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砀山是豫东黄淮平原上惟一的山群 ,位于河南省的东部边陲永城市芒山镇境内 ,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310国道、霍连高速公路、永砀公路、商萧公路贯穿其间 ,交通十分便利。该山群为剥蚀残丘 ,由芒砀山、鱼山、保安山、铁角山、僖山、马山、磨山、陶山、徐山、邵山、周山、王山、夫子山、黄土山等 10余座山峰组成 ,总面积约 11平方公里。芒砀山最高 ,海拔 15 7米 ;鱼山次之 ,海拔 14 5米 ;其余各山峰有些低于 10 0米。该山群形成于中生代末 ,距今约 0 8~ 1 37亿年。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基岩残积带、山坡岗地与丘间谷地三种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2.
西汉梁国王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三十余公里的芒砀群山上,是一处分布非常集中的西汉梁国王室家族墓地,陵墓多数为“依山为陵,穿石为藏”的崖洞墓,也有少数用条石筑成的石室墓,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地考古取得重大收获,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曾两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国内考古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商丘永城芒砀山为西汉梁国诸侯王陵所在地。自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文帝少子刘武始封于梁国始,至王莽国除(公元9年),历经九代王,延续长达170多年。目前已经确定西汉梁王陵墓主要分布在芒砀群山的保安山、李山头、夫子山、铁角山、南山、黄土山、僖山、窑山等八座山头上。墓葬为大型崖洞墓和竖穴石室墓。虽然这些陵墓多被盗掘严重,出土玉器较为零散,但玉器多数玉质较佳,纹饰雕琢精美,制作工艺无论从用料、切割、雕琢,还是抛光技术方面均与河北、江苏、山  相似文献   

4.
河南是汉代画像石刻重要“产区”之一,著名的南阳汉画像石和嵩岳汉三阙画像以及密县打虎享汉画像石墓,已驰名中外。然而,永城县芒砀山区的汉画像石却很少有人知道,可以说它是被埋没的一块瑰宝。其实,永城汉画像石是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目前出土数量来看,还是相当可观的。就其地望来看,它处在豫东大平原的东部芒砀山区,东距苏  相似文献   

5.
永城芒山柿园发现梁国国王壁画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永城芒砀山群是豫东千里大平原上唯有的山脉,由大小十多个山头组成,根据近几年的考古调查表明,这里是汉代粱国国王及大臣陪葬的墓区,几乎每一座山头都有一座或数座国王或王室墓,继1978年清理西汉梁孝王墓、1986年发掘僖山金缕玉衣墓之后,1987年又一座西汉国王壁画墓被发现。经上级批准,1987、1988年两次进行抢救性发掘,现简报如下。永城芒山柿园汉墓位于芒山保安山东麓的一座山脚下,西北与粱孝王墓相对,仅距  相似文献   

6.
朱继彪 《史学月刊》2007,(9):F0003-F0003
2007年5月11日至13日,由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汉文化专家’07芒砀研讨会”在河南省永城市举行。来自史学界、考古学界、文学界的朱绍侯、安作璋、熊铁基、周天游、王子今、孙荪、熊召正、徐康、李绍连、马世之、张维华、张新斌、宋超、李振宏等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对永城芒砀山区的汉代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围绕河南永城”汉兴之地”的文化定位、汉高祖早期军事活动对汉代历史的奠基意义,以及永城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7.
西汉梁王墓地考古收获郑清森河南省水城县境内的芒砀山,是豫东地区唯一的一处小群山,主峰最高处海拔156.8米。山虽不高,但文物古迹众多,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汉高祖斩蛇碑、孔方避雨处,张飞兵寨等,其中最富有考古研究价值的是西汉梁国王陵墓地。该墓地...  相似文献   

8.
永城市境内的芒砀山区,是汉代梁国王陵墓地.有两汉时期的大、中、小型墓千余座.这次在芒砀山主峰东侧发现了属于新莽时期的墓群,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男左女右的葬制有别于两汉.钱币用丝绸穿系并包裹,以及椁内用白灰槽,铺草木灰的方法都有其特点,是很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9.
砀城忆往     
孟庆轩 《江淮文史》2001,(2):171-176
砀山的娼妓之风,明清时期尚微,民国以后有所发展,三四十年代已泛滥开来。砀城历经宋嘉定十年(1217年)、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水患,二陷三迁,连年的兵燹匪患,(1641年),全县人口仅6327人。塞与外界甚少接触的贫穷小县,荒时暴月,到明崇祯十四年至清末,砀山仍足一个交通闭百姓的温饱尚无保证。  相似文献   

10.
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陵群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是汉代大型陵墓考古的重要收获。特别是《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以下简称《报告》)一书的出版,详尽介绍了梁王陵群的分布、保安山陵园及“孝园”的结构布局、保安山二号墓的形制和出土遗物以及保安山陵园内发现的小型汉墓等资料,对于深入研究西汉梁国王陵的地面建制、陵内构造等埋葬制度大有裨益。笔者读完这本发掘报告后,对作者关于保安山二号墓墓主的论定表示怀疑:规模如此巨大的陵墓,墓主应为梁王,而不是王后。  相似文献   

11.
河南永城芒砀山为西汉梁国王陵墓葬所在地,近年来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如玉器、青铜器、鎏金车马器、陶俑等。本文着重对永城芒砀山出土的西汉梁国陶俑进行初步探讨,以揭示西汉时期诸侯王埋葬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余振  周芳  李勇  刘辉  李俊山 《文物》2011,(2):20-25,54,97
僖山二号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北33公里芒砀群山东端的僖山顶上,属汉梁王墓群。二号墓东侧50米处是僖山一号墓。因早年被盗,商丘地区文化局和永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6年春对一号墓进行了清理,出土有金缕玉衣和玉器100余件等。僖山二号墓亦多次被盗,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永城固上村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城县固上村社员,于1961年春,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两座汉画像石墓,我们协同永城县文化馆进行了发掘。永城县位于豫东平原,固上村在永城县东北23公里,北距芒砀山20余公里。两座汉画像石墓发现于村西半华里的平原上。(图  相似文献   

14.
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汉梁国八代九王的陵墓都集中分布在芒砀山群的各个山头,梁王以外的贵族如臣僚、王室成员等也埋在附近,还有数以千计世代相袭的守墓人,也葬在陵区周围.1989年-1991年芒砀山柿园汉墓的发掘,惊现大型西汉彩色壁画,出土15000件铜或鎏金车马器,彩绘陶俑及5500多公斤铜钱等,填补了汉代考古的多项空白,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随后对梁孝王陵园和陵寝的发掘,再次荣登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排名榜.2001年8月,阎根齐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一书,正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多年来,西汉梁王墓地清理和发掘成果的考古报告集.  相似文献   

15.
河南永城前窑汉代石室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9年8月,永城县前窑农民在追捕人獾时,于村西南侧黄土山发现一洞,地、县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即派文物工作者前往察看,确认为一座古代墓葬(编为前窑一号墓),随后商丘地区文化局、永城县文化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结果简报如下。黄土山是芒砀群山的余脉,位于永城县芒山镇西北约6华里(图一)。该墓在山北侧,依山而建,早年被盗,墓后部有一盗洞,可通墓室,墓道内填满夯土和塞石,工程巨大,因此,墓道暂未清理。一、墓葬结构及刻划文字一号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从墓室可以  相似文献   

16.
《神州民俗》2010,(3):69-69
在河南省商丘地区永城县的芒砀山上。有一处游览胜地——汉高祖斩蛇处。这里有一“斩蛇碑”。用汽车灯一照,一面显示出古代武士的形象,另一面则显示出一位怀抱赤子的妇女,即人们所谓吕后的形象。此碑被称为“华夏一绝”.  相似文献   

17.
位于河南永城市北30公里的永城芒砀山是西汉梁国王陵墓地,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1985年春商丘市文化局报请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批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发现被盗掘的僖山顶部东侧的一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一套金缕玉衣及其他珍贵文物,编号为僖山一号汉墓.此后20年来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地共发现大中型西汉墓21座,陪葬坑6处,陵园2处,寝园建筑基址1处,小型陪葬墓数百座,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西汉梁王陵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精品也多,尤其是玉器精品更多.  相似文献   

18.
河南永城夫子山三号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子山是河南永城县北约30公里芒砀群山中的一座小山,位于芒山主峰西南侧。(图一)南北狭长。山南麓有夫子崖,即孔夫子避雨处,史载孔子由鲁之宋,路遇大雨在山崖下避雨,故称夫子崖,夫子山亦由此得名。目前在夫子山共发现较大型汉墓三座,其中位于山顶南北并列的两座石崖墓编号为夫子一广二号汉墓,二号墓(位于北侧)已暴露出墓道、南道及主室一部分,一号墓(位于南侧)已暴露出一部分墓道。商丘地区劳改石料厂开山采石时,在一、二墓之间东50米炸出一陪葬坑,出土有陶俑、车马饰件及金熊、金狮等珍贵文物①。三号墓位于二号墓西约20…  相似文献   

19.
试论豫东东部地区的岳石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豫东东部地区包括河南省商丘地区、周口地区东部和安徽省北部及江苏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地处豫东大平原,濒临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淤积较厚,被许多人认为是无古可考之地,因此对其古文化面貌也就不甚了解。其实这一地区的古文化遗址多分布在名为“台”、“冈”、“寺”、“山”的高地上。由于这一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历来为学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20.
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汇观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北约25公里——杭宁公路(104国道)之侧,地属余杭市瓶窑镇外窑村(图一)。汇观山是一座孤立的自然山丘,北望天目山支脉的丛山峻岭,南临苕溪。东与反山及良渚文化中心址莫角山相距仅约2公里。整座山为长条形,呈东南一西北走向。它的北部俗称“馒头山”,相传原先开矿时曾有玉器出土。中部是整座山的主高点,海拔约22米,顶部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台状凸起的高地,东西长40余、南北宽30余、高约2米。上有近代三排灰浆墓穴及乱坟,当地人称“汇棺山”、“会馆山”或“魏馆山”,知其音读而无定字,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