汉长安地区与印、欧存在"先丝路"的交往,使佛教在秦始皇时代传入中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吴若峰 《旅游》2008,(2):18-23
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偏僻的山村农家族群中,以戏曲版本,家族祭祀方式,沿承传唱了五百余年。这出发现于江西广昌甘竹镇的族传祭祀戏《孟姜女送寒衣》,被国内戏剧研究家称之为活的戏曲文物。每到春节,它便吸引来众多的好奇者前往乡村观摩。  相似文献   

16.
黄恽 《文史精华》2003,(7):35-40
纪庸是一位不出名的作家,教授,一个“一般右派”。他的一生明污点,也有成就,有令人尊敬的真挚诚实。然而在那没有自尊、没有敬重的极左年代,他沉湖自尽,“从容就死”了。直接起因却是他在元旦晚会上讲的一个笑话而招来当场批判,想来是何等荒唐、尴尬和沉重。《应当一忆的纪庸之死》向读者讲述了这个或许应该记住的普通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多数认为是在汉明帝时,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禁不得祠"的记载, "不得"当为佛陀之音译,佛祠者即佛寺.始皇下令禁止,足见佛教在当时社会的普及.因此,我们应把佛教传入的时间修正为秦始皇时代.考古资料也证明,秦成阳、汉长安地区与印、欧存在"先丝路"的交往,使佛教在秦始皇时代传入中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一从尧舜禅让讲起古代流传下来的尧舜禅让的故事,在历史上从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肯定,有人否定。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他曾提出以下看法: 世俗之为说者日:“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荀子是根据他对现实社会的分析,认为天子“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力,故不会出现禅  相似文献   

19.
山东淄河镇孟姜女故事文本的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齐文化发祥地的淄博不仅承载了两千余年的齐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孟姜女故事的重要传承地,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与孟姜女故事相关的民间风物,本地的故事文本呈现出较强的现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秦始皇作为一位伟大的帝王统一了六国,首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突出位置,他的形象自然也是史家和画家们关注的对象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有关方面委托艺术家创作秦始皇画像以来,身穿冕服、气宇轩昂的始皇帝形象,~((1))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影响了几代十多亿国人,令人印象深刻。在新修订的教科书中,再一次认可了这种冕服穿着的秦始皇形象。但是,包括学界在内的多数人至今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秦始皇这种冕礼服画像的穿着或许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