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杰  吴敬 《东南文化》2023,(6):117-125
安徽合肥包拯家族墓地位于江淮之间,为我们认识南北方交界地带宋代家族墓葬的丧葬文化提供生动实例。通过对包拯家族墓地发掘信息的归纳与整合,可以明确包拯原葬之地即位于此处,且家族墓地的选址与布局受风水堪舆思想、礼制观念及家庭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墓地中规格较高无名墓的产生,应与其墓主人显赫的家世有关。墓地的使用上限可能较以往认识更为靠前,最先下葬者或为包拯长子包繶。  相似文献   

2.
论丰润尚古庄清代曹氏墓地的墓主身份及其家族兴衰王洪启1993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县文物管理所对已遭破坏的尚古庄清代曹氏墓地进行了清理,详情见94年《文物春秋》第四期。今就墓葬主人身份及其家族兴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墓地的墓主身份该墓地为四座...  相似文献   

3.
张科  陈焜 《东南文化》2023,(6):91-99+191-192
浙江临安牛上头墓地发现砖铭若干,有的带“关中侯谢氏”字样,表明谢氏即其墓主而非制砖造墓的工匠或督办丧事的僚佐。这是浙江地区六朝墓葬中难得一见的证据确凿的家族墓地。通过分析可知,该墓地肇始于东晋太宁三年(325年),延续至隋仁寿三年(603年),此“谢”并非陈郡阳夏谢氏,而可能系会稽山阴谢氏。迄今发现的东晋南朝家族墓地为数不少,但在地域分布上以南京地区为多,在墓地归属上以北来大族为主。即便是明确的南方士族墓地,其文化面貌亦多趋同于北来大族。临安牛上头墓地则不然,其墓主系南方士族,墓葬面貌几乎不见北来大族的影响,正是考察东晋南朝墓葬中南北差异的绝佳材料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10,(11):156-159
2007年1月,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抢救陛发掘保定段,考占专家确认了一片清代家族墓地,其中最为显赫的墓主人,当属被列入《满洲名臣传》的靳辅。南水北调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而靳辅正是清代最重要的冶水大臣,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  相似文献   

5.
1973年 4月中旬 ,安徽省博物馆在合肥市东郊大兴集黄泥坎包拯家族墓地发掘二号墓 (M2 )时 ,发现一枚银质厌胜钱 (如图 )。厌胜钱出于棺底北端偏东 ,其旁并有水晶珠 9颗。此墓还出土铜钱 1 2 5枚 ,是家族墓中出土钱币最多的一座。墓地内出土钱币的墓葬有包拯长子包及长媳崔氏合葬墓、次子包绶及次媳文氏合葬墓、长孙包永年墓及永年夫人墓等四座 ,共出土唐宋钱币 2 82枚。包拯于北宋嘉七年 (1 0 6 2 )病逝开封 ,卒年六十四岁 ,次年葬于合肥县公城乡公城里包氏家族墓地。据包永年墓志 ,永年为包拯长孙 ,卒年 51岁 ,葬于徽宗宣和二年 (1 1 …  相似文献   

6.
1987年3月,北京市门头沟区色树坟乡南港村一座清代墓葬被盗,墓室内绘有多幅壁画,门头沟区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派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1.墓葬概况墓葬坐落在南港村东0.5公里的高坡上,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整片墓地有数十个坟丘,是一处马姓家族墓地,墓前有石供桌和小墓碑。这次被盗的墓墓主人名马怀印,墓碑中有他为父母立的碑,落款年份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马怀印墓在其父母合葬墓的右侧,坐北朝南,墓丘高1。08、  相似文献   

7.
有关清凉寺墓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凉寺墓地的墓葬可区分为三个阶段,但它们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一庙底沟二期文化,该墓地的年代不晚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在以大型墓为主的第二阶段,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并且出现了殉人现象。关于大型墓墓主人的身份,作者认为,这里与运城盆地仅一山之隔。运城盆地有一个著名的盐湖——解池,大型墓的主人,生前可能隶属于负责食盐外销的某个常设机构。而清凉寺墓地,便是该机构成员死后的葬身之处。  相似文献   

8.
2016年1—3月间,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对清江浦区拱辰佳苑小区工地的四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器物149件(套)。经过整理分析出土器物,可知这四座墓葬属于明代一处小型家族墓地。M4出土了唯一一合墓志,志盖显示墓主人名杨仲康,志石大部分文字已漫灭不清,仅有的文字可简单了解墓主人及其家族的一些情况。这对于研究该家族墓地的时代、明代中晚期淮安地区的丧葬习俗以及文献记载的相关乡镇地域范围的进一步确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晏新志 《文博》2004,(3):38-43
1985年,陕西省长武县枣园乡郭村发现了一座唐代带墓道的砖室墓,墓主人为唐泉州刺史张臣合,而在1980年,距张臣合墓5米处曾发现过唐张智慧墓,从墓志文可知,二者为父子关系(张臣合为父,张智慧系其第三子),故此墓地为家族墓地。《文物》2004年2期发表了对两座墓葬的清理简报,为我们全面了解认识和研究墓中随葬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0.
新郑铁岭墓地M1404、M1405为东西向大墓,南北相距2米,均出土成套青铜礼器与陶器。铜器墓紧临,这在铁岭墓地还是首次出现。周围大中型墓葬,也多出土有成套的陶器。其北、其西40米开外的墓葬极少随葬器物,说明这一带可能为一个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1.
一、秦汉时期家族墓的一般情况关于家族墓的含义,可以徐苹芳先生的看法为代表:秦汉以来,随着封建制的巩固和发展,族葬墓地逐渐消失和改变,代之而起的是家族葬。在一个大墓地中,出现了若干不同姓氏的、以家族为单位的茔域。家族墓在古代文献中往往称塚(冢)次、先  相似文献   

12.
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有一古刹“万寿禅寺”(习称戒台寺),在该寺的山脚下有一墓地,坟园四角竖有青石界桩,上刻“英秀堂谭宅茔地”,墓内主人即于此长眠88年的“伶界大王”谭鑫培。  相似文献   

13.
梳妆楼墓葬墓主人的问题一直在学术界争议颇大。该文通过对梳妆楼墓上享堂建筑的西亚风格分析认为,该墓主人与爱薛之子阔里吉思这个支系家族有关,因该家族成员出身西域,且执掌与西域有关的政府事务,但这一考证仍期待更多考古发现来支持。  相似文献   

14.
英山县草盘镇发掘“毕卅八”宋墓,离“毕异墓碑”出土地仅500米,该墓的发掘反映出毕氏在英山草盘地区一带门庭兴旺,与毕异应视为同一家族墓地。其发现丰富了“毕异墓碑”深入研究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杨涛 《四川文物》2023,(3):36-46
2018年12月,河南汤阴羑河东周墓地M1出土的“工■王姑发”剑,是迄今为止第一把有明确铭文确定的吴王诸樊剑。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结合吴王诸樊在位时间,确定M1墓葬年代为公元前560年至前500年前后。这一时期汤阴羑河所在地域已为晋属,且为晋国卿族中行氏家族封地。M1墓葬规格较高,墓主为高级贵族卿大夫阶层,且墓葬方向与中行氏姬姓贵族墓葬方向一致。综合来看,汤阴M1墓主人应为晋国中行氏卿族。  相似文献   

16.
焦作冯汝楫家族墓地是河南不可多得的金元时期壁画墓材料,其年代的确定对建立黄河流域金元时期壁画墓演变序列尤为重要。学界在讨论该墓地年代及墓主时众说纷纭。本文从铜质契券、墓葬结构、壁画风格、出土器物入手,分析各墓年代及其墓主,简述墓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相关考古材料与文献,对中国先秦时期的王侯陵墓制度、墓地的方位选择、墓主人头向的含义及墓地内墓穴排列的一般规则,进行尝试性的探索。认为先秦时期陵墓制度的因袭痕迹十分明显,两周时期墓地多被安排在居址的西南,墓主人头向所指往往是古人思想意识里需要尊避的方位,而商周时期墓地内墓穴的排列则较普遍遵守东、北为尊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20,(10)
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角。2008年6~10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发掘。其中M1、M2位于墓地东南部,东西并列,南北向。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器、玉石器等。M1西北部陪葬车马坑和马坑各1座。车马坑、马坑均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车马坑内残存两辆车,马坑内埋有两匹马。根据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两墓为春秋晚期楚墓,M1墓主为彭,M2墓主应为彭之妻。彭氏家族墓地M1、M2及陪葬坑的发掘,为研究楚国贵族墓葬的随葬习俗、埋葬制度以及楚国申公、申县彭氏家族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诈输墓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是一处使用时间较长的古代墓地。此次共发掘了三座东晋墓和五座隋墓,其中,隋墓为土洞墓,形制非常特殊,在宁镇地区比较罕见。五座隋墓排列有序,似乎为一个家族墓地。这批墓葬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南方墓葬、南北方文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1986-1996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办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平顶山应国墓地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连续性发掘。迄今为止,共发现并发掘两周时期的应国及楚国贵族墓近60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遗物,尤以青铜器和玉器为大宗。因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应国墓地出土物中,青铜器最具特色,制作精细,造型新颖,其中不少铜礼器还铸有铭文。目前,可以确定墓主人的墓葬有应侯墓(3座)、应史墓、惠公墓、匍墓、葬父墓、应姚墓、应申姜墓、应嫚墓、姒墓、罗子戊墓等。另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