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县内发现的唐天宝年间的货币算起,锦屏至今已12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锦屏为名曾两度建县。第一次为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废铜鼓卫,置锦屏县,治铜鼓卫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撤县为乡,置县  相似文献   

2.
浠水县文庙位于浠水县城东南隅,清泉镇沿河街巷内,座北朝南,面临浠水南门河,背靠儒学巷,地势开阔,环境优美。文庙据清光绪《浠水县志》记载:文庙又名儒学、学宫,孔庙。始建于北宋,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宋,元旧址上重建。后又经宣德、正统、弘治、  相似文献   

3.
临潼县位于西安市以东六十华里的骊山北麓之阴。北面渭水,南枕骊岫,东环临河西绕潼水,山川形胜,独秀关中。今临潼县城位置,在初唐属于新丰县辖区。唐新丰县城即今临潼县以北八公里的新丰镇。唐天宝二年,时玄宗从古道,数游幸近旬,乃分新丰县置会昌县于骊山下,后以太宗昭陵数有征应事,宰臣称贺,至七载十二月,改会昌为昭应。县在骊山之阴里许。唐之昭应县在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一五年)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县日临潼,以临潼二水分流县左右故名临潼。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唐之昭应县城即今临潼县城。然按《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十八记载,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七载,  相似文献   

4.
申连德 《中国土族》2014,(Z1):32-33
<正>风雨一甲子,辉煌60年。1954年,互助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标志着互助从此开启了一个历史发展新纪元。60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土乡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交通运输实现了跨域发展。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初至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在沙塘川河东岸建成了互助至西宁公路,这也是县内公路建设史第一条公路。建县60年来,全县紧紧依托我省东部城市群建设发展战略,着力构筑"四纵三横两环两过境"高等级公路主框架,重点抓好高等级公路、县际路、县乡公路改造、乡际连网  相似文献   

5.
虎头镇,位于虎林县城东北65公里处的乌苏里江西岸。与呢吗河口隔江相对,故原称呢吗口。呢吗,为满语的译音,意为山羊。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清政府于此置呢吗厅。因呢吗厅“在七虎林河之北”,为“符名实”,遂于次年将呢吗厅改为虎林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1938年,虎林县城移至安乐镇(今虎林镇),并将呢吗口改称虎头。  相似文献   

6.
增城县建置时间,历史上是个悬案。综合各种意见,已集中到后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与献帝建安六年(201年)两个年代,作为增城立县之始。前说见于晋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后说初见于明《永乐大典》卷11906广州府条。此外,虽然还有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广州条,说增城建立或复立于吴黄武年诸说,但经各方沦证,难以成立,这里从略。 根据历史文献价值和立县应具备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区域开发背景,增城立县之始,  相似文献   

7.
摩崖就是在天然崖壁上镌刻的文字或图形。从贵阳城南行约35公里到高坡苗族乡石门寨的公路边高山上,有一陡峭石壁,人不能上,叫二顿崖。崖顶刻有横书“永镇边夷”四个大字。上款刻“弘治庚申”,下款刻“洪边兵临”两行直书小字。弘治庚申即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距今整整五百年了。为贵阳现存最早的一幅摩崖。此摩崖为何人所刻,几百年来经过若干专家学者的探索,均未得出正确答案,至今仍是个谜。“永镇边夷”一看即知其意,不用解释。但题字人不署姓名,只刻“洪达兵临”,令人难解。洪边指明代贵州立司宋氏管辖的地方,元代称…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桦南县地处完达山西麓丘陵地带,是一个半山区县,县城东北部山林密布,地势险要,其中县内最高峰为七星砬子,海拔853米,目前是我国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雷山设治局改置雷山县的时间,有的认定为一九四八年,有的认定为一九五○年,到底哪种认定为妥呢?在修省、州、县地方志中是应该予以解决的。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驻贵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二行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三十年(1941年)六月,因丹江县面积仅九百余平方公  相似文献   

10.
《羊城今古》2004,(3):73-75
增城市修志工作已走过20年不寻常的岁月。由于增城市(县1委、市(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上全体志人的不懈努力,修志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经过8年辛勤笔耕,新编《增城县志》问世了。县志出版后,我办接着编辑《增城年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7期。期间,编写和出版部门志和专业志,不断充实和丰富地方志资料,为群众提供地情资料信息咨询和服务,为发展增城地方文化事业作出贡献,为本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威县发现明代弘治年间圣谕1992年在威县程志庄乡王目村董氏家中发现明弘治年间的圣旨。这是明孝宗皇帝(朱樘)于弘治五年(公元1493年)诰封南京户部员外郎董威父母的圣谕。这件文物传世五百年,完好无损,弥足珍贵。董威,字德隅,直隶威县人,明成化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12.
1988年8月,我参加《增城县志》编修,承担撰写卷一《建置,区划》的任务。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增城建县始于何时?增城人一般都说,县建于后汉建安6年;我在编写《增城地理》时,也毫不迟疑地使用这个说法。但编写县志是重大的事。“建置沿革。所系非轻”,应当把这个史实考究清楚。我翻阅几个版本的增城县旧志,发觉从乾隆时期的县志记载是:“旧志俱言县始于建安六年,不知何据。俟再考。”  相似文献   

13.
明代太原县城位于今太原市晋源区政府北二公里,现晋源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后,火焚水淹将晋阳城夷为废墟,城内部分百姓被迫迁往唐明镇,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城市所在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在晋阳古城遗址一角上重新建起了一座城池,即明太原县城,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县城规模虽不及晋阳古城的二十分之一,但古老的建筑风格、浓郁的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蒙城插花塔,又名万佛塔。位于城内东南隅。建在一个小墩子上,四周环水,别无其他附属建筑。据《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慈氏寺在县内东南隅,元至正丙午年(公元1366年)建,旧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在嘉山县女山湖公社七里湖的湖心和大闸工地发现大量古砖。砖上有刻文及图案。其中较完好的一块有"垂拱元年"四字(图一)。垂拱为唐武则天年号,元年即公元685年。砖上图案有斜方格纹、波浪  相似文献   

16.
“贵阳”一名,人们习以为起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定名为贵阳府时。检阅史料,在此以前60年,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就有贵阳这一名称的记载了。此为《贵阳史话》(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所揭示。笔者这里仅就史料的辨识及为何产生这一现象作一点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吐鲁番市粮食局所属的老城路仓库中,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的粮仓,距今已有213年的历史。 吐鲁番修建粮仓,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在西州交河县(今吐鲁番市)广筑粮仓,称“常平仓”,以备粮荒。清代乾隆年间,在新筑广安城(今吐鲁番市老城)的同时,在县城东门附近修建  相似文献   

18.
木公和木增,是明代丽江的世袭土知府,同时也是纳西族历史上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各有其自己的特色,曾对纳西族的文学发展有过一定的影响。一木公,是明代丽江土知府木得的第八代孙,字恕卿,号雪山,生于明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卒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他从小喜欢读书,特别喜爱诗歌,经常随兴吟咏。木府原在玉龙山下的白沙居住,早有官  相似文献   

19.
淮阳城外西南隅湖中半岛上,有一座古建筑,名为弦歌台,传说是孔子绝粮处。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后汉陈敬王曾孙宠善弩射……常于此台教弩……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移孔子庙于台上。”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知州戴昕建庙设木主,名曰厄台祠。弘治七年(...  相似文献   

20.
公元3年,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由卒本川的纥升骨城迁都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自此之后至公元427年,历四百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终在集安。今天的集安县保存有丰富的高句丽遗存,这一地区是高句丽考古最重要的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