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是造成大学生伤害事件的重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处于转型时期的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攻击性心理.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防治,应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防治.本文从攻击性行为的心理成因,对大学生发出攻击性行为背后所潜伏的心理危机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教育界重视,以加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爱萍 《神州》2013,(21):58-59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成长中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幼儿之间会经常发生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这对被攻击者与攻击者的心理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怎样应对幼儿具有的攻击性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研究了幼儿攻击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危害,并探讨了幼儿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改善,帮助幼儿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攻击性行为多见于男孩,以学前期最为多见,到学龄期就日渐减少了。这并不是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长大了自然就会减少,在学前期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十分重要。否则,儿童期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展成为成人期严重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困难。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在我国未成年学生犯罪率逐年有所增长,中小学生中间绝对的心理健康不存在,相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不足2/5,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蛮横、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导致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给社会稳定问题及学校  相似文献   

5.
很多时候,当父母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才发现其实孩子的问题一点也不简单。特别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喜欢乱发脾气,甚至有时会大吵大闹、乱掷东西、破坏家具等行为,我们当怎样去平静他?孩子在情绪失控时会产生攻击性的行为,如打人、咬人、用东西  相似文献   

6.
释“隐官”     
传世历史文献中见有"隐宫"一词,而秦及汉初的简牍文书中则有"隐官"一语,早有论者指出两者所言乃同一事物。由传世文献结合出土文献及其他考古资料可知,"隐宫"乃"隐官"之误。"隐官"本身既为机关名,亦为"处隐官"者的通称。凡受肉刑而获赦免、平反或私属得放免者,皆入"隐官"。"隐官"本身为贱民。"隐官"之得名乃指其身体受损情形而言。  相似文献   

7.
<正>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峰峰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自理能力强,来自单亲家庭,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在家中,他是个“小霸王”,暴躁、任性,一不顺心就会打人,具有典型的攻击性行为。我决定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体育活动是教师与幼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也可以锻炼幼儿的智力。但是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往往会表现出畏惧、退缩、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等心理障碍,这会影响幼儿的正常社会活动,甚至会导致他们在成年期后产生心理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等。  相似文献   

9.
一、园林的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民族性,同时又不乏个体的特殊性。与山水园林为伍者,有不与众谋、全生养性之“道隐”,也有沽名钓誉的“终南之隐”,更多的官僚衙署及皇家园林其实质或许并称不上“隐”,但同为山水林泉之乐。究其根本,“儒隐”也好,“道隐”也罢,所共通的审美理想在于“天人合一”,它是创造园林艺术、园林美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却较少关注。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幼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  相似文献   

11.
辜应康  杨杰 《人文地理》2015,30(1):117-121
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只关注旅游者外显层面的认知过程,即测量旅游者外显评价,而忽略了对旅游者内隐认知的测量。本研究将内隐联结测验引入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领域,同时结合自陈式问卷以香港和韩国为例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外显测量结果与内隐测量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香港和韩国的外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两地内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推进旅游者行为的内隐认知研究,同时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方法并对旅游目的地营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甜 《安徽史学》2010,(6):98-104
毗邻徽州的宁国府旌德县方氏,通过重修家谱和兴建统宗祠,在清代前期完成了宗族整合.但山区开发的进程造成各支派实力的消长,使得旌德方氏的统宗行为难以维系,并推动其大宗隐龙方氏加强内部整合和寻求象征资源.隐龙方氏通过与徽州方氏联宗,在歙淳方氏真应庙会谱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了东南区域方氏群体的认同,此举措对于维系其在旌德方氏族内的影响力产生了积极作用.通过对隐龙方氏参与会谱的利益动机加以分析,可以在歙淳方氏宗族组织扩大的表象下,对清代徽州宗族组织的扩大有更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正观看动画片是幼儿生活中比重很大的部分,幼儿通过动画片对各种动作、语言、社会关系形成了自我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卡通形象对幼儿的吸引,幼儿对这些往往记忆更深刻。其中有很多的道理、逻辑潜在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大部分都是幼儿的无意注意,日积月累,影响力就会慢慢显现。但现在很多的动画片中都含有大量的暴力内容,这也影响了幼儿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增添了一些攻击性。本文旨在对幼儿观看的动画片中暴力因素的影响力的现状调查,揭露其中的问题。希望家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理念,仔细地选择动画片的类型,同时加强机会教育,及时地为孩子解释动画片中某些情节或话语,不能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4.
“我踢死你!”“我揍死你”当这些“狠话”从天真无邪的宝贝嘴里蹦出来,难免让我们做父母的听得毛骨悚然。怎样帮助宝贝改掉这个坏毛病呢?“狠话”出自一颗无法摆平的心。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宝贝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4岁之前的男孩和女孩子的攻击方式差别不大,既有可能采用踢、抓、揪、跺、打等身体攻击方式,也可能采用大喊大叫、恶狠狠地说话等  相似文献   

15.
俞双良 《南京史志》2011,(15):31-32
一个班级,总有一些行为偏差学生。行为偏差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学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其实他们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转化行为偏差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唐人小说中,许多题材涉及到文士的隐居修业。我们以此为切入基点,来探讨文士的隐读模式,其反映出来的文化心理主要包括文士对婚姻与性爱的向往与追求、“以色当婚”的风习、好奇的时代风尚及文人“仕”、“隐”的矛盾性心态。此外,唐代“坟寺”风俗等寺院文化对文士的隐读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秉奎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4):70-78,126,127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及行为发生着或隐或显的变化,这是认识国家、集体、家庭对该群体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媒人包办"受到批判、"介绍式婚姻"增多,预示着农村青年婚姻决定权的提升。然而,政治身份、城乡差距、职业声望等,仍对农村青年的择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进入人民公社中后期,财物从彩礼到嫁妆、最后流向新婚小家庭,折射出农村青年"个人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吉莉 《神州》2012,(26):88-88
排球是一项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的运动,不但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而且是学校体育中重点的教学内容,排球对于各层次的人们来说其健身、学习和锻炼效果非常显著。排球发球既是排球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攻击性大的发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排球兴趣,提升排球比赛中本方士气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长期的排球教学基础上对发球技术的意义进行阐述,简述了排球发展的历史,在提出排球发球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提供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隐几而卧”诂正王作新"隐几而卧",见于《孟子。之《公孙丑下》。其文曰:"孟子去齐.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此表现了孟子待客时的不敬姿态和冷漠态度。可"隐几而卧"当为何种姿态呢?东汉赵岐注作"隐倚其凡而卧"。日久天长.大道多隐,故清...  相似文献   

20.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视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指引者和帮助者的身份,教师应该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以最适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本文我们就从讲述行为、提问行为、互动行为、讨论行为的改进对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