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的藏书文化与私家藏书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典籍的丰富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从金匮石室的典藏到道观寺庙的收藏,从古代的书院到私人的藏书楼,都曾经承载了守藏的职能。几千年过去了,虽然经历了数不尽的岁月沧桑,荣衰起伏,朝代嬗替,中国文化却依然能够绵延至今保持其独立不迁的品格,这其中中国的藏书家和藏书楼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们保存了中国丰富的文献典籍,传承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他们的历史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国文化艰难传承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苏州藏书楼     
中国延绵数千年的藏书文化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视的传统。苏州常熟和吴县的藏书楼在中国藏书楼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历史悠久,藏书享誉海内外,巍然独存。作为传承历史文化载体的图书,以及图书的承载体藏书楼和藏书文化对于百姓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教化功用,只要引导得当、支持有力,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藏书楼必将再次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3.
马杰 《钟山风雨》2008,(5):61-63
苏州是园林之城,有大小园林百余座。别具一格的古典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以来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融建筑、园艺、雕刻、绘画、诗文、工艺美术于一体。苏州园林多为私家园林,藏书楼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园主挥毫命素,吟诗作文之地,在此逍遥于最有韵味的卷中岁月。这些园林的园主大多是地方士绅,他们出身世家,家底富  相似文献   

4.
代芯 《巴蜀史志》2007,(4):42-44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朝代,私人藏书事业也进入繁荣时期,无论数量与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巴蜀地区历来作为文人荟萃之地,文化事业亦相当发达,而私人藏书楼的兴盛则是文化事业发达的一项具体表现,从侧面反应了该地区在两宋时期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承斡与嘉业堂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业堂藏书楼兴起于1910年,是旧中国私家藏书楼最后的辉煌。其主人刘承斡是一个比较开通的藏书家,为收藏古籍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藏书楼的价值和藏书家的功绩谈起,进而阐述了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以及当代图书馆功能差异,并对当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内近代史上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后又捐赠给国家的嘉业堂,已经历了80年的历史,其起源、沿革、嬗变与现状一直被业内人士所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嘉业堂管理者的角度作刘承干其人与嘉业堂发展历程的考析。  相似文献   

8.
沈定庵 《古今谈》2002,(4):46-47
回忆六十多年前,抗日烽火已燃遍浙东大地。当时,我父亲远在南粤,家中经济中断,我便辍学在家。我在学校已养成读报习惯,常去镇东阁看报,报纸贴得高,我人矮得踮着脚昂着头去读,很费力。  相似文献   

9.
潘氏藏书     
中国藏书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的藏.书楼、藏书家层出不穷,尤以江浙一带为多。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概述》一收录了从古代至近现代的藏书家共4715人,其中江苏有967人。他们为保存古代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民族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范钦与天一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古代著名私人藏书家范钦;论述并考证了藏书楼的取名、藏书特色及建筑特点;探讨了藏书楼开创先河的管理思想;总结了藏书楼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艾婧 《黑龙江史志》2013,(21):217-217
藏书楼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作为奴隶制末期及整个封建社会的重要文化单位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藏书楼又以其封闭性、高雅性而极具神秘色彩,本文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藏书楼的管理与应用体制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力图复原古代藏书楼的应用史貌并对现代图书馆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宁波公共图书馆的创建背景、创办经过及发展历程,介绍了在宁波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并探讨了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天一阁440年沧桑风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0年前,宁波城西门外范家诞生了一位小孩,取名范钦;440年前,范钦建造了一座藏书楼,取名天一阁。现在,范钦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天一阁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今年是天一阁建阁440周年、范钦诞辰500周年。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天一阁举办以“双纪念”活动为核心的第三届天一阁中国藏书文化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信符(1879-1948),名绍棨。广东番禺人。近代广东著名的藏书家、版本学家和文献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对岭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承德文津阁《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其中藏于圆明园文源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的三部毁于战火;传世的四部(大内文渊阁、盛京即今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溯、文澜二阁本已有残缺)中,文津阁本原存于避暑山庄,今藏于国家图书馆,现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原件现存台湾)已经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影印问世以后,仍然有必要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者,是因为这两种本子的《四库全书》差异实在很不小。在《四库全书》的七个本子中文渊阁本成书最早,名气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中,我们伟大祖国拥有的古籍数量举世第一。中国灿烂、悠久、丰富的典籍文化,凝聚着历代藏书家的万般辛劳。在这永无止息的藏书活动中,自古及今,不知涌现了多少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藏书家,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辽宁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中国藏书楼》一书,  相似文献   

17.
早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毛泽东每到一地,总是要找当地的方志,把搜集和研究地方志当成了解和研究中国国情的重要途径。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前夕,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专门指示前线部队,要保护好以收藏历代方志和善本书而称的宁波“天一阁”,使这个藏书楼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18.
顾农 《钟山风雨》2014,(1):48-49
承德文津阁 《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其中藏于圆明园文源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的二三部毁于战火;传世的四部(大内文渊阁、盛京即今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溯、文澜二阁本已有残缺)中,文津阁本原存于避暑山庄,今藏于国家图书馆,现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相似文献   

19.
客家研究已经在充分发动群众,形成社会高潮的厚实基础上,走向深入社会内部,作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阶段,已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客家研究有了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条件优良的研究基地,研究领域开拓得比较深广,形成初具规模的学科体系,已是社会科学殿堂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们综观客家研究的大好形势之时,自然会想到它的奠基人罗香林先生。罗香林先生以其强烈的理论勇气,严密的学术风格,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开拓出了客家研究的基地,让客家观念为客家人认同,使客家研究为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精的私家藏书楼。1924年岁末,由著名藏书家刘承建成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鹧鸪溪畔。嘉业堂藏书楼的设计及管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及人文性等特点;其藏书通过借阅和刻书得到了有效利用。作为一座传统藏书楼,嘉业堂对现代图书馆的启示体现在巧用自然力,合理使用新技术,以人为本、藏用结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