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喜读《哈巴河县志》,被该志书的篇目设计、语言风格、个性特色、表录运用等特色所吸引。现就《哈巴河县志》的编纂特色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4.
范春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6):81-82
陆佃《埤雅》是辅翼《尔雅》之作,与雅系辞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也有它自身独创的特色,本文从训诂学角度浅谈了《埤雅》的价值并探求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因为传统的严父慈母观念,也许由于父爱如山的厚重与压抑,或是历代文人的忽略,或者现在人们情感的粗犷。一提到母爱,就会常常听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赞誉,却很难听到颂父的诗文。尤其是说到当今的农村留守孩子,是他们的生活中缺乏父爱?不,是他们缺乏发现爱的眼睛。我们做老师的该怎样做才能点亮学生爱父的心灯呢?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父爱,通过我自己对父爱的感悟,引发了一场爱的风暴,在学生心田上撒播了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朱自清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作于1925年10月的一篇质朴感人的叙事抒情散文,记叙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子情深。1917年冬天,朱父在家境惨淡、母亲去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 相似文献
7.
翻读1999年4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屏南县志》,有如春风扑面,令人神清气爽,寻味无穷。该志不落窠臼,独创新意,刻意挖掘事物的更深层次,并用诸体,充分凸现屏南地方特色,浸透了屏南人民在寻求“生存与发展”中艰难前进的足迹。该志编纂者利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对屏南人民的业绩,放在社会广阔的舞台,发挥志书资料著述的特点予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8.
9.
老舍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化巨星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宝库。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语言的运用上追求俗白、清浅、结实有力、具有幽默化的风格,形成自己独特、充满魅力的语言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无愧于“幽默大师”的称号。本文试图从老舍先生的作品本身出发,老舍的生平经历出发,探寻其语言的幽默艺术的特点、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解构这种语言幽默艺术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11.
12.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词汇和言语策略方面分析《简爱》中所体现出的性别语言特点。在性别语言方面加以关注和研究,才能引起人们对性别语言的重视和思考,使男女在会话中消除误解,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3.
《楚语》是《国语》中独具特色的一章,具有新颖的特点。内容丰富,政治上锐意进取,文化上兼容并蓄、极力创新;记言述事,富于情感;语言流丽畅达,善用修辞。《楚语》透露出在楚文化茁长期楚人学夏纳夷过程中的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14.
《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战时期自洋淀地区青年妇女锻炼成长的故事,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间,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而风韵犹存。阅读这篇小说,进一步感受到孙犁小说刨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美的。 相似文献
16.
17.
朱自清的《背影》,不知打动过多少读者。如果说,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是感人的话,那么,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先生在享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江南名校——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留下的"背影",同样让当时的师生和众多后来者怦然心动。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24年3月2日,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自4年前在北京大学以优异学业提前毕业至今,朱自清已在浙江一师、上海中国公学、浙江六师、温州十中以及宁波四中等地辛苦奔波,教书为生。此时,朱自清才26岁。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物拟人化来作为精神境界的某种象征,气势磅礴、激情狂热、全新形式、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态度激进、震撼了文坛。它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物拟人化来作为精神境界的某种象征,气势磅礴、激情狂热、全新形式、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态度激进、震撼了文坛。它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孙海芳的散文集《这些字,那些事》由字延伸到生活,讲述了有关兰州的民俗、典故、传说,并加入了作者与字有关的感想与经历,温暖抑或伤感的文字让读者获得精神抚慰。她的散文创作注重对题材的开拓,深入挖掘主题,敢于走出书斋,接受瞬息万变的生活撞击,感情真挚、坦率,以情动人,语言清丽优美、晓畅明快,富有美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