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宁波 《神州》2012,(16):61-6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呼唤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起特殊的使命。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李玉平 《神州》2013,(10):19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探索能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新时期学校工作的新课题,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努力方向。一、运用多变的题型训练,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少兰 《神州》2013,(12):113-1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呢?一、激发创造热情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人才,这和发现式学习  相似文献   

4.
于洪伟 《神州》2011,(5S):78-7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丁崇磊 《神州》2013,(15):55-5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日新月异,只有拥有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大学美术教学中,往往存在创新思维缺失等现状,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志凤 《神州》2014,(15):66-6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古人言:“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就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浅显的做法:1、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动力。”要培养学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刘婷婷 《神州》2013,(24):193-193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激发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建喜 《神州》2012,(10):298-298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创造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他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培养有知识、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的理论,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9.
王素华 《神州》2013,(1):111-1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宽松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毛晨阳 《神州》2012,(18):213-2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江华 《神州》2012,(1):27-2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徐向华 《神州》2012,(18):230-23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4.
尚霞 《神州》2012,(8):95-95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本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守玉 《神州》2012,(6):278-27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秀丽 《神州》2013,(23):93-93
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创新决定着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在全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和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杨秀峰 《神州》2011,(7S):100-1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实施创造性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平常的日常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启蒙的教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创新决定着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李红 《神州》2013,(10):101
创新是发展之魂。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其音乐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