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足法华寺第1窟,开凿于唐代。该窟规模较小,窟内造像以主尊四佛结合左右壁众小佛及释迦说法龛等为主,其布局奇特,在早先或同期石窟中所鲜见。经初步分析,该窟正壁趺坐四佛尊格或为贤劫四佛,左右壁小佛共五十三身,属五十三佛。贤劫四佛与五十三佛组合非出于大正藏经,亦无造像先例,应是佛教在民族化、地域化演进过程中的独创。从造像意涵而言,这种配置旨在表达法脉相延、递代师承的佛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施资人或造像者特殊的信仰诉求。  相似文献   

2.
三佛洞摩崖造像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大观镇滨江社区,是成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晚唐五代摩崖造像。题材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以及三身佛等,对研究晚唐五代时期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地的摩崖造像提供了较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四川摩崖石刻造像数量多,内容丰富,既有单纯的释教造像,又有释道合龛造像,还有佛、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本文拟就四川摩崖石刻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内容,按时代顺序作初步探索,纰漏之处,祈望方家赐教。 佛教石窟寺艺术的题材内容大都来自佛  相似文献   

4.
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主要是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飞天、魔鬼以及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各种经变故事,除此之外,在河南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尚存着其它石窟罕见的一种造像题材一一优填王造像。一、优填王造像的缘起关于优填王造像的故事,佛教典籍《增一阿含经》、《观佛三昧经》、《法显传》、《释迦谱》、《经律异相》、《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的皇唐三阶大德禅师碑,以三组佛造像为碑的主体,且造像主尊不是三阶教徒口念的地藏菩萨。文章意在说明佛教其他宗派的造像、礼佛风气对于三阶教的影响可能是始终的,同时通过造像内容,对这通唐代三阶教造像碑的相对年代作了大致的推断。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2月,四川省汶川县出土一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因出土地点为唐代仁寿寺的旧址,故判断这批造像原供奉于该寺院。这是继1921年四川茂县出土南朝齐永明造像之后,又一次在岷江上游地区出土南朝佛教造像,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造像中有或为一释迦二弥勒佛的三佛题材,以及双观音的组合形式,这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商业街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6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商业街16号院地表下2米深处发现南朝石刻造像9件。其中2件有明确纪年,一为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一为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这些造像都有背屏式莲瓣形大背光,题材主要有一佛二菩萨、一佛四菩萨、一佛四菩萨二力士及浮雕四弟子,另外还见双身佛像。造像的题材、雕刻技法和风格与过去发现的著名成都万佛寺造像、西安路造像相同,应是受南朝建康佛教造像样式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广元观音岩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广元是四川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其中千佛崖、皇泽寺摩崖造像已有专文介绍,唯观音岩石窟造像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本文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音岩石窟造像的主要龛窟、开凿时代、造像的题材与组合、造像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文物》1981,(7)
今年4月6日,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历史研究编辑部、文物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四十二人,举行了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就孔望山摩崖造像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其时代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大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些同志认为:孔望山摩崖造像,目前已可辨识出内容的,有表现佛本生故事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和佛传题材的涅槃图,以及五比丘像、立佛、坐佛与胡人形象的供养人等。其构图布置、身后佛光、头上肉髻、手印范式等也都符合佛教造像特征,因此,它属于佛教造像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文物》2021,(3):64-78
龙门垭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盐亭县,现存造像龛24个,像龛形制虽较小,但龛像整体保存较好。造像主题为佛道并造,佛教造像内容有观音像、弥勒像、七佛等,道教造像内容有多龛天尊、老君并胁侍的组合像。龙门垭摩崖造像保存有完好的造像题记一则,是四川较少具有明确隋代纪年的造像群之一。通过对崖面遗迹特征、造像龛形制特征、造像组合与题材特点综合分析,初步判断龙门垭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主要开龛造像的年代为隋至初唐,其中第一阶段隋代造像的风格特征具有南朝造像遗风。  相似文献   

11.
河北涉县佛岩脑摩崖造像以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开龛为主,现存8龛37尊造像,每龛造像均有明确的题记留下,记录了造像题材、时间、施主、发愿内容、修葺寺院及补开龛像的经过等详细内容,为研究北宋佛教造像及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6,(4)
正泾川出土的佛教造像数量较多,年代跨度较大,造像特征明显,其来源较为复杂,下面试做分析研究。一造像题材特征及年代判定此批造像有明确纪年的只有2件,分别为北周天和六年(571年)佛立像(2013JCGH1∶75)和隋开皇四年(584年)菩萨像(2013JCGH1∶208)。虽然大多造像无纪年,但整批造像特征相对鲜明,据题材内容、造像特征等,初步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北魏—西魏期,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段以背屏式造像、龛像为主,数量较  相似文献   

13.
夹江千佛岩现存摩崖造像165龛,分为六个造像区,初步分为五期: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初、明代。中晚唐~五代造像以中型龛为主;明代造像绝大部分为微型龛。中晚唐~五代龛窟龛楣以带三角斜撑为主;明代龛窟龛楣均无三角斜撑。特殊造像题材有三佛并坐、四佛并坐、净土变、阿弥陀佛与观音地藏并列、观音地藏并列、双观音、地藏独尊、毗沙门天王、千手观音、三圣僧、塔等。各区的造像中均存在后代加装和改刻现象。  相似文献   

14.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三佛造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积山石窟现存的三佛窟非常多,从现存最早的第74、78等窟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是麦积山石窟北朝至隋唐时期洞窟最重要的造像题材之一,这种三佛题材是长安佛教法华思想对北魏甚至整个北朝石窟造像影响的结果。本文主要就麦积山初期洞窟的三佛造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三阶教在隋唐时期流行一时,由于其思想与实践与传统佛教、中国文化产生摩擦,自产生之初就被视为异端邪说,屡遭排斥,会昌灭佛之后鲜见其迹,文献多散逸.敦煌文献中保留了较多的相关资料,近年还在陕西淳化县新发现三阶教石窟,揭开三阶教研究新篇章.本文收集了近百年来三阶教研究的论著,以飨学界.  相似文献   

16.
大佛寺、社皇庙、雷神洞摩崖龛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东南部的高升乡天佛村。2014年8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岳县文物局联合组成调查队,对三处造像进行了考古调查。大佛寺造像现存5龛,龛内有柳本尊行炼像、华严三圣像。社皇庙造像仅见1龛,龛内为华严三圣像。雷神洞造像仅存1龛,龛内有华严三圣、雷音像。综合来看,三处造像在造型特征、造像组合、造像题材、雕刻技法上与四川地区南宋造像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其年代也应属南宋。三处摩崖龛像的完整刊布为系统研究华严三圣、柳本尊行炼图等题材的演变补充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济南历城神通寺千佛崖唐初造像为例,首先讨论摩崖造像作为一种附丽于寺院空间的宗教景观艺术属性,进而分析这处造像的表现题材、崖面雕刻的形成过程、佛像形式特征的精神意涵,及其对神通寺的意义等问题。文章认为,神通寺千佛崖造像的最初开创与寺僧祈求往生的禅观实践密不可分;之所以在进入显庆之后的不数年间出现了一次有皇室贵族、地方长官和僧俗大众广泛介入的大规模营造活动,应与当时高宗皇帝正在筹划的乾封封禅活动有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8.
大足石刻是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敦煌石窟齐名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初唐,兴于两宋,明清仍有余绪。造像以佛教为主,兼有儒、道题材,其工程量之庞大浩荡,所有石刻造像共计五万余尊、铭文十余万言。在这些石刻造像当中,以观音造像的数量、题材最为丰富。她们多出自于宋代,雕刻精美、姿态各异、体态娴雅、眉目慈善,璎珞、衣饰、佛冠等各不一致,宗教性和艺术性兼备,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是不可多得的佛教文化艺术瑰宝。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大足石刻的认识研究,首先简单分析了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建成条件,然后主要对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元元 《丝绸之路》2011,(14):17-18
甘肃省秦安县博物馆馆藏西魏大统四年(538)石造像塔构件,四面开龛,三面为拱形龛,一面为龛楣帐幔,束忍冬,为尖拱形龛。造像题材为一佛二菩萨和交脚菩萨二胁侍菩萨。主要特点是佛结跏趺坐式,露足和不露足,袈裟双领下垂式,衣纹阶梯形;菩萨帔帛双肩下垂交叉于腹前,通身裹衣裙。该造像具备了西魏时期的造像风格,佛和交脚菩萨的组合体现了佛和弥勒菩萨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足石刻的地藏造像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足石刻的地藏菩萨造像,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刻艺精湛,很有特色,是大足佛教石刻艺术的重要题材,甚为专家学者注目,对其研究者甚众。但因诸多因素,凡研究大足石刻的著述,对地藏造像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就大足石刻的地藏造像的有关问题略申管见,请方家教正。一、有关地藏的经典有关地藏的经典,见诸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大方广十轮经》、《地藏菩萨仪轨》、《金刚顶经地藏菩萨念诵法》、《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就仪轨》等。《地藏菩萨本愿经》,亦称《地藏本愿经》,二卷,唐实叉难陀译,经中载佛升忉利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