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编读往来     
《好家长》编辑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虽然订阅《好家长》不久,但是我已被这本杂志深深吸引了,它十分贴合我们中学生的要求,对于我们课外阅读也很有帮助。在杂志上经常能看见一些同龄人的作文,让我倍感亲切!此次写信是因为我在阅读2006年第12期《好家长》时,发现了两处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本人是一位退休教师,当过初中和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我订阅《好家长》杂志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好家长》改版以来,可读性大大增强了,我的一些学生也表示很喜欢看。对贵刊的《好学生》版我有个提议,我觉得在刊登时可以多登一些短小精悍的学生作文,这样可丰富版面,调动学生们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文史月刊》2010,(5):43-43
李慎之曾把人民出版社的年轻编辑邵宏志调到《美国研究》杂志社,邵作编辑很是敬业。有一次,她改动了李慎之的文章,让李大为不满,倚老卖老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没想到,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们:我是贵刊忠实的读者。今年我的儿子就要进高中了。没订《没家长》之前,在儿子教育问题上,我常常束手无措。自从订阅了《好家长》,每期我都认真拜读,受益匪浅。贵刊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可读性强。从中我不仅学到了正确教育儿子的方法,而且也了解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现在遇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了。在此,感谢编辑老师们的辛勤劳动,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好家长》依然是我的良师益友。安徽忠实读者江健军江先生:您好!感谢你对《好家长》的支持和厚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编辑会以更加认真负责…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旅游》2011,(6)
编辑您好:我本人爱好旅游,这几天有时间和机会看到贵杂志,尤其对今天看到的《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这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岳石窟很感兴趣,想着以后有机会了可以领略一下安岳石窟的神秘美。但是我在查询安岳的相关信息时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不能很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2004,(8):49-49
20 0 4年 5月 19日上午 ,赵乐际书记打电话给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谭奇 ,就《地情研究》的编辑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他说 ,近来下乡看了你们编的《地情研究》 ,搞得不错 ,看了很受启发。包括“中国历史十论”、“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毛泽东的历史观论纲”等文章 ,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熟悉地情、正确判断形势很有帮助。今天给你打电话 ,还想告诉你 ,省委正在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综合调研” ,请你们根据原来我在政府时提出的一些课题 ,请专家学者就青海开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历史上的利弊得失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些文章请直接给我送来…  相似文献   

7.
我的关于盐湖的一组诗,描写了牧人在驮盐过程中的几个劳动场景。这组诗发在《西藏文学》,引起文学界小小的关注。后来马丽华和张宇光两位作家分别在《藏北游历》和《神山之地》中对藏北牧民的驮盐这种劳作方式以及驮盐所涵盖的驮盐文化做了较为全面的概  相似文献   

8.
正1962年7月,天气十分炎热。我从南京乘火车途经上海停留,去"上海文化会堂"看望我在崇明中学读书时的历史老师、时任《萌芽》文学杂志社诗歌编辑的汤茂林。我因当过《苏北日报》、《新华日报》记者多年,和汤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但已有十年未见面了。十年后相见,她依然亲切如故,热情地接待了我。那天,我们叙了师生情谊,谈了许多别后情况,还因在文学写作方面的共同爱好,谈到上海文坛一些作家、诗人的近况。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2004,(3):79-79
我们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对我刊给予肯定,指出文章中的问题、差错,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这是对《炎黄春秋》的爱护,对我们的鞭策,很有益于我们改进工作。谨向关心我们的读者致以衷心的谢意。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关注《炎黄春秋》,多提批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刊的厚爱。下面摘登两封近期读者来信。——编者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普通的读者,接触贵刊才一年时间,但我很喜欢这本集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杂志。第一次见到《炎黄春秋》,就被它雄浑大气的封面、醒目的标题所吸引。那是2003年第一期,记得上面有一篇描写1…  相似文献   

10.
张育瑄 《江淮文史》2012,(3):102-110
1979年以前的20年里.我一直在黑龙江工作,从事新闻报道和报纸采编。1979年夏天.我被调入安徽日报社文艺部.担任副刊编辑,同时也作为文化记者.写一些文化消息和文艺通讯。那时,《安徽日报》在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后,正处于整顿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阿瑜 《旅游纵览》2012,(5):15-15
<正>作为编辑,我们的愿望当然是"发掘有水平的新作者",因此收到新作者的首次投稿,我们都会细看。但并不是所有的新作者了解《旅游纵览》杂志的稿件要求,这造成了我们在编辑工作中的—些困难。这方面的问题一直有作者询问,本期,根据编辑和写稿的工作经验,我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项与作者特别是新作者沟通。1.《旅游纵览》杂志的办刊特色是"关注生态,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08,(12):86-88
<正>《旅游纵览》编辑:你好!我很喜欢你们的杂志,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每年的最后一期出一个索引,好方便我们今后查找。谢谢!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第10期编读往来中,我们刊发了作者赵阳的文章《纵览投稿小记》,收到了一些读者的热情反馈。非常感谢大家对《旅游纵览》的关注,以下选编两封来信,让我们再次聚焦投稿那些事儿。编辑同志:看到编读往来那篇《纵览投稿小记》后,我也有一点想法想在此表达一下。我退休已经8年,没事喜欢四处旅游,拍拍照、写写文章记录一下。由于我过去是老师,所以在电脑操作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陈忠实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参加作品研讨会.当他看到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很差时心里很不落忍.就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元稿费.“为改善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尽一点绵薄之力”。在当时.两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陈忠实却说:“虽然我也不是很富有。但我不能忘本,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编辑的倾力提携.也不会有《白鹿原》的今天。”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旅游》2006,(4):8-8
《旅游》杂志的编辑: 你好!我是贵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个人是个很喜欢旅游的人,也去过一些地方。在这本杂志上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去玩的地方, 很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让我领略了很多不算名胜的地方的乐趣,也为我的出行提供了参考。不过有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由于一些我个人的原因,我没有及时买到去年的最后那一期, 是介绍重庆的。请问贵社现在还有吗?如果有的话,我想买一本。请您在百忙中给我一下答复。谢谢!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发表论文14年前,1992年6月的一天,我带着一篇论文来到《江苏地方志》杂志编辑部。当时,我业余研究南京历史文化才两年,写了几篇提出新见解的论文,寄到几家学术刊物后都石沉大海,没有一篇被采用发表,我很沮丧。偶然知道了《江苏地方志》,便抱着侥幸心理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雷阳:各位听众,上午好!我是雷阳,欢迎您收听由我主持的《周日新观察》节目。如果您经常收听这个节目,您会发现,我一直在给您推荐《百年湖》杂志,不过由于受节目时间的限制,每次我们都只能简单地介绍最近一期《百年潮》杂志的主要栏目和部分标题。尽管这样,还是有不少听众通过这挂一满万的介绍认识了《百年潮》、爱上了《百年潮》,也有些听众来信说,很希望我们更全面地介绍一下《百年潮》杂志。今天我们就请几位《百年潮》杂志的新老读者,给您介绍一下他们眼中的《百年湖》是个什么样的杂志。  相似文献   

18.
中州今古     
在我回家乡的报亭里,偶然发现一本《中州今古》,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心潮难平。在外工作,家乡的信息很闭塞。当看到《中州今古》,如见到故乡一般。很喜欢。如《河南人文地理》、《往事》、《新说》、《揭秘》、《故里》等栏目。还有一些文章也写得很好。如《郑州涌动古都梦》、《银基终结二七商圈》、《破解岳飞被杀之谜》、《郑州之变》等。但我也有一些建议:能否针对发展中的郑州多反映一些,特别是郑州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变化。河南的历史能否开辟系列专题,系统地介绍,以显示河南的博大与厚重。徐州电视台韩玲1.封面专题很好,弘扬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沈惠民 《世纪》2023,(5):44-46
<正>萧乾先生出任《世纪》杂志编委会主任时,我是《世纪》的特约编辑;萧老在20世纪50年代曾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我第一次在衡山宾馆见到他时,也已任《人民日报》记者。尽管有此巧合机缘,毕竟在年龄上,他与我是爷孙辈;轮地位,他更是文坛巨匠,我只是个文学青年。所以当他用厚实而温暖的手紧握我的手,调皮地笑称“我们可是同事相见”时,我很有点惴惴不安。他也许察觉了我的神情,继续笑着说:“这几天我还要见见《世纪》的其他同事们。”正是《世纪》创刊,使我有幸开启了与萧老的这段“同事”机缘。  相似文献   

20.
忆田汉先生     
雁城聆教诲,矢志勤笔耕长沙“文夕大火”后,湖南省政府迁往耒阳,不少机关、工厂、报社迁到衡阳,出现了衡阳历史上的繁荣景象,一些文艺机构,如军委会政治部抗宣队、电影放映队、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均汇集衡阳,《正中日报》、《大刚报》相继迁衡出版,一时抗日文化空前活跃。当时,我避乱衡阳,经友人介绍,被《正中日报》聘为副刊编辑兼记者。我在副刊上辟《随想随写》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