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弗洛伊德晚期在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宏观研究中,应用了他的人类本能的理论,将文明的发展归因于他所谓的人类“本能”的作用,同时又认为文明压抑了本能从而给人造成“不适”。本能固然也属心理的范畴,但本文前面所谈的心理因素决定论还能承认人类原始时期和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弗氏晚年的本能文明观则更加向后倒退一步,更加不考虑客观环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一次有关"西方文化霸权的终结"演讲中指出: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一直自诩为进步的文明,其他文明也曾认为应以此作为典范,按其模式发展。所有文明都曾坚信科学和技术将会持续不断地迅速发展,并能使人类更强大、更幸福;曾相信18世纪末在法国和美国出现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及其哲学理论依托将会给予每个国家的人民在个人生活管理方面更多的自由,赋予他们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爱尔维娜长期受资本主义文明教化,“理性”意识强大,然而她的“血性”意识也在萌发,二者构成尖锐冲突。她的遭遇表明,文明压抑人的自然本能,把人变成为生活中的死人。她在“血性”意识支配下对文明社会的反抗,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死亡命运的道路,体现了作者通过倡导“血性”意识,进而拯救人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涛 《中原文物》2001,(6):29-31
本文认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在文明化的初期阶段,这里更多的吸收了周边地区各种文化的一些因素,在夏商周时期逐步成为文明中心.作为文明中心,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方面,即社会的观念形态和礼仪制度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体现在文化的表层层面,即物质文化产品的基本形态方面.文明中心的进一步强化,使中原文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5.
唐尧文化在古国文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 《文物世界》2005,(5):16-22
进化论者摩尔根最早提出来“文明”一词,他认为文明社会与蒙昧、野蛮恰好是相反的概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阶级社会和国家的出现是文明进程的核心,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1]。苏秉琦先生考察中国文明起源和西方的差异,从宏观提出了古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社会的逐步发展中,从最原始的农业社会一步一步走向了现代工业文明,这样的工业进步,改变了我们的自然环境。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都是涉及到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的问题,这要求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探讨。我们在文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哲学的研究,帮助更多人正确地意识生态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社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且水稻农业不断传播、扩张与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不断。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带粟黍农业开发较早,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小农经济特色较为鲜明,很早就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聚落组织。因此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粟黍农业社会反而奠定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经济基础和凝聚核心,更多地影响了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方式、演变路向与一些关键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由于对文明的要素和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未能取得共识,所以学者们在各自的著述中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明的源头当在距今6000年前后,有的学者认为当在距今5000年前后,有的则认为当从距今4000年前夏王朝开端。多数  相似文献   

9.
赵诚 《炎黄春秋》2010,(3):70-71
我认为公民教育不仅是个理念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这方面,雅典的城邦制度堪称模范。当时社会上出现两极分化,有创意的政治家梭伦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经过克里斯梯尼和伯里克里的努力,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雅典建立了以直接民主为特色的政治体制,从而进入了公民社会。因为理性有趋向真理的本能,所以公民社会相信公民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
远古时期,人们将自己的生命视作天命的主宰,但从人类开始冲破远古蒙昧的迷雾而走向文明社会跨出第一步的时候起,在生死问题上也就从求生的本能中萌发了长寿的意识。于是,人们一面不断祝福新生儿长命百岁,祈求上苍保佑人类繁衍发展,一面又在用自己本民族的特有方式化解着老去亲人面临死亡的困惑与忧虑。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地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地方志茆贵鸣鲁迅是位举世皆知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犀利的笔锋、深邃的思想,为中国的民族文化、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普通的史志工作者,出于职业的本能,笔者在众多见仁见智的鲁迅研究大作中,隐约地窥探...  相似文献   

12.
刘江荣 《丝绸之路》2013,(8):143-147
更多不一定更好,这是人类在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前对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理性反思。生态文明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生态理性、生态伦理与生态价值是生态文明范式的概念要件。本文以生态价值对经济价值的辩证否定为研究主线,逻辑与历史相自洽地考察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具体内涵,突显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作为理论概念的整体性、时空性与社会性特征,得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才能高扬生态理性、确立生态伦理、端正生态史观、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东西方文明比较中,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视角是二元对立论的视角,主要从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着眼,认为东西方文明具有截然相反的文明基质,并由此决定了西方文明率先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道路,是优越的、理应由普世效法的,而东方文明的"现代化道路"只能是"西化"的。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层特质为比较的着眼点,认为东西方文明都是社会基本规律,亦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展现,东西方文明存在规律上的共同性;但在各不相同的时空条件制约下,二者在表现形态和具体道路上又存在差异,价值取向上互有短长。  相似文献   

14.
在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长篇叙事吴歌中,《五姑娘》《赵圣关》《卖盐商》《鲍六姐》《六郎娶小姨》《沈七哥》《打窗棂》《断私情》等私情山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正确评价这些私情山歌以及它们所涉及的性描写、性观念。是对整个吴歌作出正确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即想就此谈一点粗浅认识,以受教于先学和同仁。 一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性行为已经不再是一种满足生理欲望和繁衍后代的本能,它开始带有更多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社会的因素,带有更浓的感情色彩,并从中产生出了爱情。爱情是“融合了各种成份的一个体系,是男女之间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完整的生物、心理、美感和道德体验。只有人才具有复杂而完备的爱的感情。”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朱寰 《史学集刊》2005,1(3):97-100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时代。期间贯穿了三次社会变革:第一次社会变革是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最终导致原始公社制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贯穿整个文明时代始终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的对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第二次社会变革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马克思认为这两个社会阶段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前者是完全处于人身依附状态,后者是部分处于人身依附状态,两者的差别不大。第三次社会变革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大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和民主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是中西力量对比最为悬殊的时期,西方社会蔑视中国文明之举极为普遍。美国媒体的孔子观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孔子本为中国的文明圣人,但美国的媒体话语却让其走向文明进步的对立面,被刻画为中国融入近代世界的巨大障碍。美国媒体认为,孔子控制着中国人的思维,造就了极其保守、极具惰性的中国国民性格,导致了中美社会发展程度之间的鸿沟。他们沾沾自喜于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美欧文明的"先进性",某些中国人皈依基督教以及日本人抛弃孔子思想的积极态度被毫不犹豫地用作了支撑证据。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媒体论及孔子的真正目的在于证明欧美文明的优越。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文明”一词 ,在学术界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对文明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以及对文明标志的不同看法 ,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文明探源所涉及的一系列学术问题。我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是要把文明和文明因素、文明和文明起源在概念上区分开来。“文明”一词在史学上特定的涵义是原始社会已进入国家和阶级社会的时代。以往人们常常把“文字、青铜器、礼仪性建筑、城市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的标志。我认为 ,把这些“标志”作为文明的诸多因素 ,似乎更合适一些。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 ,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酝…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劳动,追根溯源,是从动物的本能活动发展而来。研究劳动的产生,实际就是研究从古猿的本能活动到人类劳动之间的转变过程。人类劳动的产生过程在地球上早已消失了,根据什么来划分古猿的本能活动与人类劳动之间的界限,人类劳动产生的标志是什么,这只能通过分析现今人类的劳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首先认识二者的性质及其区别,然后再结合历史资料研究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认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人比动物高明,能支配自然界,“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  相似文献   

19.
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与希腊城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早期希腊国家的兴起,主流观点认为,迈锡尼文明衰亡后经历了一个黑暗时期,之后城邦于公元前8世纪中期遽然兴起,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中断。这一观点为古典学界普遍接受,成为诸多研究的出发点。本文意在重新审视这一说法,提出西方学者之所以强调两者之间的中断,是因为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起了作用。城邦文明历来被看成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因此它必须同被认为带有专制王权色彩的迈锡尼文明区分开来。然而这样的解释忽略了迈锡尼文明和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诸多联系,而且考古学证据表明所谓"黑暗时代"亦非通常认为的那般黑暗,希腊人群体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还有,荷马史诗所反映的历史面貌更可能是公元前8世纪以前而非此后的情形。由此本文认为,更为合理的解释是把城邦兴起看成是迈锡尼王国解体之后希腊社会渐次演化的结果,而非所谓革命性变革的结果。荷马史诗所描绘的情形很可能是迈锡尼文明和城邦文明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0.
复杂概念是目前学科研究中的最复杂概念之一,也是史前文明研究的关键概念之一。考古学情境下的复杂概念更多的指向社会横向结构的异质性和社会纵向结构的不平等性,但社会复杂化的研究必须在系统论背景下,才能获得研究的整体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