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秀才这个称谓,最初在《礼记》、《管子》、《周礼》等书籍中见到。这些书,有人认为是汉代的,有人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钱泳《履园丛话》云:“秀才二字昉于汉。”昉,即“始”之意。据此推想,秀才称谓可能出现于汉或汉以前。当时,秀才二字只是对才学优异者的称谓,而不是读书人的专称,也并未形成固定的科目名称。至汉武帝时,诏令地方举荐孝廉和茂材,以供朝廷选录。这里的茂材即秀才,是在东汉以后因避汉光武之讳而改秀才为茂材的。有人依据此说,认为汉代是秀才成为举荐科目的开端;清赵翼却以为“晋世始有秀才之举”。那是依据史籍中出现赫然明确的秀才二字的记载才断言的。  相似文献   

2.
春台戏     
古时,江南农村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为春社。时间大致在旧历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酬神的同时演戏示庆,称为社戏,俗称春台戏。 顾禄《清嘉录》谓:“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台旷野,醵钱演戏,男女聚观,谓之‘春台戏’,以祈农祥。”蔡云《吴愉》云:“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干。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闲人野外看。”  相似文献   

3.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94-94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土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才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土,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  相似文献   

4.
何汉柏 《湖南文史》2012,(10):69-69
吴佩孚是北洋巨头之一,但起步太晚,故辈分不高。 1898年,吴佩孚在天津投军,成为一名护兵。当兵之前,吴佩孚是“北漂”一族,混在京城街头,靠算命和写对联为生。本来他在老家山东蓬莱已经考中秀才,但因莽撞砸了本县电报局局长家的堂会——他嫌人家请来的戏班男女同台唱戏有伤风化,被革了功名,成了县衙的通缉犯,不得已跑到帝都北京来闯荡。因生活无着,不久他便赶赴天津,投奔了一位名叫郭绪栋的山东胶州同乡。郭绪栋是驻军的师爷,即营部的文秘,虽不是什么官儿,但能荐人当兵。这一年,吴佩孚24岁,已是老大不小的年纪了。  相似文献   

5.
蓬莱地处山东半岛北端,因“海市蜃楼”和“八仙过海”传说而享誉海内外。蓬莱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先民们傍海而居,以海洋生物为生,遗存下大量的贝丘遗址和海洋民俗,总结、传承了大量涉海生活的规约习俗。本文从海洋生产习俗、渔家生活习俗、海洋信仰与禁忌、海洋民间节庆等方面阐述了蓬莱的海洋民俗。  相似文献   

6.
吴佩孚1874年生于山东蓬莱,6岁入私塾,23岁考中秀才,后从军,在曹锟麾下。成为直系军阀的骨干。北伐后,他流落四川,成了一位失意将军。但其晚年,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利诱,始终不为所动。其可贵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景仰。  相似文献   

7.
秀才买柴某秀才来到集市买柴,他坐在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打问。一个人挑着一担山柴走了过来,秀才便问:“柴卖吗?”那人瞪了他一眼:“不卖,挑到这儿干啥!”秀才一听“不卖”,便低头继续看书。一会儿,面前又放着一担山柴,秀才又问:“柴卖吗?”柴主说:“不卖,放在这儿干啥!”他一听,还是“不卖”,又低头看书。黄昏时候,集市上的柴已卖  相似文献   

8.
吴佩孚1874年出生在山东蓬莱,原本是一个破落的穷秀才,家里太穷,一直讨不到老婆。后来,一个店铺老板相中他是个人才,认为他一定不会久居人下,所以没有嫌弃他,把女儿张佩兰嫁给了他。  相似文献   

9.
寇润平 《神州》2013,(21):20-21
蓬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汉代建城以来,拥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莫测的海市蜃楼自然奇观和美丽动人的八仙过海传说,更让蓬莱成为东方神话的发源地之一,被历代誉为“人间仙境”,蓬莱因此也成为中国“东方神仙文化之都”。而这种积淀深厚的神仙文化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蓬莱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驰名中外的蓬莱,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山东的省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八仙过海的传说脍炙人口,自古被誉为“山海名邦”,素有“人间仙境”之称。3月13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蓬莱旅游度假区。蓬莱旅游度假区位...  相似文献   

11.
李海珉 《文史月刊》2006,(10):28-31
爱国诗人柳亚子喜用印章,他一生使用过的印章多达160余枚,其中有一枚印章非常特别,印文是“平生不二色”。这平生不二色,透露了柳亚子男女平权的思想,隐含了他在婚恋方面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1902年上半年,年仅16岁的柳亚子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考了个秀才,在整个苏州府就数他最  相似文献   

12.
再论唐代秀才科的存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反驳唐代秀才科存在时间不止于永徽二年的观点,认为秀才科确停废于永徽二年,此后无一真正秀才及第者。唐代各种史志记载秀才科停废时间大体一致,下限都未超过永徽二年,这些记载是可信的;未停废论者的主要论据是永徽后仍有一些“秀才及第”者,其实这均是为文者依当时风习以秀才代指进士,不能作为秀才科存在的依据。秀才科停废并非因防范朋党之争等,及第难度太大,使人不抱希望及州长贡举不当则受连累是其衰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有道是“贫在闹市无人间,富在深山有远亲”。果如山西官绅所料,1928年之后,随着“阎冯大战”结束,人晋交通恢复,浑源彝器又展开了一场金钱较量的“扳手腕”大赛。  相似文献   

14.
唐代秀才科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秀才科考论余子侠唐代取士之途,包括由学馆出身的“生徒”、州县举选的“乡贡”和天子自诏的“制举”。前两类设有一定的科目,故被称为“常科”;后一类因天子或朝廷临时设制,不拘常格,又被称为“特科”。在常科所设的科目中,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  相似文献   

15.
肚里的学问一天,苏巴和长工上路,看见前面来了一位秀才,他就问身边的长工说: “你说我有学问呢,还是秀才有学问?”长工顺口答音的说: “当然是老爷有学问了。”“为什么?”长工答道: “秀才的学问天天用,越用越少,老爷里的学问一点儿也还没往外用过呢。”苏巴听了觉得很对,自豪的抹着两撇胡子,扬着头往前走去。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三神山”,是指中国神话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山,它们分别叫做蓬莱、方丈、瀛洲,为神仙所居。《史记·封禅书》载:“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没能至云”。  相似文献   

17.
清初湖南在钱粮征收方面存在私征滥派等积弊,这些多征派的银两,按照“分润上司”的方式,层层输送,形成官场的“陋规”。而以湘潭生员石仑森为代表的地方士绅,利用人脉关系,甚至京控,为民请命。而咸丰年间的“湘潭章程”,也是由湘潭举人周焕南等士绅率先倡导,并经过地方知县、知府、藩司、巡抚各级官府反复博弈之后才得以出台。而官绅博弈下的“减赋”与“减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盘踞于征收诸环节中书吏们的牟利空间。而一旦外在的制约不再,各种侵吞依然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8.
《旅游》2000,(5)
为进一步启动北京市场为使首都百姓进一步了解蓬莱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蓬莱市旅游局.蓬莱市文物局于3月14日在京举办蓬莱旅游说明会。说明会由蓬莱市旅游局副局长兼文物局副局长华维平主持。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主任兼蓬莱旅游局局长、蓬莱文物局局长凌丽华在会上做重点介绍。 蓬莱是我国胶东半岛上一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蓬莱水城是迄今我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军港之一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与水城毗连被誉为“北方第一间。她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驰名天下亭台楼阁布局得体海光山色自然天成八仙过海的传说有口皆碑海…  相似文献   

19.
鞋匠考状元     
《中国土族》2002,(4):47
很早以前,有两个秀才要上京考试,雇了一个鞋匠当脚伕。 一路上,两个秀才不管见到什么,都要咬一阵文嚼一阵字。鞋匠听了感到非常新鲜,好奇地问:“你俩说的是啥话呀?”他俩得意地说:“这话是我们文人说的,你听不懂。”这一说,鞋匠也就注意上了他俩说的话。 他们来到一个村庄,看见路边的打谷场碌碡吱吱扭扭地滚着,俩秀才就把它叫做“磙子塄经。”鞋匠听后记在了心里。  相似文献   

20.
彭雄 《巴蜀史志》2014,(2):43-44
清代的科举可分三级:第一级“小试”.又称“童子试”,俗称“考秀才”;第二级“乡试”,俗称“考举人”;第三级“会试”和“殿试”.俗称“考进士”。清代沿明制,府、州、县均设学校,学生称为“生员”即“秀才”,是最低一级的功名,要取得秀才的资格.必须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