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迦安 《神州》2010,(2):66-70
跋 读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数次,前后相隔五、六年,第一次读时,只记得片段,如同电影镜头的切换,那么真切的在眼前闪过,那是震撼人心的呼唤,让人不得不痴痴跟随丁玲女士的脚步,去寻找莎菲的心灵足迹。不知道她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可是,有瞬间,我仍然觉得,她已经获得她遍寻不获的思念,通过她的日记,她会得到许许多多人的爱与理解,会存活在许多人的心里,许多与她同样,忍受着人生,享受着人生,爱着,而且挣扎着,最后,总能通过这心灵的挣扎求存,净化她的心灵,通过痛彻肺腑的呼唤,实现人生的交响乐在不同的时空回荡。  相似文献   

2.
深明大义杰出女性恩泽永留兰苑,恭谦奉献伟大母亲慈颜永驻人间。 2008年6月26日。湖北美术教育前辈、湖北美术学院资深教师熊明谦先生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皇后──郭博勒·婉容郭博勒·乌尼日郭博勒·婉容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后,她以悲剧性的人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有关她的书籍、影片、电视剧响誉国内外,使人们对她的身世有了较多的了解,但人们却很少知道她是达斡尔族。郭博勒氏是达斡尔族中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里芬施塔尔在书的最后说:"我现在只知道一件事:我必须写这本书。"写下这句话时,里芬施塔尔已经85岁了。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个具有强大挑战性的工作。这本回忆录如此地迎合那些乐于如此想象它(以及它的传主)的大众读者的口味:不断出现的大人物、激烈交锋的敌友、高潮迭起的人生体验、艺术家非凡的创  相似文献   

5.
坐看云起     
《神州》2013,(20):I0001-I0001
静静地看人生,慢慢地回头,那些往事里总有一些温暖的谜惘,即使结局已是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的心仍然徘徊在其中,有时候甚至不能自拔。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曾经从收音机里听到有这样一个女孩,他的男友和她分了手但没有说任何理由,于是痴心的她拒绝了其他异性的追求,苦苦地等了两年,因为她要有个说法,她要他给一个理由,如此的等待最后的结果是等来了他要结婚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深明大义杰出女性恩泽永留兰苑. 恭谦奉献伟大母亲慈颜永驻人间. 2008年6月26日.湖北美术教育前辈、湖北美术学院资深教师熊明谦先生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相似文献   

7.
坐看云起     
《神州》2014,(11)
##正##静静地看人生,慢慢地回头,那些往事里总有一些温暖的迷惘,即使结局已是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的心仍然徘徊在其中,有时候甚至不能自拔。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曾经从收音机里听到有这样一个女孩,他的男友和她分了手但没有说任何理由,于是痴心的她拒绝了其他异性的追求,苦苦地等了两年,因为她要有个说法,她要他给一个理由,如此的等待最后的结果是等来了他要结婚的消息。这样一个故事留下来的是无边的创痛和对那两年青春时光的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华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熊希龄(字秉三)走完人生最后3年生命历程的著名慈善教育家毛彦文教授,于1999年10月3日在中国台北仙逝,走完了她102年自强不息的奋斗人生。 她走得很安详,台湾百年一遇的大地震没惊动这位世纪老人;她走得无怨无悔,因为她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熊希龄和她为之奋斗终生的慈善教育事业,无愧于众多拥戴她的香山慈幼院的莘莘学子;她走得很从容,因为她不仅没有辜负熊希龄当年的重托,恢复和重建了香山慈幼院,而且在熊希龄逝世55年后,把他的灵骨从香港迁回北京安葬,并且倾囊资助《熊希龄集》和《熊希龄先生遗稿》的出版,了却了平生最大的一桩心愿。 若说还有遗愿未了,那便是她不能在自己有生之年一亲故土,不能亲眼看到海峡两岸的统一,就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追求婚姻自由的新女性 毛彦文小名月仙,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生于浙江江山。她自幼聪颖好学,学习成绩优良,1914年,17岁的她便由江山西河女子高等小学保送,进入杭州女子师范  相似文献   

9.
晴雯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重点塑造的一位丫鬟形象,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悲剧典型。晴雯是作品中最具反抗性的一个典型,在她身上,时刻体现着心志高洁、刚烈反叛的性格特点,但最后也免不了命途多舛的悲剧人生。本文将剖析晴雯的悲剧形象,从而揭示出她在大观园中的生存方式与反抗方式,同时也是对封建社会和文化的揭示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银杉 《神州》2011,(5):1-3
人生苦短,何须平淡,三毛人如其文,文映其人。她的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是无拘束的漂泊流浪,而后潇洒不羁的写出了她自己的文字。本文浅析了三毛人生的流浪旅程以及这种自由放逐的生活态度对她的作品及行文风格的"互文"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印度尼西亚女归侨陈中北,又名陈萱,退休前是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她生长在动荡时代,人生经历充满了风雨坎坷和曲折磨难,但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且一次次"柳暗花明"。她给自己规定了20个字的人生格言:"逆境磨难,不改革命初衷;顺境春风,不乱奋进情怀。"回国近70年,她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随父母颠沛流离  相似文献   

12.
胡友松,一代“影后”胡蝶的私生女,向本刊讲述其五味俱全的人生经历见到胡友松是在她的家——山东台儿庄的一栋别墅里。作为李宗仁的最后一任妻子,今年67岁的胡友松独居于此。当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血战日本侵略者,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如今,为纪念这位国民党将领,台儿庄修建了李宗仁史料馆;同时在距史料馆不远处,为胡友松建造了一栋别墅,并邀她出任史料馆的名誉馆长。  相似文献   

13.
我希望我的人生平淡到不足以写成书,每天早上起来时,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上。生活越平淡、我就越踏实有人说,相比最后的作品,处女作更重要,那是憋了很久后的宣泄,一定精彩。《爱有来生》是俞飞鸿的导演处女作,改编自《银杏银杏》——10多年看的一本小说。她被这故事打动,向几个导演推荐,大家没在意,她却越来越放不下。  相似文献   

14.
吴宸 《神州》2011,(15):108-109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叫三毛的台湾女作家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她的创作把人生最美好、最纯粹的情感展示在世人面前,她的生命足迹走过万水千山,走过滚滚红尘,在时间的万古洪荒中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尤其是她的散文集《哭泣的骆驼》,更是让我我们看到了她人生的多样性。作品中无论是她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对流浪的情有独钟,还是对异族生活的向往,都饱含着她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坐看云起     
《神州》2014,(2):3-3
<正>静静地看人生,慢慢地回头,那些往事里总有一些温暖的迷惘,即使结局已是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的心仍然徘徊在其中,有时候甚至不能自拔。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曾经从收音机里听到有这样一个女孩,他的男友和她分了手但没有说任何理由,于是痴心的她拒绝了其他异性的追求,苦苦地等了两年,因为她要有个说法,她要他给一个理由,如此的等待最后的结果是等来了他要结婚的消息。这样一个故事留下来的是无边的创痛和对那两年青春时光的无比痛惜,难道生命中真的只有执著和不能忘却吗?我想起了一盘磁带扉页上的一句话:从前以为拥有是幸福的,现在却明白舍得才是美满。  相似文献   

16.
银杉 《神州》2011,(4):1-3
人生苦短,何须平淡,三毛人如其文,文映其人。她的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是无拘束的漂泊流浪,而后潇洒不羁的写出了她自己的文字。本文浅析了三毛人生的流浪旅程以及这种自由放逐的生活态度对她的作品及行文风格的“互文”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白玛乔老师是我的前辈,但在这次采访之前,我与她没有什么交集,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位谦虚低调的老大姐。听了她的故事,特别是她轻描淡写的那些真实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她其实并不普通,在安逸与磨砺之间,她能够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本身就是个勇敢的决定。她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有些人的梦想是用一生守候的。这样的人,不管最终是否收获了什么,都是令人尊敬的。糊里糊涂中决定了一生的职业1960年是白玛乔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年,她  相似文献   

18.
坐看云起     
《神州》2013,(7)
静静地看人生,慢慢地回头,那些往事里总有一些温暖的迷惘,即使结局已是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的心仍然徘徊在其中,有时候甚至不能自拔。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曾经从收音机里听到有这样一个女孩,他的男友和她分了手但没有说任何理由,于是痴心的她拒绝了其他异性的追求,苦苦地等了两年,因为她要有个说法,她要他给一个理由,如此的等待最后的结果是等来了他要结婚的消息。这样一个故事留下来的是无边的创痛和对那两年青春时光的无比痛惜,难道生命中真的只有执著和不能忘却吗?我想起了一盘磁带扉页上的一句话:从前以为拥有是幸福的,现在却明白舍得才是美满。  相似文献   

19.
1写《我的1997》这首歌是在1989年,艾敬刚20岁。那个时候她听了苏珊·薇格的《Luka》,决定“把当时自己19岁以前的人生经历写一遍”。那个时候她对人生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去南方”不意味着淘金,更多是自由。那个时候她“可能也是想着扬名世界吧”,像U2、TheBeatles一样。  相似文献   

20.
60多年来,她被迫流落在异国他乡,承受了令人们难以置信的人生磨难。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爱与恨交织在她的身上,形成了一部历史!这部历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沉重的思考。在皖西淮北平原阜阳地区太和县三塔镇康庙村,在她年近古稀之时,她带着对人性的悲悯,对自己的悲悯,发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控诉:“侵华日军强迫我度过了两千多个非人的日日夜夜,毁灭了我的青春,我的人生,我的人格,我的精神……”她痛苦地追忆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像是在那愈合的伤口上又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她说为了人们永远不忘记战争的罪恶,和同她样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姐妹们,年迈的她勇敢地披露了作为女人最不愿启齿的人生经历。她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公开承认被迫做过日军“慰安妇”的人,也是第一位勇于在新闻媒介上控诉日军暴行的“慰安妇”。她就是本文主人公李天英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