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刘罗锅不是那个天下皆知的叫刘庸刘罗锅,而是井陉石房巷里的刘罗锅。那个刘罗锅名震天下,这个刘罗锅以石房巷为圆心,也名震了周边几十里。  相似文献   

2.
<正>捷克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偏执,超过捷克的风景,成为这个国家最独特的标签。位于欧洲腹地的『金色之城』布拉格,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戏剧——『黑光剧』,可能再没有哪个民族,会以『黑』与『光』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意向来命名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反过来诠释着一种思辨,又把这种思辨变成捷克人独树一帜的生活方式。亲临布拉格,或许就会发现,舞台和现实,在许多捷克人心里早就模糊了疆界。  相似文献   

3.
黄小峰 《中华遗产》2011,(7):150-153
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中,有这样一幕——年轻的梅兰芳和邱如白义结金兰,为他们作证的,即是一幅南宋古画。被当代电影巧妙使用的这幅画是有明确出处的,它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那么,导演为何耍选用这幅画来烘托情节呢?莫非它有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4.
四平戏梦     
福建政和县的杨源村是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四平戏就存活在这个几乎都是张姓人家的村庄里。几百年来杨源四平戏代代相传,每逢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一和农历八月初六到幸刀九这两个节日,部委游神演戏.既娱神.也自娱。  相似文献   

5.
以戏攻心     
在“司令赛牛毛”的抗战初期,河北省雄县米家务有个联庄会,对外简称“北联庄”,在大清河北来说,是当地闻名的地主武装。1938年8月中旬,我冀中四军分区“国防剧社”奉命到米家务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戏攻心,使这个联庄会顺利接受我军改编。这项特殊任务是冀中  相似文献   

6.
正晚清的当家人慈禧没受过什么教育,就喜欢看戏。看戏还不喜欢看雅部的昆曲,只好花部的高腔。京剧就是在这个妇人的喜好中成长起来的。喜欢听戏是个乐子,但与民同乐却谈不上,顶多与官同乐。慈禧越是到了晚年,就越是喜欢热闹,看戏也喜欢拉一帮子人一起看。有点好戏,都喜欢跟王公大臣一起分享。颐和园的德和园,是晚清时节慈禧老佛爷最喜欢的宫廷戏园子,戏台三层,可以演上天入地之事,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一次台上正在演《吴越春秋》,范蠡献西施的故事。里面有个情节,是这样编排的,范蠡拜访吴国的  相似文献   

7.
戏如人生     
海阳 《南方人物周刊》2013,(34):110-110
1990年的夏天是如此平凡,平凡得一如从未发生。一个下午,满身泥巴的我放学后在山上追了半天松鼠刚进院儿,隔壁家的老小突然在篱笆那头探头招呼我:“喂,快来看,电视里演孙猴子呐。”那时节在这个东北小村,电视还是稀罕物,我们半个村儿只有赵大婶家才有一台14寸的“金星”。兴冲冲跑过去,映入眼帘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她头戴珠翠,身着绣袍,眼圈儿微红唤着“御弟哥哥”,黑白画面看不清她脸上的颜色,但是那含泪的双眼却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8.
“单刀叫天儿”清末民初的北京前门外大街。那天傍晚时分,大街两旁店铺的伙计都拥到了门口,摆摊的和行人也引颈翘首向街心张望,不大工夫,一辆辆带车厢的骡车从前门向天桥的方向驶去。玉壶春茶楼的窗户后面,有两个青衣短打扮的顾客,冷眼看看外边的热闹场面,不动声色,神情漠然。直到车厢两侧镶嵌着13块玻璃的较为华丽的骡车驶近时,其中须发皆白的老者,才向身边那个脸上有一道刀疤的壮实汉子悄声说道:“这种车就叫‘十三太保’。知道里头坐的是谁吗?”“谁?左不过又是哪个红戏子。”“这个戏子不同寻常,他是当今的‘伶界大王’谭…  相似文献   

9.
阎长林 《纵横》2012,(4):20-21
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华北军区薄一波政委想派华北京剧团到西柏坡给开会的首长及中央机关进行慰问演出。他把这个想法和中央办公厅杨尚昆主任说了,杨主任马上报告了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表示非常欢迎。  相似文献   

10.
柏龙驹 《江淮文史》2007,(5):165-173
《黄梅戏艺术》今年第一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是吴福润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纯属误传》,一是吴功敏的《探寻黄梅戏的源头》。两篇文章一个主题:对黄梅戏源头进行再探讨。文章都不长,却激起了千层浪。当然,也触动了我这个黄梅戏爱好者。  相似文献   

11.
六、黄梅戏舞台艺术的初步积累黄梅戏在安庆地区广泛流行,形成为“怀腔”,距离它最初出现两小戏或三小戏阶段,有百来年的历史。在这一百来年中,黄梅戏的舞台艺术有了初步积累。剧目方面,已经产生了“大戏36本,小戏72折”的说法。当然黄梅戏的剧目不可能固定在不变的数字上,但在艺人中还—直流传着这个习惯的说法。从我们对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搜集、挖掘情况看来,早期在黄梅戏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是接近这个数字的。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的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最近,这个县的黄梅戏剧团把“原产”的黄梅戏带到了北京,唱做俱佳,其中传统戏《故老四与张二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备受观众欢迎。当年,毛泽东主席曾看过有关放老四与张二女的折子戏,陪同毛主席的梅白同志记下了他的回忆,现刊发如下──编者)毛泽东同志喜欢京剧,也喜欢地方戏和民歌,到武汉,总要看看汉剧,楚戏,听听湖北民歌。1958年在东湖客舍,他问我:“黄梅戏怎么到安徽去了?”我说:“是大水冲去的。黄梅县地处在长江、龙感湖之间,每次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附近…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是著名的“民族歌舞的海洋”。居住在那里的侗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戏曲——侗戏。侗族,是古代僚人的一支,很早就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定居下来,所谓“散处于牂牁、潕溪之界”。他们过去原来没有戏曲,由于171年前出了个侗戏师,从此便有了新的一页历史。这个侗戏的创始人,就是黔东南州黎平县腊洞村的歌师吴文彩,人称“疯颠戏祖”。提起这“疯颠戏祖”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村戏     
那天,当我站在村东头狭小的空地间细心打量小村庄的变迁时,目光不知不觉中凝固在正前方那座戏楼之上。昔日那座静谧安详的戏楼不知何时被眼前这栋高峻挺拔的木雕阁楼取代了。晨光中,阁楼正笼罩在一片香雾岚烟中,透过阵阵传来的梵音铃声,  相似文献   

15.
黄梅戏     
正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采茶调",是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代末期,黄梅调与安庆市怀宁县等地区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代表性剧目《女驸马《天仙配》等,传唱至今。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梅林戏     
以繁复迥异的方式,艺术在各个地域诞生,成为心灵的银河系,可以在众多时空中航行。  相似文献   

17.
冰戏     
冰戏冰戏,又称"冰嬉"、"冰上竞技",是满族传统的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满族统治者很重视冰上运动,称之为"国俗"(见乾隆帝《冰嬉赋序》)。每年十月,清廷都要在京师太液池(北海)举行"冰戏"活动,如《日下旧闻》所载:"太液池冬日表演冰戏,习劳行赏以间武事...  相似文献   

18.
穆冉 《南方人物周刊》2010,(45):124-124
你要是想听实话,我就告诉你,我他妈烦透了这事!票房这事跟导演有关系吗?我是个种萝卜的,不是卖萝卜的。别跟我说首周票房1.7亿破了多少纪录.我对这个结果还真是不满意!要是真有人在打击盗版这事上来劲,我首周会只有1.7亿?!  相似文献   

19.
相亲如戏     
我父母和苏州的一对夫妇是好友。他们有一掌上明珠,我母亲也见过,据说颇为喜欢,还想收为干女儿。那女孩正在读音乐学院,据说亭亭玉立,美丽不可方物。有人牵线,我父母和女孩父母都极看重彼此家庭,自然都“鸡冻”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开镇位于黄梅县西南的长江北岸,这个镇不到50平方公里,采茶、文曲、汉剧等戏班的演出活动却十分活跃,民歌小调也流传甚广,素有“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之称。70年代末,就在这块肥沃的群众文艺土壤上,绽开了一支绚丽的黄梅戏新花──新开黄梅戏剧团。该团现有演职员用人,拥有价值13万元的演出设备,能演出大小剧目48个,累计在城乡演出2600多场,观众达270多万人次。新开黄梅戏剧团建于1978年10月。18年来,路途坎坷,有过辉煌和喜悦,也有过失落和困惑。ig78年上半年,当时的公社党委根据社员们的要求,办起了一个宣传队,演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