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派”又称“乾嘉之学”或“清朝考证学”,专指清朝中期出现的学术运动的代表学派之一,因为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人戴震为代表而誉之为“皖派”。一、“皖派”与乾嘉时期另一经学的代表学派“吴派”并称。“吴派”是以江苏苏州府吴县人惠栋;太仓直隶州嘉定县人钱大昕等人以苏州为中心的由江苏籍学者组成  相似文献   

2.
史学沙龙:皖派学术纵横谈编者按:经过一段筹划,史学沙龙栏目与大家见面了。我们开办这个栏目立意在于撷取史学工作者日常研究中闪现的和通过交流碰撞产生的思想火花,力图探寻一种由实而虚,虚实相宜,由异而同,同异并存的史学风格,鼓励和提倡一种宽松、宽容、既有百...  相似文献   

3.
研究皖派学术重振安徽学风卞利谈到皖派,传统的观点都认为主要是指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汉学学派。我们今天研究安徽学术发展史,不应拘泥于前人成见,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皖派学术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我以为,皖派学术应当是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以安徽(以今天安...  相似文献   

4.
乾嘉学派一向被学术界推为有清一代学术发展的高峰。关于乾嘉学派内部的分野问题,自19世纪末章太炎《馗书·清儒》问世,其中之吴、皖分派,影响学界甚大。之后,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续增“扬州一派”,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更发“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之论。  相似文献   

5.
安徽学术重心位移及“皖派学术”问题李修松安徽历史上学术重心的地理位置有一个从淮北到淮南、到长江流域乃至皖南,逐步位移的过程。究其成因,从总体上来说,是由于安徽地跨江淮,正好处于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渡带上,学术重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郦家驹说:地方志机构应当是多功能的施宣圆今年七月上旬,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山东泰安市举行全国地方志工作座谈会。最近,笔者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兼秘书长邱家驹先生通电话,请他介绍会议的情况。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风靡学界,汉学成为正宗,一时聪明才智之士,咸趋此途。惠栋标汉帜于吴,戴震集大成于皖。然其治学宗旨相同,故于清代,未以吴、皖分之,亦未以流派别之。至近代章太炎、梁启超二大师以“吴学”、“皖学”分称,遂影响至今。当代一些著名学者,论乾嘉学派,言必称“吴派”、“皖派”。名家之论,如草上之风,风行草偃,几乎所有论及清代学术的著述,乃至教科书,于乾嘉考据学,皆有“吴派”、“皖派”之分,似乎已成定论。但仔细察来,此等分法,于事实甚为不符,更无科学根据,乾嘉考据之学,何“吴派”、“皖派”之有?因此,有必要与之商榷,予以辨清。  相似文献   

8.
完颜女真发祥何地 ,传统说法在黑龙江。作者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结论 :(1)完颜女真主体发祥于朝鲜半岛东北部咸兴平原 ,形成于牡丹江上源 ;(2 )始祖函普“从高丽来”确有其事 ,但不是高丽人而是长白山“三十姓”女真人 ;(3)完颜女真是多元构成 ,主体却是长白山女真人 ;(4 )曷懒甸人与完颜女真存在族源关系 ,都出自长白山女真 ;(5 )传至九世穆宗盈歌、十世康宗乌雅束为都勃极烈时率部经营曷懒甸 ,是函普后人为了凝聚血族、扩大兵源而采取的重返祖宗发祥故土的战略决策 ,这为阿骨打统一诸部、建立金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术史是学术,这个命题所要表达的学术史与学术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学术史是学术的本质,而学术则是作为本质的学术史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学术发展过程的结果。这个命题的相反提法是:学术是学术史。根据这一命题提法,学术是学术史的内在本质,而学术史则是学术的外  相似文献   

10.
戴震认为,非从事于字义、名物、制度研究不足以发明六经孔孟中的微言大义,所以十分重视名物考证。戴震的名物考证著作有《考工记图》《经雅》等专著以及十几篇研究论文,内容涉及车制、乐器、兵刃、建筑、鸟、兽、虫、鱼、草木、服饰以及礼器等。戴震在名物训诂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不仅运用数学知识准确描述名物的少广、旁要,运用几何知识绘制图画,使名物展现于一纸之上;还综合群籍、触事广义,全面介绍名物的大小形制及特色;因声求义,推衍名物异名及命名之由;运用实物与典籍记载相印证。戴震训诂名物的目的是为解经提供一助,使读者知其世、论其人,最终通晓六经中的圣贤理义,从而达到经国济世、润泽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然而社会上一些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驰甚至扭曲的思潮不断地渗入高校,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怎样让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要求,已经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汉学是传统学术的高峰,源远流长。不仅其学术规范影响深远,而且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在目前相关研究中,人们对汉学精神的认识大体局限于"实事求是",而对许多汉学家淡泊利禄、锲而不舍、和而不同的学术精神鲜有论及。本文略述要旨,以期进一步探析、认识清代汉学的底蕴,这或许对后世学术风尚的形成和繁荣亦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为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A级中标课题。2006年1月13日,课题组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有:郑师渠、刘家和、吴怀祺、陈其泰、史革新、朱志敏、向燕南、汪高鑫、李帆、张越、张皓和张昭军等部分成员。会议围绕着民族精神研究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思考民族精神问题、民族精神是否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之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区别、民族精神是否有层次之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同时这对于建设新世纪的历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参加座谈会的学人将自己的发言稿作了整理,现摘录发表在下面。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黑龙江存在"秽貊族系"说提出置疑.认为"吉里亚克秽貊先世说"、"白金宝文化秽貊系说"、"夫余建国黑龙江秽地说",都是不能成立的.作者提出,这些假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东明建国之地为秽地说"误导出的.然而夫余建国之地并非"秽地",秽人家乡在朝鲜半岛中部,东北大陆不存在秽人实体,秽与貊作为族系在东方并未形成,黑龙江更谈不上存在"秽貊族系"了.  相似文献   

15.
黄花岗起义,距今已经整整过去100年了。林觉民和他的战友们,到今天,也已经躺在那黄土里,整整100年了。100年,到现在,他们的孙子都已经白发苍苍了。《百年中国》里有一段视频,在福州一个普通民居里,一位老婆婆面对着镜头,用闽南腔在歌吟着一段文字。老人声调颤抖,闽南音也很难让人听懂,通过屏幕下方出现的文字,人们知道,老人是在背诵林觉民的《与妻书》。  相似文献   

16.
刘祚昌教授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郭尚鑫在国内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中,刘祚昌教授在学术和治学精神方面,可谓独树一帜。       一刘祚昌教授1921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耕读世家。父亲刘国廉是清末贡生,在文史方面造诣较深,长期在辽、沈一带教书。受家庭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陈垣先生是一位具有时代典型与代表性的学者,我们不仅要继承他的史学遗产,还要继承他的精神遗产。其学术精神源自厓山忠烈故事及新会家乡文化传统,又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代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滋养,由"钱、顾、全、毛"之思想进路,形成完美而成熟的援庵学术精神。援庵学术精神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第一,自由、平等与民主的近代精神;第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第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与传统士人精神;第五,现实关怀的人文精神。援庵学术精神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一生追求,契合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学养纯厚,善于在逆境中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在继承中创新,为我们今天的"文化自信"树立了一个典型和榜样。我们应当学习陈垣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挥其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葛剑雄、曹树基二位先生的长篇书评《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在《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公开发表,对我们编著的《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以下简称《资料研究》)一书提出了批评。我们承认,《资料研究》一书确实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之处。事实上,...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10,(1):36-36
<正>"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于"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21,(5)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创造了人类进步史上的奇迹。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间节点,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增强我们前进的力量和勇气,进而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强大,带领各族人民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