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荧屏上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其中有两个情节——“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颇引人注目。关于“太后下嫁”,剧中曾通过顺治之口向孝庄太后说:“儿臣六岁登基,天下烽烟四起,宫中杀机危伏,母后为保住咱俩的身家性命,不得不下嫁权臣多尔衮。”孝庄还亲口对年幼的康熙说:“当年我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不得不以太后之尊下嫁多尔衮”;关于“顺治出家”,该剧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顺治在其爱妃董鄂氏病逝前后,独锁深宫,参禅论道,一意要遁人空门。甚至在高僧玉林要焚死为之化度的僧人行森时,仍执意落发具戒,着僧衣芒鞋,义无反顾,皈衣佛门。面对此情此景,孝庄不得不下旨以“龙驭归天”的谎言来掩盖顺治实已出家的真  相似文献   

2.
正清代顺治皇帝是否出家,作为"清宫四大疑案"之一,长期以来都笼罩着重重迷雾。近来,笔者掌握了一些有关顺治皇帝在湖南安化辰山出家、圆寂的资料,写出来以供讨论。笼罩在顺治身上的各种谜团◇康熙缘何称清圣祖清朝庙号称"祖"字的有3人: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金朝,定都于盛京,开创历史,可以称"太祖皇帝";二是清世祖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定鼎中原,开创  相似文献   

3.
正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6岁登基,在位18年,24岁时从历史的舞台上销声匿迹。顺治的离去不是结束,更像是一个开始,在他身后,有着诸多关于他人生结局的传言,如同镜子上的水雾,模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出家的传言甚嚣尘上在清代民间,广泛流传着顺  相似文献   

4.
读《中国钱币》1986年第三期那荣利同志《清代制钱之满文与钱局》一文,对我很有启发。我是大同人,在参阅了一些有关大同府局资料后,有几个问题,提点个人看法,请那荣利同志指正。一、大同府钱局不是顺治六年开铸,而是顺治二年(1645)开设的九局之一。地址在大同城内东北隅钱局巷。顺治五年(戊子)十二月初八日(1649年1月20日),明降将大同巡抚姜瓖变,据城对抗  相似文献   

5.
曹申吉字澹余,号逸庵,明崇祯八年(1635年)生于山东安丘。其祖父曹铨为光禄寺署臣;外祖父刘正宗,崇份元年进士,入清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曹申吉18岁(清顺治十年)成进士,历充国史院编修、日讲官,湖广右参政、左通政,大理寺卿。康熙十一年(1671年),36岁的曹申吉以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可见他是深受顺治、康熙两个皇帝赏识的。在“三藩之乱”中,曹申吉是投吴叛清还是为清殉难?扑朔迷离,众说纷法。《清史列传》将其列入叛臣传,但有关地方志书及民间著述多持“为国殉难”、“不知所终”诸说。本文参证诸说…  相似文献   

6.
彭名保:中国第一部电话发明者 2007年初,85岁高龄的前上海重型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家震老先生,在电话中回忆他的家事,谈到他母亲彭淑士时,提到了一个笔者非常熟悉的名字,这就是他的外祖父彭名保。李家震先生介绍说,他外祖父出生于苏州,后到安徽做官,具体做什么官不清楚,但听长辈隐约说过,他在安庆生活多年,好像在招商局等一些部门做过事情。  相似文献   

7.
豫东古刹清凉寺张保勋清凉寺位于河南省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清凉寺村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豫东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清凉寺在西汉时期称清冷台,为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所筑。台上原有楼台亭榭,幽雅别致。台下有清冷池,池内养鱼,垂钩可钓。梁孝王经...  相似文献   

8.
屏山县修复古代建筑清凉寺位于屏山县城西郊的古代建筑清凉寺,目前正在加紧修复。清凉寺又名天宁寺,始建于北宋乾德初年,元末毁于战乱,明代洪武年是重建。由于年代久远,寺庙损坏严重。现存的清凉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布局为同一中轴线...  相似文献   

9.
石魁巷是外祖父家对面的一条幽深的青石铺地的小巷,也是古镇双沟千百条巷子中的一条。儿时在外祖父家时,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最早听到的声音便是从石魁巷传出的“油条,刚出锅的油条哟”的叫卖声,那声音沙哑悲怆,穿透力极强,这就是毛和卖油条的吆喝声。每次听到这吆喝声,就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这可能与外祖母常对我说的,石魁巷里闹鬼,每逢凄风苦雨或大雾迷漫的夜晚,就会有冤魂苦鬼发出凄惨的嚎叫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归元寺     
归元寺是湖北汉阳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刹,坐落于汉阳城西5里,即今汉阳区翠微街横路5号。归元寺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其开山祖师为白光和主峰两位高僧。白光、主峰是浙江川长兴县雉城人,出家后云游四方,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到汉口十方庵挂单,随后又寄锡于汉阳兴国寺,在汉阳遇当时定南王、镇守粤西大将军孙延龄的麾下孙耀先、戴天成、吕克孝、郝廷瑞等居士。孙、戴等人有意捐资为白光、主峰创立梵宇,以嘉其一心研读藏经,操志艰苦。其时汉阳凤山门外有一处称为“汉西一境”之胜景的葵园,此园系曾任明末华州牧的汉阳人氏…  相似文献   

11.
冬夜听宝卷     
那还是很小的时候。一个冬日的傍晚,外祖父家忙忙碌碌,备这备那,听大人们说,似是要请什么先生来念卷。我不知道什么叫念卷,只感到外祖父一家人都很高兴,像要办喜事似的,便也在默默中期盼这念卷先生的到来。就在这期盼中,家里又来了许多人,都是外祖父家的街坊邻居和一些亲友。大家喝着茶,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等待,屋里顿显热闹。念卷的先生也终于来了,我记得有两位,提着个包袱,黑而瘦,也是寻常打扮,却很精神。大约天黑下来的时候,念卷开始了,是在外祖父家的炕上念的。炕中央摆着一张小炕桌,桌上摆着几本发了黄的卷书、茶水、果品等。念卷的先生坐在炕桌后边,其他人,有的也坐在炕上,坐不下的便坐在炕沿上或地下的椅子上。这时天已黑下来了,寒风在外面呼呼地刮,吹得窗子上的纸哗哗地响,而屋子里的炉火却旺旺的,炕也烫烫的,显得热气腾腾。念卷开始了,准确地说,那不叫念,而应该叫唱,中间夹一些道白。那是一种有着固定韵律与节奏的调子。先生念得很熟,似乎并不看卷书,他们声音宏亮,滔滔不绝,有一种口若悬河的气势。先生念着,听的人也不能闲,一边听,还要接声。所谓接声,就是听的人要随着先生的调子,在每一唱段的结尾,齐声念唱“阿弥陀佛”。听着听着,家里人忽地随着...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之前,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提出,清顺治皇帝死后是被火葬的。他说,关于清"帝与后的火葬问题,此事过去尚无人道及,可以说是我发现的。"他的依据,除《五灯全书》(艹卬)溪传中有关记载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发现了《清圣祖实录》对顺治皇帝棺椁的称谓,有从"梓宫"到"宝宫"的变化。他说:"顺治十八年四月,康熙所祭者尚为‘梓宫’,而时隔不逾一年的正月,则所祭  相似文献   

13.
秦大树 《华夏考古》2020,(3):90-103
宝丰清凉寺窑址于1987年被认定是汝窑遗址,2000年在清凉寺村发现了天青色汝官瓷烧造区。根据汝官瓷生产区与清凉寺窑址大窑区的关系,以及汝官瓷生产区的特点,表明汝窑是在高度发达的民窑基础上形成的贡御窑,是在北宋后期官府采购制度变革以后出现的由官方"置场"进行生产的,代表承包购买制度的手工业作坊。可能承担了"六尚局贡"的任务向宫廷贡瓷器。拣选后的瓷器仍可出售,不具有专供皇家使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清凉寺墓地位于芮城县东部西陌乡清凉寺村。现存元代木构建筑清凉寺坐落在墓地上。中条山余脉之南有恭(共)水涧,恭水自北而南注入黄河。全长16.9公里,原属长流河,近20年来因天旱少雨,已成季节河。恭水涧沿两岸北起坡头遗址往南绵延10余公里至刘堡遗址,断断续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数处。清凉寺墓地位于坡头  相似文献   

15.
《安徽钱币》2007,(1):32-32
顺治即位后,承袭明制,在京城设立户、工两部的钱法堂,即宝泉局和宝源局,分别设炉百座和五十座,当年即开铸顺治通宝年号钱。顺治年间,先后设有18个省局铸顺治通宝,其初重一钱,后改  相似文献   

16.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凉寺窑址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南,东距宝丰县城25公里(图一)。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即发现了这处窑址。1977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和叶喆民两位先生会同河南省博物馆文  相似文献   

17.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山西芮城县举办了一次旨在宣传其悠久历史的图片展,其中出土于清凉寺的精美玉器图片引起了当地社会各界的注意。1997年,"陕、晋、豫三省古代玉器精华展"在三省巡展,其中包括出土于清凉寺的琮、璧、钺、环等精美玉器,让相关人士为此感到十分震惊。2005年4月7日,经过全国考古学界20位专家严格的评审,清凉寺墓地的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第十五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如作者所言,当下各种考试的作弊者,真是幸福得很!满清统治者兴兵入关统一全国后,为了笼络和网罗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士。顺治二年在北方数省举行乡试,录取了清朝首批举人;顺治三年在北京举行会试,录取了开国的首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1月8日 ,应省文史馆和普定县政协的邀请 ,我和妹妹陪母亲专程到贵州省西部偏远的小县普定去。普定是外祖父任可澄的故乡。母亲兰仪是他的第十四个女儿。外祖父早年离乡 ,后定居省城 ,母亲和我们晚辈从未到过外祖父的故乡。十月小阳春的天气格外风和日丽 ,明净清沏的夜郎湖、普定县广袤的田野 ,让人心旷神怡。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 ,让我们感受到故乡的温馨。省文史馆馆长赵少伏、张启成以及黄万机教授等和我们一起来到外祖父的出生地———马官偏坡寨。(一 )外祖父是清末、民初活跃于贵州政界、文化教育界声名鹊起、影响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顺治、康熙时期“昌”、“江”二字的记局问题,由于史科和泉谱的记载不一致,使得今人在涉及此问题时便遇疑难,各持一说。时贤对此曾作过一些考证、争鸣。如赵永明先生在《顺治钱局汇考》(《陕西金融》钱币专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