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红 《满族研究》2022,(3):100-105
本文对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汉文创作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在清代蒙古族文学汉文文献整理、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研究三个方面。成果虽丰,但从总体来看,笔者认为还可在对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的游记文学、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的文论及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的文学接受等方面作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汉文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国文化于意识相互交流的产物,美国华裔文学中对中华文化的不同层面表述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市场,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华文化与思想的传播。本研究以美国华裔文学为中心,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仁爱思想进行了分析,在简述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国华裔文学中出现的博爱和孝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希望在深层次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的前提下,更好地认知仁爱思想,进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地发扬。  相似文献   

3.
石曼婷 《神州》2013,(14):14-14
互联网络为少数民族文学拓展了新的生存空间,但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①的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诸领域中一个尚待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专家和学者一方面侧重对网络与民族文化传播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综合性介绍、总结和展望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研究者也还未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历来聚讼不断,经久不衰。唐代关于二者关系的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唐和晚唐出现了代表性的力作,但是初唐并无此方面的系统论述,只是各个时期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而已,而这些成果往往把政治当作文学的背景或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嫁接,二者的关系趋于表面化、肤浅化和机械化。本文力图厘清近三十年初唐政治与文学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一种文学现象追踪其生存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其正反经验,是历时性研究,也叫作历史性研究,对敦煌文学的研究也不例外.从4~14世纪,敦煌文学一直持续了千年之久,敦煌文学研究既包括敦煌俗文学研究,也包括敦煌雅文学研究.以此,敦煌文学的历时性研究就有了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6.
末世文学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风貌景状、文人群体的心理状态和文学创作倾向,以及在此历史背景下文学自身的演进历程。萧纲作为南朝末期末世文学创作的典型,其“文章放荡”论展现了末世文学的先锋性与建设性,温庭筠花间词中的闺阁情爱作品创作受宫体诗影响,体现了末世文学的多元美学意义,进一步促进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的转变与女性审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俄国形式主义于20世纪初盛行一时,形式主义者们将研究的视角从外部转向文本自身,指出文学研究的主题是文学性,充分肯定了文学作品的自主性。他们强调文本的形式因素,认为文本的内部形式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亦体现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内转"倾向。  相似文献   

8.
黄牡丹状元与黎遂球,在岭南文学史上,已经成了一组不可分割,相互注解的词语,更重要的,是这一名衔和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坛佳话,不仅成为岭南文学史上大书特书的一笔,更演化为岭南文学史上的经典。清代学海堂的文学教学大量地利用了岭南的文化资源,对于岭南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学典故、文学主题有着承继和总结的集大成作用,通过课题的命定、学子的答卷,不断强化、推进,进一步确立了这些文学史符号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变文的整理、校勘、汇辑以及对变文这一文学类别的讨论和认识上,研究界争议颇多。本文试对以上所提方面作以梳理,以待后来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学是20世纪日本文坛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态,因此日本学界对其理论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论争不断。本文从其中的一个问题即产生的源流出发,在梳理日本大众文学源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大众文学与日本的“近代”、“文学”等概念确立的内在关联。日本近代社会促成了大众文学的发生,而大众文学也起到了塑造日本国民精神与素质的重要作用;日本文学的近代性孕育于大众文学,而大众文学也承载了日本近代文学独特的生命力。至少在源流上,在日本是不存在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之分的,二者的对峙图式只是其发生的一种建构而已。  相似文献   

11.
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界定、民俗和宗教等概念辨析来确证民族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地位,从而建构起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全方位的客观的批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文学文体与文化的研究,既从文化学角度关注清代文学,已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清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一书从文化视域入手探讨了清代文学中的重要命题,解决了清代文学中一些研究不够深入或容易忽视的问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大致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多样;二是注重群体探究,侧重心态考辨;三是材料征引繁复,论述严谨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中晚唐著名诗人张祜,诗歌创作出元白之外,独辟蹊径,于宫怨、题咏名寺等题材多有佳制。然张祜一生以布衣身,后世记载较少。张祜生前寂寞,身后萧瑟,一生进退不详。根据前人研究与目前所见有关材料,对张祜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文学交游、诗歌成就、生卒行迹等方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高润东 《神州》2014,(18):210-210
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学媒介的变革命,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网络文学及手机文学等跨媒介文学的出现,使文学的存在方式、构成方式和运作方式都发了深刻变革,使传统意义的文学边缘化。本文探讨了跨媒介文学的概念及发展,研究跨媒介文学及理论对促进文学的生产和繁荣,推进文学传播多元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凯 《神州》2012,(3):25-26
军旅文学既是现当代文学中一大重要分支,优势部队对官兵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军旅文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之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的军旅作家并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对于人民群众认识军队生活,部队官兵接受积极有盏的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小说领域发生了更加急剧的变化。其中一个值得人们注目的现象,那就是“散文化”与“诗化”小说的兴起,打破了小说的艺术规范。人们的阅读心理久已习惯的情节模式、故事特征、人物性格,被散文的情致、诗的意蕴所冲决。对此,许多批评家已从风格学、语言学、叙述学等角度,做了大量的阐释与评述。我们承认对这种文学现象研究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发现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时代和现实生活的日新月异,所引起的作家文学观念更新和演变的结果,它预示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学的早期研究中,"智慧文学"这个术语被学者们广泛使用,很少有人提出质疑,直到英国学者兰伯特《巴比伦智慧文学》的出版,情况才有了转变。一些学者开始采用"说教文学"以取代"智慧文学"的使用;另有一些学者则完全放弃使用类似的术语,把考察作品的智慧主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笔者认为,无论"智慧文学"还是"说教文学"都不是一种文类,完全放弃使用"智慧文学"术语是不可取的。古代两河流域智慧文学研究大致经历了文献整理出版、分类归纳和多元化研究等3个阶段;国内学术界对古代两河流域智慧文学尚缺乏系统研究,即使在一些著述中有所提及,也多为介绍性文字。  相似文献   

18.
杜永仁 《丝绸之路》2013,(4):110-111
文学研究历来为专家学者所关注,至于对乐府文学文献的研究,在目前则比较薄弱。本文介绍了《乐府文学文献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对其学术价值及纰漏进行了述评,充分肯定了该著作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梳理了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概况,并对佛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文学受到佛教影响后在主题、题材以及文学观念上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扎实的回鹘文文献为基础,全面探讨和研究了印度民间文学与回鹘民间文学的关系、印度宗教文化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拓展了维吾尔文学的研究领域,填补了维吾尔文学史中佛教文学的空白,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回鹘佛教文学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