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农业大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极大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了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正确对待资本等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最光彩夺目的篇章,系统总结其成就和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前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这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根据自身的实践历程所作出的科学总结。而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强化制度建设、只有从制度上来健全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才能有效地保障民主集中制的顺利贯彻执行,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一、强化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与现…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这意味着,这种所有制结构不只是一般的方针政策,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安排。这是科学总结建国50年来尤其是近20年所有制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晶。50年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一个由多元到一元又到多元的否定之否定的变化过程。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和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国家。经济命脉和主要生产资料掌握在外国资本、封建地主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专门研究审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从坚定制度自信和推进制度创新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一次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汇聚整体的显著优势,系统阐述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层次清晰、全面系统的科学制度体系,明确提出了推进我国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战略途径和重大举措。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A,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为成功实现“中国之治”提供了深厚的制度基础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5,(2)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思想,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而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挥其优越性,要改革完善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在于兴利除弊和推动发展,建设步骤在于战略规划和谨慎探索,建设目标在于配套发展和形成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泽元 《攀登》2008,27(1):19-2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才是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公平观,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与阐释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对制度优势的阐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生产力标准衡量制度优劣,并在实践中对制度优势进行了概括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制度优势系统化的阐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纵向分析、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维度阐释制度优势.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邹谨  杨柳 《攀登》2014,33(4)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是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体现在: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照搬别国制度,坚持推进改革,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刍议温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道路。民族自治地方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相似文献   

10.
开哇 《攀登》1996,(Z1)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之经验教训,明察全球发展之趋势,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的经济发展思想。深入研究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可以将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特别是经济发展思想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来科学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观在邓小平特色理论中的主导性 发展,这是《邓小平文选》中讲得最多、最为强调的。可以说,它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当然,任何一个科学的、精辟的论断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虽然是在1995年提出的,但他对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却由来已久。他在对中国40多年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在与同时代其它国家的横向比较中,对发展生产力始终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在分析世界局势时,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并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50年来,新中国能够取得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正像其他同志已经指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起到的领导核心地位,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等等。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只以经济建设为范围。从50年经济建设历程看,大致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20年两个阶段。70年代末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76年底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步入了正常的建设进程,而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除了这个…  相似文献   

12.
当全世界都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刮目相看,朋友庆贺,敌人切齿,所有人都惊异于中国何以在短短几十年里完成了西方几个世纪才完成的经济发展伟业时,我们真正感到了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50年前那个贫弱破败的国家,如今繁荣昌盛而且强大。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探讨: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我们清楚地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新中国在50年前选择了社会主义,在50年风雨历程的每个时期都坚定不移地坚持了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使我国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其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历史留给新生的中华人…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平 《炎黄春秋》2007,(4):12-13
我们在研究法律制度建设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社会主义问题。关于探讨社会主义问题,我将它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前提”、“一个核心”和我理解社会主义应该包括的“三个层面”。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才能明确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在总结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经验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则依据十二条原则,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做了全面论述,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其中在政治方面,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全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A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些论断是完全合乎实际的,也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札记     
一认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清楚地认识到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地处理这一根本矛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可以说,也是认真地总结了我新中国几十年来建设的经验后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是新千年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它明确提出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宏伟而艰巨的任务。十六大的这个主题,既是党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回顾中国"十年动乱"的历史,科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既能对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进深化全面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又能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对人民负责任的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才能保证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思想。这是党总结55年执政历史经验后得出的一个必然结论,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更是新形势下确保党更好地执政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三大执政”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必须把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理解。科学执政科学执政,就是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20.
白凤玲 《攀登》2000,19(6):10-13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向21世纪,坚持和完善这种政党制度,对于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