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忆李新同志     
刘炼 《百年潮》2004,(10):37-41
读了<百年潮>今年第三期陈铁健同志<送李新先生远行>一文,我才知道李新同志已于2月5日仙逝了,一时间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想起了许多许多:想起近半个世纪李新同志与何干之的真挚友谊以及对何干之和我在学术工作上的支持与帮助;想起我1994年以来协助他写回忆录时,他那谈锋似剑、思绪如潮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感佩他敢于说真话、直笔写真史的史学家的刚正之风骨……促使我写下这些文字再送李新同志一程,祝他魂归长天遨游大海!  相似文献   

2.
正那一刻,我真开心,因为我战胜了爸爸。你肯定会问,小孩怎么会战胜爸爸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我的爸爸是一位领导,他经常要出去开会,每次开会之前,他都要在家先读几遍,把稿子读熟。前几天,爸爸告诉我:"我又要出差了。"我望着他,失望地"哦"了一声。晚上,我在看电视,爸爸在一旁读稿子,只听爸爸念到:"各位‘领导’你们好。"刚念完就把一旁看电视的我引得哈哈大笑。爸爸生气地说:"笑什么?"我喘着气说:"‘领’导的‘领’读‘lǐng’不读‘nǐng’。"爸爸挥了挥手说:  相似文献   

3.
著名戏剧家、现代豫剧《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同志,于2009年6月2日晚在郑州病逝。闻知噩耗,我泪如雨下。杨兰春是我的老战友、老大哥,我因故未能参加他的追悼会,唯以此文,追忆我们的交往,迫送他最后一程。  相似文献   

4.
忧郁男生不想上学快下班时,一名17岁腼腆的男生在母亲陪同下走进办公室。我热情地请他们坐下,笑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面无表情地说:"王志飞。""读高中了吧?上高几呢?"  相似文献   

5.
儿子总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就是强迫他看,他也只是看诸如画报、漫画之类多少带有直观色彩的书,而对于大百科全书、童话选、简易历史读本、地理书籍等则是"不屑一读",更不要提唐诗、宋词之类的书了。任凭我磨破嘴皮子甚至是严格限制每天必读一些唐诗宋词百科类否则"家法伺候",他也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搭他的积木、看他的《猫和老鼠》、玩他的奥特曼,对此我是恨铁不成钢。有好几次还真的"家法伺  相似文献   

6.
幸福征程     
《南方人物周刊》2010,(13):48-49
1982年的一天,十三岁的冯施桥向往自由流浪,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做了。他把家里打工换来的三百块钱揣在兜里,只身去西藏。一路上,他会向身边穿梭而行的车子招手,搭一程是一程。他不知道从家乡广西到西藏有多远,只是觉得那儿特别神秘,要去看看。如今,42岁的冯施桥,已经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板,忆起那段勇敢年少的岁月他自己也发觉有趣。  相似文献   

7.
微博历史     
正黄复是云南军阀陆荣廷手下的将领,出身绿林,一字不识,不谙公文,只知看陆的令箭行事。一次,黄让手下读敌军来函,手下刚读了两句:"大函奉悉,贵省独立事,鄙人甚表赞成……"黄忽然拍案大怒,吼道:"进攻!进攻!"并且传令集合。手下的人大惊,问他何故,黄说:"他说桂省独立是鄙人,我不打他,我打谁?"手下方知是听错了,赶忙给他解释,可黄复还不信,无奈,手下人只好  相似文献   

8.
正有幸编辑了沈阳先生的散文集《康巴大地》,对于他的作品我不陌生。但当新书捧在了掌心,淡淡的油墨味,清清的康巴风,浓浓的乡土情……我禁不住一读,再读,断断续续地读,感动、回味、思考,模糊的印象变得逐渐清晰。我仿佛看到了"散落在优美田园中的鲜艳夺目的道孚民居",也听到了作者怎样用心"拾掇川西梨花下的乡愁记忆",怎样站在秋天的金沙江畔,聆听"水拍两岸的声响",怎样游历在康巴的热土上,拨开岁月的尘埃,从一缕  相似文献   

9.
正1963年,学生周锡光(1943—)去看望自己的恩师吴宓。这天是周锡光的生日,他拿着自己的日记本请老师题词以做留念。吴宓对他说:"我要好好想一想再写,两天后你过来取。"两天后,周锡光取回日记本,翻开后,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一页:宓今七十,锡光年二十岁。愿锡光时时读此页,到锡光七十岁时,仍读不已。  相似文献   

10.
雷天宇 《神州》2013,(7):4-4
喜欢读余华,因为他现实,他的小说里有人生,人生里有故事,故事里有沉淀。喜欢他的《活着》,因为它冷峻——是深重的悲剧命运的集合,也因为小说里处处皆是的人性的关怀。美国作家艾米丽这样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纵观小说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不禁让我想起了日本导演黑泽明的  相似文献   

11.
手里捧着书享受午后的阳光,最美好。之前还特地去洗了个澡,泡了一杯菊花茶,因为我觉得,干干净净的书自然应当干干净净地去读。想起金圣叹评《西厢记》时写道:“必扫地读之,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也;必焚香读之,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也;必对雪读之,资期洁清也;必对花读之,助其娟丽也。”对于周国平的书,我心中的神圣虔诚也几近如是了吧。周国平,我非常非常欣赏的当代哲学家,从一开始读他的哲理散文《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到后来的真情感人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再到今天这本《岁月与性情》,我由衷地感叹。周国平,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才华,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都深深让我折服,太容易,太容易就能激起我的感动、我的敬仰、我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读了《武侯祠,1500年的沉思》。文中有一句话说道:"一个人不管他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夏天,在开足冷气的办公室里,我接到大学同学陈晓默的电话:"你知道吗?他现在在北京读博士后,他发邮件给我了……"说到最后,晓默简直要哭了。晓默口中的他叫杨阳,是个她爱了十几年的男人。照晓默的描述,杨阳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单纯、阳光。晓默爱上杨阳的故事我听了不下100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第3期《炎黄春秋》刊有《"异化"问题的讲座和周扬的遭遇》一文,追叙了周扬同志晚年的一些遭遇,读了令人感慨万千。文中插了一张照片,文字说明是"1983年4月8日周扬与人民日报同志交谈"。我初看时有点诧异。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报社文艺部工作,除十年动乱时期外,同周扬同志常有接触。多次听到他在大会小会上的报告和讲话,报纸文艺宣传计划和重要的文艺评论请他审阅,在他晚年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毛主席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窗共读5年半,后来亦曾见过面、通过信。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特别是他早期的革命活动,对我影响很大,教育很深。"这是1987年田仁尊撰写的《怀念毛主席》一文中的一段话。田仁尊,何许人也?他与毛主席是什么关系?有着怎样的过往?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来到湖南郴州石盖塘镇小溪  相似文献   

16.
我们离开了芜湖素鲁克(吾合沙鲁),决定继续向克孜勒堡挺进。这一程要走的路很长。然而,瓦阳却在于此涌出的溪流中发现了许多虫子和贝壳类动物。他与我落伍一个多小时,以捕捞它们。  相似文献   

17.
平心论胡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炎黄春秋》2000,(3):14-21
我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胡适。记得读小学时,家父赠我《胡适文存》第一集(共四册),这是一件意外事。我出身农家,家父一辈子当乡村小学教员,却家无一册藏书。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胡适的书,其意思大概是希望我学写胡适那样的白话文吧。那时我读不懂胡适的文章。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他的名作《文学改良刍议》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所以当我看到他的《文存》时,完全不明所以。  相似文献   

18.
正"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操在读的进修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阅读教学中,从美读着手,通过"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形体,形乎动静(荀子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规定:"阅读是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珍品     
正我的柜子里放着一叠涂满"水墨花纹"的报纸,那是爸爸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去南京读研究生。南下的火车徐徐开动了,妈妈要走了,再也没有人爱我,呵护我,关心我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顿时,心中仿佛一团火被点燃了似的,伤心化作了怒火,我拿起书砸向了爸爸,我认为是爸爸让妈妈离开的,他是我的克星。从此,每次上学放学都是爸爸一个人接送我,接送队伍中,基本都是妈妈或奶奶,唯独爸爸一个"绅士"。  相似文献   

20.
"买凯旋,到底觉得值不值?我身边一些人也曾经问过这个问题。我对‘值不值’一类的话题比较拿手,因为我也经常面对这样的提问‘读MBA到底值不值’。"朱淼主任剖析他自己的买车心理,"大气而不俗气,性价比和品牌附加值都高的车型,就是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