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因为承担的科技部基础性专项课题的需要,我们于2019年7月22日起对内蒙古东部的考古遗址进行了15天的考察。锡伯河畔的文化赤峰、通辽等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自成体系,按照年代先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有小河西文化与兴隆洼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哈民文化,新石器时代末期和青铜时代有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10,(4):38-38
2010年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的年度考古学论坛正式对外发布了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1930年我国著名学者梁思永先生曾到赤峰英金河畔和林西一带开展考古调查工作①,揭开了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建国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重心始终放在赤峰地区,正式提出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的命名,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框架和谱系关系。兴隆洼文化的发现和确认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为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找到了土著源头,…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内蒙古赤峰市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坑"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先民食物结构以C4类植物为主,很有可能来源于粟、黍和稷,肉类食物在食物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暗示出饲养业和畜牧业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的研究为复原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特别是赤峰地区青铜时代人群的经济生活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迄今已报道的史前时代考古文化中,陶窑的发现仅在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乡四棱山遗址有所发现1,共6座陶窑,属于红山文化.其它考古学文化尚未见有陶窑发现的资料报道.2005年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为配合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松山区初头朗乡上机房营子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揭露了2座红山文化和1座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窑7.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研究辽西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陶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图们江流域青铜时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材料,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考古学遗存可以分为两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早期为兴城文化,其年代跨度为龙山文化末期-夏代;晚期为柳庭洞类型,年代跨度为商-春秋战国。大六道沟遗址的考古遗存既包括新石器时代堆积,也包括青铜时代堆积,从而否定了原有的关于该遗址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四坝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四坝文化彩陶经由马厂晚期"过渡类型"发展而来,并与齐家文化以及新疆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四坝文化彩陶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彩陶的发展演变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考古学上。齐家文化通常是指黄河上游以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宁夏南部、陕西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齐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至公元前1700年之间。距今已有3500到4200年的历史。1924年,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将东北地区的生业特征分为两个大的区域进行长时段的归纳,可以看到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主要是采集和渔猎,到青铜时代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家畜饲养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南部地区至少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出现少量的农作物,当时可能也开始饲养家畜,在整个新石器时代,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的行为在燕山南北地区发展缓慢,而在辽东半岛南端地区则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业模式。到青铜时代,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地区的高台山文化以种植粟等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主,也包括渔猎活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以种植粟和黍及饲养家猪为主,家养动物中牛和羊的数量较多,畜牧业开始出现。从夏家店上层文化至燕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均呈稳定发展的趋势。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当地各个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及更替状况密切相关,也与自然环境的制约和黄河流域地区以农业为特征的文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积极筹备六十年所庆的同时,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科研工作,发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 一、新石器时代考古 近年来,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考古发掘的工作重点一直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对通辽地区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逐渐深入,通辽市科左中旗的哈民忙哈新石器聚落遗址进入第四次发掘,持续出土的房址、陶器和玉器等遗存,极大地丰富了科尔沁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域土地人物略》的最早、最好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西域土地人物略》是现存少数记述明代西域史地的历史文献之一 ,其所证地域最广 ,可信程度甚高 ,并反映了当时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但目前两种通行本不仅文字讹误歧异处甚多 ,而且体例亦不相同 ,学者不知所从。得其祖本嘉靖《陕西通志》本 ,通行本中的讹误歧异即可厘清。至其作者 ,当非汉人或穆斯林 ;作时当在宣德十年 ( 14 35)甚至成化十年 ( 14 74 )之后。  相似文献   

12.
David Hunt 《Folklore》2013,124(1):75-90
Written evidence from the hunting folk literature of the Caucasus is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origin of the unicorn lies in hunting mythology and that remnants of it are to be seen in the figures in "The Lady and the Unicorn" tapestries in France.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利用到消灭的演变过程,而政策的实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误的一面,产生失误的主要原因则是认识上出了偏差,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朱军 《文物世界》2002,(4):38-42
觚,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化遗址即有陶制品出土,其用途为酒器。夏商较流行,西周后逐渐减少。部分器型仿青铜礼器,多用作陪葬冥器。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30年代报刊媒介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玉梅 《史学月刊》2003,1(5):54-58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各报刊杂志纷纷刊登开发西北边疆的文章,喊出了开发西北的呼声。各有识之士利用报刊这一信息工具来研究西北、宣传西北;为开发西北制造舆论,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开发。但最终实效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首批留美生的选派是留学教育全面恢复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内驱力源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也为留学教育的恢复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此次选派不仅促进了高教改革、科研创新,而且摸索出一整套向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的选拔办法和管理体制,开启和引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留学时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汉赋作品中的服饰形象着眼,论述了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体现汉代文化精神的礼乐精神,汉赋中的服饰形象描写与汉代礼乐精神的关系。通过汉赋中帝王、嫔妃、武士等的服饰描绘,论述其体现的礼乐精神以及礼乐精神对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Abstract

Academic essays in Germany either start or end with a citation from Goethe. I cannot refrain from this tradition as I have in mind three lines which described the situation in his time and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but which no longer hold true in our changing world. This is not easy to accept, especially for a scienti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