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安排解决战后欧洲局势,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1945年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了战时第三次会晤,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会议"。会议在波茨坦一座乡间别墅式的宫殿中举行。这座宫殿修建于德皇威廉二世时期,叫赛其林胡福宫。虽然  相似文献   

2.
倪学德 《史学集刊》2007,(6):51-55,9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迁,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理想主义是战前工党外交政策的主调,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它信奉集体安全政策,主张发挥国际联盟的作用,反对重整军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工党逐渐接受了丘吉尔战时政府的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战后初期工党执政后,在外交政策方面摒弃了过去的理想主义,把现实的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工党政府推动美国参加欧洲防务,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起欧洲均势,满足了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在非殖民化问题上,工党政府同样从现实主义出发,撤出了印度和巴勒斯坦。从战前的理想主义到战后的现实主义,工党外交理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外交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赵北平 《沧桑》2014,(3):44-4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由一流国家沦为二流国家,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战后英国政府积极摆脱战争对自身的影响,在经济、政治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战后上台的丘吉尔政府为英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战后长期的共识政治(经济)的局面。丘吉尔政府时期英国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国际收支平衡改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并且为保守党政府连续执政13年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内学术界战后英国的经济史只是简单的介绍,并未有详尽的研究,因此把国外学术界对此时期的经济历史介绍到国内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戴高乐与欧洲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联合,是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西欧国家为发展经济、抵御外来压力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是战后西欧政治中一个影响深远的变化过程。 三十多年来,尽管欧洲统一的前景仍然渺茫,但是,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却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因为西欧各国统治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加  相似文献   

5.
论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战后英国第一届艾德礼工党内阁的对欧政策受到人们的批评,他们指责它在战后初期欧洲联合的过程中态度消极,以致使英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领导欧洲的机会。这种评价近年来受到一些学者的挑战,他们认为,在1945年后的二三年中,英国对欧洲合作远非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6.
王丰 《百年潮》2003,(5):7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英国是同盟国,但同床异梦,蒋介石和丘吉尔彼此都很厌恶,成见极深。蒋氏夫妇和英国驻重庆大使薛穆关系搞得很僵。这当然有深刻的根源。丘吉尔认为欧洲是主战场,轻视亚洲战场。在缅甸战役中,英军配合不力,不堪一击,使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大损失,远征军(?)  相似文献   

7.
英国战后哪位首相影响最深远?不是丘吉尔,他虽屡屡在“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首相”之类民调中占先,且在1951—1955年再次拜相,但当时他的政绩乏善可陈,他对英国的贡献,主要是在二战中带领国家民族奋勇抗敌,在国运最风雨飘摇时,让社稷不落入纳粹魔掌。换句话说,这不能算进战后那一本账。过去一个多星期,撒切尔夫人逝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叙述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揭示导致东亚国际政治演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因。二战结束后,东亚持续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热战,大国的外交协调和军事同盟体系等两个在欧洲能阻止战争的重大因素没有在东亚产生同样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亚国家有着与欧洲国家不同的国际与国内政治议程。东亚一大批新兴国家面临彻底结束殖民统治和建设现代国家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各国政治集团做出重大决策的决定性动力。大国战时的纵横捭阖和战后冷战爆发等,使东亚新兴国家应对的历史性挑战变得更为复杂。美苏冷战与东亚国家为建国而展开的内外部斗争等两个历史进程共同塑造了东亚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9.
年历     
<正>9月September16 1944年9月丘吉尔和罗斯福一致同意将二战的战争重点从欧洲转向太平洋战场。此刻,纳粹已不再是盟军的主要对手。丘吉尔声明英国将在太平洋战场做出更多贡献。17 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盟军发起"市场花园行动",试图解放荷兰北部地区并进入德国。"市场"行动指空降部队的作战,"花园"行动指地面部队向北前进。但是,这一作战遭到了惨败。  相似文献   

10.
战后国外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的特点及启示李勇马少红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的必然产物,特别是二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为各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仍取得了大量经...  相似文献   

11.
丘吉尔的餐桌政治 丘吉尔是一位在战争时期显示卓越才能的政治领袖,二战时,他在纳粹铁蹄踏破大半个欧洲时,凭着勇气和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带领英国这个孤岛,拒绝议和,抗争到底,力保欧洲自由和民主的最后火种;在民心最虚怯时,凭借鼓舞人心的能力,激发出英国百姓的勇气和决心。最后,带领英国渡过最黑暗、最风雨飘摇的时刻,取得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2.
路阳 《史学集刊》2021,(3):121-131
二战的爆发造成全球产生了大量的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国际社会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积极探索。国际难民组织作为联合国处理难民问题的专门机构应运而生,通过与各国政府、社团组织开展合作与互动,共同致力于战后国际难民问题的解决。该组织重点从难民的照护、失踪人员追踪、法律和政治保护等领域出发,参与到国际难民保护实践当中。同时,该组织通过遣返、重新安置以及本地安置等方式积极推动难民安置目标的达成。作为联合国对于战后难民问题的制度化回应,国际难民组织的实践本身体现了持不同立场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逐渐显现出各国的合作意愿与冷战现实之间的矛盾。随着冷战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开启,国际难民问题日趋复杂且出现新变化,联合国难民署的成立标志着全球难民治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中,一直存在“欧洲联邦主义”(Eurofederalism,以下简称“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intergovernmentalism)两种主张。20世纪80年代,一位曾在欧共体委员会任职的英国人写道:“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超国家主义和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合作:关于欧洲的两种概念……从共同体建立的初期起就在彼此竞争。”它们涉及到欧洲联合要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德两国右翼势力之比较孙立祥战后日德两国用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瞬间”再度崛起,重新塑造了自己的“经济巨人”形象。对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当年遭受过日德法西斯侵略迄今仍隐隐作痛的亚欧各国,既为之重新崛起而惊喜,更对其未来走向而担忧。这不仅仅因为两国都有...  相似文献   

15.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2,(18):14-14
欧盟走向分裂? 战后欧洲的历史正进入到最悲惨的一页。这不仅是因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更因为危机造成了欧洲的分裂,而这种分裂是欧洲一直在着力避免的。一直以来,欧洲的政治家再三强调大家都是一家人,彼此之间的共性已经超越了分歧。欧洲团结不仅存在于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更已经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根源刘克明一、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苏联社会主义在过去几十年中,曾经走在时代的前列,创建了轰轰烈烈的业绩:在十月革命之后,取得了国家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在二战中打败了法西斯,战后在欧洲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这是苏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是海外华侨社会最早形成的地区,在历史上也是华文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20世纪20-3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曾经出现最鼎盛的时期。不仅华文学校的数量空前增多,教育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日本侵占东南亚时期,华文教育受到严重的摧残。战争结束之后,各地的华文学校纷纷恢复。在战后大约20年间,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东南亚各国华侨相继加入当地国籍,华文教育又逐渐走向衰落。这是战后东南亚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半个世纪以来,东南亚华文教育由盛而衰的历史,是战后东南亚华人…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匈牙利、捷克12个国家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们就二战后德国与日本对本国侵略历史的态度、东亚与欧洲和解进程的差异及其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如何汲取战后欧洲国家反思与和解的积极经验,推动日本的历史反思与东亚的和解进程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期的圆桌会议栏目选择了四位与会学者的发言在这里刊登。宋志勇的文章从整体上对德国和日本战后历史反思的不同态度做了勾画;鲍尔康泊和依田3家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个国家对其在二战中所犯罪行的反思程度;李薇的文章则从战后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宽阔视野、日本近代的思想文化和当前国际政治较量的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为什么日本不能正视自己所犯罪行的原因。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这一专题的讨论与研究,有...  相似文献   

19.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是二战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有着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他是“胜利的组织者”,美国总统杜鲁门夸耀他为“美国最伟大的人和全世界最伟大的人”。可是,当他作为总统特使,前来调处战后中国内战时,却是心余力绌,难乎为继,常胜将军也有了“败走麦城”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匈牙利、捷克12个国家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们就二战后德国与日本对本国侵略历史的态度、东亚与欧洲和解进程的差异及其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如何汲取战后欧洲国家反思与和解的积极经验,推动日本的历史反思与东亚的和解进程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期的圆桌会议栏目选择了四位与会学者的发言在这里刊登。宋志勇的文章从整体上对德国和日本战后历史反思的不同态度做了勾画;鲍尔康泊和依田3家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个国家对其在二战中所犯罪行的反思程度;李薇的文章则从战后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宽阔视野、日本近代的思想文化和当前国际政治较量的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为什么日本不能正视自己所犯罪行的原因。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这一专题的讨论与研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