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边疆社会的习俗互化——以海南女性生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族群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奠定了边疆社会的基本形态。秦汉以后,大陆移民就不断进入海南,他们在与其他族群共同开发海南的过程中也渐渐互化了习俗,女性在社会经济、婚姻家庭、衣着服饰等领域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汉黎风俗互化起了积极作用,在明清时期最终促成具有海南地方特色习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饰发展的进程大体分为先秦、汉魏、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这样几个阶段,隋唐服饰是这几个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段。从历史延续方面来看,隋唐服饰带有承前启后的特征;从社会风气来看,隋唐服饰带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从社会发展来看,隋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为服饰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安徽与海南岛地区关系颇为密切。从地理位置上讲,安徽并不毗邻海南,它与海南间的直线距离比从云、贵两省东南境抵海南的距离还要远。但是皖籍人士在海南的活动却颇活跃,在海南留下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史迹。  相似文献   

4.
张瑾 《客家研究辑刊》2005,(2):52-57,59
客家民系是在客家先民的迁徙运动中形成的。客家迁徙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因王权变更、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引发的北方汉民南移运动。在逃亡与迁徙的路上,客家人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尤其是他们的忧患意识、生存智慧、健康心态以及奉献精神,使他们在逆境中不断创造出辉煌的奇迹。客家人以一个宽容的族群形象为我们树立了人类群体迁徙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国家是我国海外移民的主要聚集地,闽南人移居东南亚,始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闽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在海外贸易过程中,闽南人也不断向东南亚迁徙,这是个人员迁徙的过程,也是闽南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苗族形成与漫长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族群迁徙,出于种种原因,苗族人被迫离开原居住地,不断寻找新的定居点。一直到明清两代,才基本形成今日的分布格局。相同的迁徙经历让各地苗族群众都意识到牢记民族根源的重要性,他们不约而同地运用古歌、芦笙舞曲、服饰、节日、习俗等方式,对全体成员传承族群来源,形成一种特有的大众史学现象,并由此铸造成勤劳、淳朴、坚忍不拔、敢于反抗、向往自由、热爱祖国的苗族精神。苗族传统文化积淀厚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文化延续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历史传承来实现。传承主体为所有民族成…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迁徙的角度看,历史上有许多族群都经历了从西伯利亚森林出发向南,走过呼伦贝尔草原、翻越大兴安岭,最终融入中原的过程。这条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冰雪天路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南靖县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明清时期.南靖县有50多个姓氏族群迁徙到台湾。现在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南靖籍的有100多万人。靖台两地“语同音,歌同调,俗同风。食同好,文同源,祖同宗”,文化习俗一脉相承。本文主要从地名的角度.窥探南靖与台湾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论明清商人商业观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 ,商人备受摧抑 ,逐渐产生了人格的自卑。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健康人格逐步形成。他们把从事商业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 ,认为士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历史的阴影尚未从明清商人的心理完全褪去 ,旧的观念仍在左右着他们。明清商人的商业观呈现出二元的特点。这是由明清时代的矛盾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正>白瓷是中国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类,也是重要的物质文明。历史上,隋唐时期的邢窑白瓷、宋金时期的定窑白瓷、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白瓷,在其盛产的时代就远销海外。一千多年来,白瓷在中华民族的对外交流中不断发挥着传媒介质的作用,对建立良好的中外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耿超 《南方文物》2011,(1):196-199
瓷器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着历史的希望,体现了古人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东汉末年瓷器在浙江的正式烧成,魏晋时期青瓷的"一枝独秀",隋唐时期的"青白争锋",宋瓷的"百花齐放",元朝青花瓷的烧成,瓷器发展到明清之际尤其清代已至善至美,"瓷至清朝,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模仿宋明诸器竟能青胜于蓝……"①。经过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主要包括异姓兄弟和异姓父子两大类。它的发展,从宏观方面来看,与王朝嬗替中传统社会组织的稳定与解体互相联系;而从微观运行来看,又与虚拟血缘关系在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方面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以及较低的社会成本密切相关。正因为此,虚拟血缘关系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成为宗族社会与王朝政权控制力下降或解体时,社会边缘族群及下层社会组成新的社会集团时的重要选择。在宋代以后,虚拟血缘关系中的异姓兄弟,由于对王朝的稳定构成巨大的挑战,受到历代王朝日益严厉的压制以至禁止,但因其组成新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较低社会组织成本和高效率,却在明清时代成为民间秘密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3.
汉唐时期中亚粟特人向东方的移民运动,有两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即商业移民与部落迁徙。这一特点,在敦煌与吐鲁番地区定居的粟特人中有比较鲜明的反映。从总体来看,在隋唐以前,这两个地区著籍粟特人的来源以商业移民为主,而在此之后,则主要以部落迁徙为主。  相似文献   

14.
戍边屯田等政治措施对海南岛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竑  贾莲莲 《人文地理》2006,21(5):55-60
海南岛文化的发展除了受海岛独特区域地理环境、行政建置变更、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外,也多因国家政治措施的变更而产生不同影响。历代王朝戍边屯田等政策的实施,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和开发方略,在漫长农耕文化时期,通过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原文化(如农田水利技术、建筑技艺等)在海南岛的传播和扩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海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产生启迪和推动意义。文章探讨了历史时期戍边屯田及现代农垦等政治措施对海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对海南岛屿型区域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寻求历史期开发政策措施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因政治、动乱、局部人口相对过量等原因,以强制手段或自发方式,Ⅲ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目的,宁化与外部地区族群互相迁徙、融合,少数族群不断发生变化,先后居住在宁化境内的少数族群有闽族人、闽越族人、闽越族后裔山都人、畲族人。未外迁的少数族群大部分被后来迁入的中原汉人同化,形成客家民系,即汉族七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人。在未形成客家民系之前,少数族群属于客家先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探讨,是从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所作的历史研究.从其内部分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北京城市在空间上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且在不断变化,而这些特点和变化又分别体现在该时期北京的商业空间、居住空间和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空间等方面,由此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和全面地了解明清北京城市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这个具有世界声誉的狭长蜿蜒的走廊,曾经迎来送往了多少不同文化、族群、地域、国籍和民族的“主人”和“客人”。历史的沧桑变化,文化的兴衰更替,族群的迁徙流动,地域交通的辖制脉动,社会记忆的清晰模糊,这一切都要从祖先们留给我们的“遗产”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去体会和想象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交流过程中,辽宁地区因特殊的地缘、历史、政治等因素,与日本的交往也较为特殊和密切。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上古至隋唐时期的辽宁地区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历史,希望通过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进一步解读,推动辽宁与日本在文化、社会、经贸上的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历史文化是海南岛命脉的话,那么遍布海南岛的文化遗产就是命脉上的灵魂。只有充分发挥出海南历史文化深蕴,才有可能建设海南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20.
黎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海南岛。海南岛地形中高西低,中部山区聚居黎族,后随着内地人迁徙,黎族渐被汉化。清代是海南修志热潮期,清代方志保留了海南的大部分史料是研究海南的宝贵资料,志中对清代海南黎乱及清政府的治黎政策有诸多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