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粹大屠杀以其历史经历的极端性打破了德国历史的连续性,并作为历史意义的断裂和历史创伤,打破了战后德国人的代际认同、集体认同和民族认同。黑格尔“命运的因果性”、兰克“内在的关联”等德国传统思想资源成为对纳粹大屠杀进行历史反思的思想和意识前提。作为当代德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约恩·吕森提出德国人在战后反思纳粹历史的过程以1968年和1989年为界,形成了以参加战争及战后重建的一代、战后一代及战后二代这三代人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取向为主导的嬗变过程。吕森以“命运的因果性”命题为核心来阐述战后德国人为纳粹历史悔罪的理论储备与精神机制,由此形成了第一代人的沉默、第二代人的道德批判和第三代人的历史化处理方式。“三代人”理论对纳粹历史反思的代际处理具有“理想型”和“形而上学罪责”的思维特征,其本身也是关于纳粹反思的学术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
德国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欧洲最先提出在学校设历史课的便是德国人文佛林,此后,德国的历史教育虽然曾一度成为纳粹法西斯的“工具”,但战后其受重视的地位得到恢复并保持至今。德国中小学的历史课被置于常识和社会学科之中。其历史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历史了解祖国的过去,也了解别的民族,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重视历史陶冶作用并以此对青少年的好恶、志趣及文化修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讲求方法灵活多样,重视实地考察,形成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二战后德国的地理历史背景、经济条件、思想政治等因素,得出二战后德国敢于面对历史的原因以及该历史态度对其现代国际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并由此引发对同为战败国的日本战后行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既已被认定负有"集体罪责","德国恐惧症"在欧洲国家蔓延。对此,战后"德国人民犯了什么错"在德国社会引起热议。但"铭记历史、吸取教训"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与奥地利的政治运作方式,尽管许多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也受到创伤,但却无法谈论。在20世纪50年代,西德人与奥地利人仍然避免讨论希特勒,东德则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共产主义者,当年一直在与"法西斯主义者"作斗争。冷战结束与德国再统一之后,战后难民处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消散,填充记忆、创造概念并解释过去,成为政治家利用历史赢得未来的关键。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说,希特勒已经属于遥远的过去。所有的中东欧国家在2004年至2013年间陆续加入欧盟,再加上若干次政治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怀旧情绪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美国战后对德政策与德国分裂的关系。作者认为,美国为实现世界霸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时就制定了与苏联合作,严厉处置战后德国的政策。由于美国战后推行政治上谋求霸权,经济上渗透扩张,意识形态上强烈反共的三位一体的对外政策,美苏政治军事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统一德国的努力失败,终于造成德国的分裂局面。德国的分裂就是美国这一政策在德国实行的结果。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反霸,反对军国主义复活,保卫世界和平,才能防止德国这类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19至21日,德国史研究理论和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学者及武汉地区高校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18篇,就德国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研究的视角与方法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一、德国的战争历史反思问题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者们很自然地关注德国对战争历史的认识和德日的不同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朱忠武认为德国对战争历史的反思是实践历史反思的成功范例,德国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战后纳粹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德国的扩张主义梦想在再一次破灭。德国战败之时,情绪低落的德国民众几乎都生活在废墟之中。战后德国幸存民众所要面对的困境,也是德国妇女所需面对的困境,只因妇女成为了人口中的大多数。在战后德国的经济生活中,妇女的影子可谓是无处不在,正是伴随着德国经济逐步恢复的轨迹,更能发现妇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认为日本与德国在战后面临不同的环境,导致日本有着自己的对待二战历史的政策,但是,从战争一结束,德国彻底清算了希特勒的罪恶,而日本天皇裕仁却被美国用来稳定战后日本的政治秩序。在日本,很多人对战争期间的种种加害罪行没有深刻反省,却利用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让自己成了受害者。德国把灭绝犹太人的事实根植在国民的认知中,而日本从来就没有形成这样的记忆共识,日本的历史认知严重碎片化。当前,自民党的政治领袖、文化领域的官僚和国家媒体的一部分组成了一个意见垄断集团,他们出于政治目的把历史做为工具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吴友法教授早在1992年就出版了<冒险、失败与崛起--二十世纪德意志史>(下文简称<冒险>)一书,对到1990年重新统一为止的20世纪德国历史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刻的述论.最近,吴教授在总结自己研究心得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该著作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德国通史和断代史著作系列,而且将德国现当代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综观全书,给人留下的印象可以归纳为6个字:求变、求新、求实.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人对纳粹暴政以及德意志历史的反思并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是早自1933年就开始了。只不过,它不是由当时生活在德国境内的德意志人,而是由一批逃出德国、流亡国外的德意志人开始的。美国高校接纳的德国流亡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最早开始了反思。这场反思不仅影响了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德国的占领政策和“民主化”的改造行动、联邦德国的经济重建以及德意志社会对自身历史的深刻反思。战后德意志社会的这场全面深刻的反思,正是在流亡美国的德国知识精英们所构筑的思想平台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史学集刊》2019年第6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及统一后的德国关于纳粹历史的叙事经历了很大转变。纳粹史的书写不仅能反映出德国历史学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同时亦是历史学家史学良心及对自身政治使命定位的映照。战后至今,德国历史学家的  相似文献   

12.
孟钟捷 《世界历史》2006,4(1):92-9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德国的劳资利益团体走上了合作的道路,通过《斯廷内斯—列金协议》,为战后德国社会勾勒出一副和谐图景。本文关注这种合作产生的历史,从中对劳资利益团体的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斯特凡·贝格尔(Stefan Berger)教授生于1964年,现任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社会运动研究中心主席、鲁尔图书馆基金的执行主席、社会史教授,主要致力于现当代欧洲民族史、政党史、民族主义、民族认同以及比较史学、史学史和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本次访谈主要以当代德国与欧洲的历史书写、二战后德国的历史写作、史学论争与民族认同的关系,以及对德国"战后一代"历史学家的评价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匈牙利、捷克12个国家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们就二战后德国与日本对本国侵略历史的态度、东亚与欧洲和解进程的差异及其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如何汲取战后欧洲国家反思与和解的积极经验,推动日本的历史反思与东亚的和解进程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期的圆桌会议栏目选择了四位与会学者的发言在这里刊登。宋志勇的文章从整体上对德国和日本战后历史反思的不同态度做了勾画;鲍尔康泊和依田3家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个国家对其在二战中所犯罪行的反思程度;李薇的文章则从战后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宽阔视野、日本近代的思想文化和当前国际政治较量的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为什么日本不能正视自己所犯罪行的原因。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这一专题的讨论与研究,有...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与德国战后国家赔偿及个人受害赔偿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与德国战后国家赔偿及个人受害赔偿比较研究姜维久日本和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曾把世界人民拖入一场火海炼狱之中。由战败国向被侵略国家及受害的民间个人提供损害赔偿,是国际法公认的重要原则。欠债还帐,这也是国际社会交往中起码的道德,否则,即是发动侵略...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危险的是集体狂热德国人的二战历史观从整体上说是清晰的,对其评价基本上可以用“诚实面对,理性反思”八个字予以概括。众所周知,德国人在面对二战历史时和日本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差异也形成了这两个二战主要责任国在战后国际地位上的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足球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再度崛起乃至成为欧洲和世界的强国,与1954年的激励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在德国,足球可以被比喻成一种宗教——球星是圣徒,赛程表是宗教年历,体育场是主教堂,球迷的呼喊是圣歌,球星穿过的球衣是宗教法袍,是“浸湿的圣物”。所有的德国男人都爱两样话题:足球,政治。与主张个性张扬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现代化道路”,亦可表述为德国近现代历史的“独特道路”(Sonderweg,或译为“特殊道路”、“特有道路”),主要讨论19世纪以来德国历史进程是否存在含有延续性特征的独特元素,并对这些元素发挥的历史作用加以价值评判。目前,学界流行的说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四种:第一类承认存在一条“德国现代化道路”,但对其评判大相径庭。颂扬论认为这条道路符合“德意志本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地理学主要研究由人类集团和社会的基本存在功能所引起的空间组织和空间结构的过程。它是现代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为广大学者所重视。社会地理学在德国人文地理学占有主要地位,代表其发展潮流。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德国”是指欧洲德语地区的全部,但不包括民主德国,因为那里的人文地理学,在战后走过的是完全不同的历程。一、德国社会地理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现存满文书简记(一)关德栋【编者按】一年前,编者曾致书山东大学关德栋教授约稿,很快收到了关先生回信,慨允赐稿。其后未再行联系。时光荏苒,匆匆一载余。忽接关先生大礼和稿件,方知关先生去年赴德国从事科研合作,并在柏林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