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订单培训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和就业的指向性,可以使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是实现农民转移就业的最佳途径开展农村劳动力订单转移培训,培训机构或学校和合作企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抓好实施培训主要环节的工作,使订单培训对农民、企业、培训机构或学校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对农民收入增加途径的讨论,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偏低的原因的分析,得出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其工资性收入的最有效的途径结论。  相似文献   

3.
魏国军  张本龙 《神州》2014,(15):202-202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土地实现了有序转移,使得我国农村广大劳动力被闲置下来。目前,他们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急待解决。本文着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目前存在的状况及在就业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用职业指导的视角,推广我国目前在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有效的经验及做法。  相似文献   

4.
王兰英 《攀登》2006,25(5):79-84
青海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牧业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加快青海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是发展农牧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青海省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加快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遵循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规律,确立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引导、服务作用;注重“四个结合”,抓住重点;并立足于“三化”,探寻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从陕西劳动力结构变化及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相对速度的比较入手,提出了陕西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陕西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作出总结,得出了加快陕西城镇化良性发展和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流派与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单回顾了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除综合性的分析外,将劳动力迁移理论归纳为四类分析框架,即二元结构转换理论,以个人决策、成本-收益为主的分析理论,受家庭、社会结构影响的收益-风险分析框架,环境与移民相关分析学派。对人文地理学对劳动力问题的理解,以及近年来国内人文地理学在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与现有的成熟理论相比,当前国内地理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存在框架和核心的缺失,偏重于刻画人口/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外来人口对城市空间和城市经济的影响,关注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对劳动力转移的条件、过程的研究不够。对地理学调整改变视角,发挥学科优势,参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彭荣胜  覃成林 《人文地理》2007,22(3):42-46,17
本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地区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青海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就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如何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富裕劳动力转移、基础教育改革、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镇机构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英 《黑龙江史志》2007,(12):45-4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六大以来所普遍关心的有关发展的重要问题。广泛研究劳动力转移理论,形成合理的转移模式和途径是劳动力转移研究的重要方法,这对有效促进劳动力转移,深度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此原则下,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形成原因和转移方法,进而提出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吴春晖 《丝绸之路》2010,(20):121-122
本文主要对钢琴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作了探索,认为舞蹈基础训练课中的钢琴伴奏可以由高年级钢琴主专业学生担任,并对舞蹈基础培训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六大以来所普遍关心的有关发展的重要问题。广泛研究劳动力转移理论,形成合理的转移模式和途径是劳动力转移研究的重要方法,这对有效促进劳动力转移,深度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此原则下,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形成原因和转移方法,进而提出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资源富余,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展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劳务市场开发。目前农村劳动力自发转移占主要成份,他们希望在政府组织的劳务市场中有一个好的组织管理,以指导他们就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劳务输出的力度,建立和发展国际、省际、县际多领域、多层次的劳务协作关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多地域、多层次就业,逐步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25~26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率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汕尾就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以及地方志等工作进行调研,省地方史志办陈强主任随行。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各州和地方经济发展政策中,以招徕外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招募政策颇受争议。虽然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本地企业为重心的经济发展策略日益流行,产业招募在南部仍然大行其道,刺激措施不断升级。事实上,正是在产业招募措施的主导下,数量众多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企业到南部设厂,促使南部制造业发生了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的转型升级。相对较低的成本,尤其是廉价劳动力,是南部实施产业招募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产业招募政策的实施,无论是各种刺激优惠,还是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定制培训项目,都直接或间接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强化了南部的低成本优势,这是南部产业招募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随着国家工业深化、产业结构演变升级过程的必然现象,也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张俊旺 《神州》2012,(9):6-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也在日益在现在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优化了各个领域。例如员工学习或是对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让他们主动学习。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介绍了在油田企业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培训员工。  相似文献   

17.
王娟 《神州》2020,(4):135-135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中职学生是一群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如果中职学生不具备相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老师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段时间内容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知识。本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关于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浅见。  相似文献   

18.
田永魁 《神州》2013,(13):124-124
随着现代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如日中天,进修学校对于中学计算机老师关于计算机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他们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计算机教育是一项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更注重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结合的这样一门基础学科教育。进修学校的关于计算机培训的重要问题已近已然转变为如何提高中学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如何加强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进修学校的培训人员在计算机的培训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所得的经验,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受训教师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以此来促进计算机教学培训质量的提升。本文对进修学校关于计算机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谷延方 《世界历史》2008,(4):106-114
中外学者主要关注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运动,较少关注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中古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具有不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其一,主要动力源于农业而非工业,农业生产的兴衰决定了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进程;其二,中古劳动力转移历时久、水平低;其三,中古英国劳动力转移呈相对集中的地域流动模式,农村居民流动迁移的主要目标是首都伦敦。此外,中古英国劳动力转移在地域和行业流动方面均呈不均衡状况,地域上偏重英国东南部和西南地区,在行业流动方面主要集中于纺织等轻工业部门。工业革命后劳动力大量流向西部和北部,汽车、钢铁等重工业部门日渐重要,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呈现出均衡化、网络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目前,中国农村1.5亿的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安排就业,但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众多,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