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等南下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批割据政权,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对经济、文化造成严重破壤。伴随着这些政权的兴灭,引起各族民家主动或被动的大规模流动迁徙。这一时朝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时期。其时佛教在中国漠地弘传已有相当基础,这些政权大都优遇僧人.礼佛斋僧,盛建塔寺,组织佛典翻译,支持佛教发展。这样,民族迁徙与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兴旺,为此後中国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而佛教又成为联结与融合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各少数民族接受汉地先进文化的津梁,从而对於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对於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巩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周围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与华夏民族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战争,同时自身也受着华夏民族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诗经》中部分反映华夏民族与西北民族之间战争的诗篇,来探讨华夏民族在早期与其他民族战争的表现,从而揭示先秦时期民众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
闵睿 《沧桑》2010,(4):131-131,15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融合的重要场所。民族融合的发展不仅使各族生活习俗、政权组织等出现了汉化现象,更使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具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从而促成了统一王朝的形成。民族融合发展的原因是山西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内迁各族主动的政治文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辽阔的疆域与浓厚的原生态民族内涵,使得各地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形象,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领域中的展示与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此,少数民族题材美术成为诸多美术家创作灵感和艺术语言的发源点。少数民族题材是现当代画家们最为重要的创作素材之一,是华夏民族文化精神与地域文明的载体。文章对少数民族形式多样的艺术和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的呈现方式,对其创作发展的理念与目标进行研究,能够促使当代美术创作发展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试论唐代吐蕃与西北各族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略西北地区和统治被征服地区民族的过程中,吐蕃与西北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过密切的交往。西北各族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曾经影响到吐蕃文化,佛教传入吐蕃也有西北各族的贡献;同样,吐蕃文化也长久地影响到了西北各族,主要表现在文字、服饰、艺术等方面。吐蕃与西北各族的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丰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概说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由于各族在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落后,故他们与中原汉族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同时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众多的利害关系,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了十六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割据称雄的特殊状况,加之十六国相关史料的相对不足,又使得学者们对这段历史重视不够,因而研究也相对薄弱。但总体来看,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十六国思想文化、社会史、民族关系史、史籍整理及考古研究等方面仍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十六国…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应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成新的民族。民族融合有三种不同类型,即结合、一体化和同化。中华民族的融合有五种不同情况,华夏诸族融合为汉族;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汉族融入少数民族;起源相近、经济、语言、化相近的少数民族的结合;不同起源、不同经济、化、语言的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经过四次大融合,从春秋战国到秦是第一次,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是第二次,从辽金元到明是第三次,从清到现在是第四次。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城市化是指少数民族从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化为城市社会的过程,也是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相互交融互动、全面整合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东北地区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联系的“点“和“线“的结合处,是中原汉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中心点。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文化进程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对形成和巩固区域民族共同体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又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成为民族融合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杨大桅 《神州》2011,(26):218
实现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民族团结,即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其实质是实现经济上的平等。民族经济融合是消除民族间经济结构性差异,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的民族经济政策应该把促进民族经济融合作为制定政策的着眼点,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各民族经济融合,最终实现共同繁荣与富裕。  相似文献   

10.
汉魏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北方少数民族的构成发生了变化,西北方的秦州、凉州,北方的并州、梁州、幽州等地汉族与少数民族有较为普遍和谐的杂处。内迁的结果不仅直接改变了中原的民族结构,也促进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融合。西晋初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较之汉魏不仅有所减少,却又出现了较大同种族群的聚集和外族弱小群体依附强势部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杨大桅 《神州》2011,(11):218-218
实现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民族团结,即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其实质是实现经济上的平等。民族经济融合是消除民族间经济结构性差异,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的民族经济政策应该把促进民族经济融合作为制定政策的着眼点,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各民族经济融合,最终实观共向繁荣与富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有广狭两义:狭义指匈奴族系、东胡族系和突厥族系的各族;而广义则包括肃慎族系和西域各族。因限于篇幅,本文仅从狭义。(一) 自战国秦汉以来,活跃在我国东北、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其历史则是祖国历史的一部分。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文化政策和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歧视国内少数民族,不尊重他们的历史文化,加以马列主义科学理论不能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公开传播,因此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有关北方民族的专门著作绝无仅有,而北方民族的考古工作更没有展开。  相似文献   

13.
苍铭 《文献》2000,6(3):261-271
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西南各民族的文献只能在民间传播,官方没有做过系统的调查和整理,许多文献也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人们并不太了解西南各族中有多少种文献.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自东汉末年起,北方各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最为典型的就是北魏孝文帝的去鲜卑化改革,使拓跋鲜卑得以迅速发展。然而,作为北魏继承者的北齐和北周却实行了与北魏截然相反的措施,即胡化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对北朝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对后继的隋唐王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振国 《沧桑》2014,(1):42-44
民族融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北魏统一以前十六国时期的汉化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胡入驻中原的同时,其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开始了封建化。十六国时期民族的汉化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甚至为后来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以往人们只注重了这一时期的战争动乱,却对少数民族自身的汉化进程论述甚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多.在城市,各民族之间的频繁接触和互动,一方面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另一方面各民族之间相互碰撞、产生纠葛的机会也增多,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本文概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多过程,分析了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动态及城市民族工作的软肋,探讨了城市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及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融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北魏统一以前十六国时期的汉化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胡入驻中原的同时,其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开始了封建化。十六国时期民族的汉化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甚至为后来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以往人们只注重了这一时期的战争动乱,却对少数民族自身的汉化进程论述甚少。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04,(11)
盐亭是嫘祖的故里。轩辕黄帝与嫘祖圣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上古文化,开启了华夏民族的光辉历史,巍巍父德与浓浓母爱同为炎黄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嫘祖是上古丝绸文明的开拓者。蚕丝文明实现了"中华一统富耕桑",促进了各部落各民族的大融合,"使中国以丝绸品独霸世界四千余年"。因此,"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应从黄帝嫘祖祖时代算起",她是当之无  相似文献   

19.
盘古神话从原始产生到形成相对丰满完善的创世神话,是南北文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结果。它在后世的流传情况是丰富多样的,它主要在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民间流传,形式上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内容上或融合于各自的民族神话系统而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核。另外,道教的神仙传说也是盘古神话流传演变的一个途径。盘古神话体现出五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口分布是人类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岭南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分布区。在岭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发展的历史过程巾,既表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由于特定地理空间的影响和制约,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构成了岭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纷繁复杂的历史与民族风貌,对于岭南社会的开发与南方民族的融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元代正是岭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