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养一怀恬静     
耿艳菊 《旅游》2015,(2):156
恬静,在字典上的本义是放下一切事情,安心地感受滋味的甜美,与静站在一起,浑然天成,让人心豁地柔软适宜起来。古书上也说,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曾国藩家训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简单的几个字: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据说,曾国藩年轻时是一个举止轻浮、作风浮夸的浪荡公子哥。他的父亲告诫他要节劳节食节欲。接到父亲的“三节”后,他痛下决心,立誓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他首先拜了两位老师:唐鉴和倭仁。倭仁教他写日记,直面自己的缺点错误,反省自己,改正自  相似文献   

2.
倭仁(1804—1871),字良峰,号良斋,蒙古正红旗人,道光九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溢号文端。侯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在道成同上林社会中颇具影响,曾国藩称他为“当世仪型,群流归仰。”倭仁在世时,他的著述便以手钞本的形式在全林社会中广为流传;倭厂去世后,(侯文端公遗书)很快刊行于世。(遗书)版本多种,今据所见略加考述。一、光绪元年六岁涂氏求我斋刊本涂氏即涂宗斯(1812—1894),号朗轩,安徽六安人,举人出身,买官至猢广总督,早年从倭仁问学,向心理学,后以刻书著称。①徐氏所刻(倭文端公遗书),线装一函四册…  相似文献   

3.
黎庶昌在曾国藩大营作幕府数年,曾国藩评之为“外甚朴讷,内有抗心古哲、补救时艰之志”。曾是洋务派领袖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相似文献   

4.
理学家倭仁与咸同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倭仁(1804—1871年),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他自道光九年(1829年)中进士步入仕途,至同治十年(1871年)病逝,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活动达40余年。尤其在晚年充任同治皇帝师傅,官至工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土,深为清廷倚重。倭仁品行端谨,终生笃守程朱理学并力倡之,清人匡辅之称其“道咸之间,从宋儒之学,身体力行者,必推公为首选。”①对于倭仁这样一个晚清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状,迄今为止,史学界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从倭仁与咸同政局方面的一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不当…  相似文献   

5.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和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在晚清的学界与政界都有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有关倭仁的史实讹误之处甚多,甚至以讹传讹。本文拟就所见略作两点考证。一、同文馆之争中的倭仁与慈禧关于1867—1868年的同文馆之争,有人认为是慈禧支持倭仁反对奕?..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对洋务派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洋务思想和洋务派是梁启超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梁氏认为 ,洋务派也讲变法 ,也谈西学 ,但成效甚微 ,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变法不知“本原”;并指出 ,洋务派的病根在于“不以民为重 ,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从而击中了洋务派的要害 ,从政治上划清了维新派与洋务派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以来,史学界在重评洋务派的时候,有的同志认为,洋务派是一个十分庞杂的集团,其中有的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自尊心,是真正的爱国者;有的人则一味崇洋媚外,卖身投靠,是可耻的卖国贼,前者的代表是左宗棠,后者的代表则是曾国藩、李鸿章。笔者认为:对洋务派的这种简单划分,是欠妥当的,本文试以曾国藩的洋务思想为例,作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00,(5)
勇于并善于学习各民族、各种文化的长处鸦片战争,“洋鬼子”打上门来,中国人惨败。面对现实,一部分中国人主张向“洋鬼子”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但是,也有另一部分中国人,他们觉得,中国传统的儒学意识形态体系简直好得不得了,治国平天下之道尽在其中,“洋鬼子”的一切都学不得,也无须学。本期介绍的大学士倭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倭仁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历史经验告诉中国人,必须以无比宽阔的胸怀,勇于并善于学习世界各民族、各种文化的长处。  相似文献   

9.
黎庶昌上皇帝书,受到朝廷重视,降旨交曾国藩对黎庶昌“考核”,以便今后重用。在曾国藩幕府,黎庶昌直接得到曾国藩教诲。从《曾国藩全集》中,记录与黎庶昌有关的日记及来往书信,可看出曾国藩对黎庶昌的培养。在曾国藩的关怀提携下,黎庶昌成熟地步入仕途。  相似文献   

10.
倭仁(1804—1871),字艮峰,乌齐格里氏,蒙古正红旗人,河南开封驻防,道光九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吴廷栋(1793—1873),字彦甫,号竹如,安徽霍山人,道光五年拔贡,累官至刑部侍郎。倭仁与吴廷栋都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和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与...  相似文献   

11.
“倭”是古代汉人对广义的日本人或政治势力的总称,但就其音、义的认识在中日两国之间长期存在争议,近世一些日本人认为“倭”字含有贬义.本文以中日两国古代文献和史籍对“倭”字的记述和使用情况为例,从“倭”的古代读音和字义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自称词等方面,对“倭”字进行再分析,认为“倭”字是音注字,没有特别的含义,也是当时和后来的日本人在接受这个音注字后普遍乐意使用的一个自称词,类似于今人所说的国号.对“倭”字义的曲解和排斥,乃是江户时代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一部分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高金辰 《神州》2020,(6):200-200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人尊呼“张香帅”。直隶南皮人。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政治方面,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一批新式学堂。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13.
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南倭北虏”是明朝的两大边患。“南倭”是指长期侵扰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北虏”是指与明中央政府敌对的北方蒙古族。“两患”的性质全然不同,但都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内政外交。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南倭”与“北虏”之祸相继解除,都要归功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政府没有自己的海军。它的所谓“海防水师”,仅作为陆军的附属,“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水师开始成为独立军种,以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在湖南创办的湘军水师为雏形。因此,研究湘军水师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对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客观地评价洋务派及以办海军为重要内容的“求强”活动,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倭人,王沈《魏书》与《后汉书·鲜卑传》都有记载.《后汉书·鲜卑传》;鲜卑“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留,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渔以助粮食。”王沈《魏书》同,但称“汗人”。马长寿先生认为,倭人即今日之“倭奴”,古代东海岸当有此族。从东汉东北民族分布看,倭人是否指今日之“倭  相似文献   

16.
青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20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生于湖南,长于湖南,自然受到了曾国藩思想的熏陶,他甚至还主动地从曾国藩那里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17.
“水锡”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水锡”的文献记载,对“水锡”一词所代表的物质作了详细考辨,指出“水锡”不是“倭铅”而是锡,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京中名水锡”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并就宋氏之说的缘由,提出了一种商榷性的意见。 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钱”篇,在“倭铅”名下有脚注“京中名水锡”,这似乎在倭铅(金属锌)与水锡之间划了等号。因此,直至今日,科技史界普遍都将水锡一词当作倭铅(锌)的别名。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魏书·倭人传》“住七八十年”解──“倭国乱”之年代考述李纯蛟据陈寿《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倭人》记载,当中国汉朝时,在今日本列岛上有分立的“百余国”。到了公元2世纪,其中的倭国发生内乱,从而开始了女王统治的时代。关于日本古史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9.
何炜 《湖南文史》2013,(7):22-23
张之洞(1837—1909),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一度是清流派健将。1903年,他回到湖广,重新担任总督。在风风火火筹办新军的同时,张之洞开始了一系列订造军舰的活动,意图发展出属于自己权力之下的“湖北舰队”。由于张之洞在湖广任职多年,主管财政、人事的大员多数是他的幕僚,所以在这一系列的购舰活动中,张之洞打起了借机贪污的算盘。精明的张之洞并不知道,这次贪财,却成了夺取他性命的催命符。因为对于张之洞这种另起炉灶的建军做法,清政府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却在筹备着统一海军事权事宜。  相似文献   

20.
倭患是明代最大的外患。处于东南沿海的潮州,倭患相当严重,抗寇斗争也非常激烈。《潮州志·大事志》中记载明代潮州盗寇倭祸及官军平寇御倭事100多宗。潮州海盗首领与外来倭寇相依倚,纵横闽广沿海。肆行劫略。乃至“北虏南潮”一时代替了“北虏南倭”之论。①由此可知。潮州乃是明朝抗倭斗争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诚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