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雅 《神州》2012,(10):317-317
万事开头难,作为启蒙教学,小学低段作文教学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据基础性地位。走好了第一步,以后孩子们在创作之路上就会硕果累累;倘若从一开始孩子们便带着一种厌恶情绪被动地接受写话训练,那么作文将变成是一件痛苦而枯燥的事情。通过反复钻研,我在这条探索之路上采撷了点滴的成果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志平 《神州》2012,(6):116-117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看图写话能力可以说是作文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地积累。完全没有基础,没有方法,没有积累的看图写话课,老师和学生都会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喜芳 《神州》2012,(19):42-4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只要掌握了读书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张凤林 《神州》2020,(1):130-130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在语文的教学中有几个大的部分,其中写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只是告知学生如何去做,对写作进行大篇幅的理论说教,或者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小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而且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造成严重的遏制,不利于小学生的进步。本文对小学生习作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关于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看图写话的浅见。  相似文献   

5.
袁征艳 《神州》2020,(6):81-8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对看图写话教学也有了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文件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由此可见,看图写话教学已逐渐成为小学语文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借此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与观察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写作及语文教学奠定基础。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写话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发国 《神州》2012,(19):66-66
中段作文训练是低段“乐于表达”和高段“学会表达”的阶梯,是低段说话写话到高段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的过渡。这个阶段的作文训练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阶段,它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进一步的作文训练和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中段作文教学训练要不受文体,篇章的束缚,积极给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空间。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段作文教学的过渡,较完美的写出一篇习作,达到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周远霞 《神州》2012,(22):55-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让学生“乐于表达”,为学生习作打下基础。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儿童求知欲最强的时期,也是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做好低年级起步作文训练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刘淑环 《神州》2020,(6):161-161
在小学与问教学中,作为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由于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与作文相关的知识,因此增加了作文学习的难度。与一、二年级时的看图说话不同,三年级起步作文需要应用文字与段落形成能够表达思想的作文。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文写作技巧。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建国 《神州》2014,(5):92-9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小学高年级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如何训练低年级学生写好话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亮 《神州》2012,(21):134-134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它是初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很好体现。需要同学们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反映主题,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屈怀红 《神州》2012,(7):226-226
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民族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重要的课题!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这一根本目标。采取多种形式,随时捕捉生活素材,让学生进行练笔,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2.
王永婷 《神州》2012,(2):79-79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写好新材料作文也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结合多年来教学心得体会,谈了自己的看法,有望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益处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王利芳 《神州》2012,(15):141-142
话题作文近几年已成为了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其特点有: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  相似文献   

14.
【新题亮相】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相似文献   

15.
正日记作为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应用文体之一,语文老师有必要将它同"通知"、"请假条"等应用文区别对待,这是日记应用的广泛性、记事的及时性和写作的经常性以及记日记对学生启蒙作文的促进作用所决定的。记日记对学生有哪些有益的帮助我们如何通过"日记"这一途径来进行作文启蒙教学,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目标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一、记日记对学生学习语言的促进  相似文献   

16.
黄海波 《神州》2020,(6):237-237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如今的教育教学也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老师要充分的明确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让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以此更为有效的进行起步教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其作文起步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关键阶段的教学,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主要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起步。  相似文献   

17.
于水华 《神州》2012,(15):327-327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开始发育时期,他们不仅表现在生理、心理方面,在兴趣的发展方面也具有其独特性: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18.
陈华元 《神州》2012,(2):63-63
一年级是写话的起步阶段,能否成功迈开写话第一步对儿童今后的写作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这个阶段影响孩子写话的关键是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自信”的金钥匙,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写话的热情与愿望.如宽松和谐的写话氛围,得一心应手的写话方法,激情洋溢的赞赏之词等等。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梁英娟 《神州》2013,(31):74-7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基础性、规范性,注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既注重“入格”的训练,又要注重学生写作心理、写作情感的激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来说,无论写作的目的、目标,还是写作特点和规律,均与作家创作相去甚远。中学作文是大众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写作能力,而不是以培养作家为己任。这种区别,一说即知,无需赘述。我以为,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高效体系,应该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构建“读写互动”的教学体系。这种作文教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尤其是第三点。  相似文献   

20.
任俊一 《神州》2020,(4):187-187
互评互改主要指的学生学生互相批改,相互评价和交流,在评价分析中,引导学生共同交流有关的主题信息,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相互吸取各自的作文特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互评互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