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拍三江湿地,与我儿时的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我的家住在松花江边,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荒原。每年春季我跟着母亲扛着锹、镐去当地人称"北大坝"的地方,找一块高岗开荒,种一点杂粮,以解决口粮不足。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泡泽密布,河流纵横,我和小伙伴夏天常在河里捞鱼摸虾,和鸟儿一起在大自然中嬉戏。长大以后,我对摄影出奇地感兴趣。最初,是想拍一组以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相似文献   

2.
我作为农垦一兵,有幸参加了“北大荒”早期开发建设,并在这片土地上连续工作了30年,在耄耋之年,愿将“北大荒”巨变中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以及搜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悲情大柳树     
路生 《丝绸之路》2008,(10):52-56
树是大自然赋予土地的一种灵魂,土地需要灵魂的赋予,而对于依附土地生存的人来说,大自然的这种赋予可以说是恩赐。于是,树便在经历风雨之后成为一种历史、一种风景,甚至成为人类心灵的某种寄托。在由沙坡头去大柳树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我想从中找到一种怎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韩书力:谁解其中味?刘涌韩书力,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美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他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21岁的他随着百万知青涌向北大荒,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参加劳动。在那里,韩书力在耕耘黑色土地的同时,又开辟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另一天地──绘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版图上,那昂首挺立的雄鸡之冠有一片神奇的黑土地,这就是黑龙江省.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黑龙江省境内,有一块面积约五百四十万公顷的大荒原,自古以来,草莽丛生,沼泽密布,野兽出没,人迹罕见.古籍上记载为"漠漠大荒,苦寒绝寒",人称北大荒.这是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三条大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移民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内学术界,针对黑龙江移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国前,对建国后黑龙江移民问题的系统研究从宏观意义上说还有某些空白。特别是建国后的移民改变了黑龙江的蛮荒景象,使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对建国后黑龙江移民问题的研究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共和国的知青,我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与黑龙江鄂温克族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1970年年初,我们全班同学分赴内蒙古、黑龙江两地"上山下乡",成了当地第二批"知青"。当时,黑龙江省组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和同学郁红松因身体原因,没有去北大荒,而被分配到黑龙  相似文献   

8.
站在这块几十年前一轮又一轮的青年们战斗过青春过的土地上,才会知道,一个人的苦难与幸福、一代人的苦难与幸福,是多么的微渺和无谓萝北共青农场北大荒农场之一,位于黑龙江北部萝北地区。1968年,在“屯垦戍边,反帝反修,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下,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四个城市的知识青年4000余人来到了农场。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史志》2012,(2):70-71
<正>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浩良河化肥分公司(以下简称浩化分公司)坐落在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镇,素有"北大荒工业之骄子,汤旺河畔璀璨之明珠"的美誉。企业前身是浩良河化肥厂,1998年加入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合成氨、  相似文献   

10.
黑土地的主人和熟悉黑土地的人,对黑土地都有种特殊的情怀,尤其是老知青,他们把青春永远留给了北大荒那片山野,那片永远无法让人忘怀的黑土地。笔者本人1960年随父母下放到北大荒,1968年又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十几年的乡下生活使我深深地爱上了家乡的这片黑土地。离开乡下后,我还时常回去看看。  相似文献   

11.
<正>北大荒版画是我国三大版画流派之一,历经50余年创新探索,形成独特风格。北大荒版画与四川版画、江苏版画呈中国版画界三足鼎立局势。北大荒版画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散发着独有的艺术特质,用独到的版画语言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白山黑水与人文自然。一、北大荒版画粗犷、厚重,是黑龙江地域品格的代言者黑龙江流域在汉唐时期就有汉人生活,汉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汉人向黑龙江省流域各民族的人学习渔猎、种植、放牧、开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史志》2012,(2):76-77
<正>北大荒龙垦麦芽有限公司位于哈尔滨市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2002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总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元,由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控股58.44%,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持股41.56%。目前已拥有哈尔滨、秦皇岛、  相似文献   

13.
湟水,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流淌了很久很久。 湟水,以其母亲般的慈爱,日夜浇灌着两岸的土地,滋润着两岸的生灵,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过去无数个岁月中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湟水谷地,便成为青藏高原上一块肥沃的三角地带,成为养育各族儿女的一块宝地。 我可亲可敬的湟水谷地啊! 我出生在湟水河边。我见证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垦区修志工作自上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奋斗 ,《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十易其稿 ,于 1992年正式出版 ,并在 1993年全国首届志书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农垦总局史志办也因此荣立总局集体大功一次。上届志书出版之后 ,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作重心。一方面努力扩大修志战果 ,把编修志书中收集到的资料 ,分类编辑专集出版 ,几年来先后编辑出版了《北大荒英雄谱》、《将军与北大荒人》、《黑龙江农垦人名录》、《开发建设北大荒》、《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等 2 0余部史志类资料书籍 ,共约 60 0余万字 ;另一方面积极为…  相似文献   

15.
《华夏地理》2006,(11):87
若遇天气不佳,岬角上的灌丛就会成为鸟儿落脚的暂时庇护所,它像是一支凸出的手指头,便于鸟儿捉握停栖. 那年北京的亲人来台湾探望母亲,我们租了旅行车一块儿环岛,使我第一次体验到大自然的真实、土地的友善与纯净美好的自然气息.  相似文献   

16.
<正>(二)黑龙江蒙古部落简史黑龙江流域的额尔古涅昆是蒙古族的发祥地,蒙古人从这里走向了辽阔的大草原。经过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有的蒙古部落又回流到黑龙江的土地上来。第一次迁徙,大约在12世纪初叶。古杜尔伯特部从贝尔湖东迁徙到嫩江左畔,这是蒙古人进入黑龙江内地之始;第二次迁徙在元初。成吉思  相似文献   

17.
在第14期,本刊曾发表《在北大荒的原野上》,摄影师庄艳平的镜头聚焦子北大荒的荒原、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将近两年过去,我们再一次踏上北大荒,庄艳平的镜头这次聚焦子人--北大荒人;是他们,用50多年的时间,浴血挥汗,彻底改变了北大荒的面貌,使北大荒变成了中国的大粮仓……  相似文献   

18.
张波 《丝绸之路》2009,(13):21-23
在无风的夏日,我带着敬畏,和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亲近了一次,热烈而亲密。 人们依赖于大自然提供的生存基础,但也不得不接受大自然带来的侵扰。  相似文献   

19.
东北--白山黑水间的狂野满族的祖先靺鞨先民在这里建立过渤海政权,生活于辽河上游的契丹部落在这里建立过契丹国;蒙古族从这里走向世界,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元政权;满族从这里走出,进而统一全国,建立了大清王朝。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耸立其间,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灌溉了它肥活的土地。位于三江平原一带的昔日的北大荒,如今成了全国重要的北大仓。这里的土地是黑色的,是肥沃的。这里的人民粗犷剽悍,骑烈马,喝劲酒,穿兽皮,无不显示出他们狂野的一面,于是"东北大汉"、"东北汉子"就从这里叫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在早期历史上曾有几十个曲种。这些曲种和曲艺艺术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以及大小兴安岭和白山黑水间的当地居民与外来齐鲁燕赵的移民与被流放这里的流民,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精神,在广阔的黑土地上,我们既可以听到走屯串乡的曲调高亢粗犷、豪爽刚健、充满乡土气息,用黑龙江地方语言演唱东北大鼓,走进北大荒的对口莲花落,唱遍村屯和黑龙江老乡炕头上的二人转,走进市井茶肆酒楼和小剧场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